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永华 李彦 +2 位作者 董国庆 杨光 毛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6-436,共1页
患者男,29岁,主因“头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自述头痛呈阵发性,呕吐为喷射状。查体:左侧口角略下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左侧肌张力增高,无偏瘫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双侧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巨细胞型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巨细胞型多形性癌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庆国 师建国 +1 位作者 张传山 晏培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胰腺巨细胞型多形性癌 胰腺恶性肿瘤 形态学 发生学特点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性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附一例报告)
3
作者 韩安家 熊敏 +1 位作者 饶慧兰 张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6-407,共2页
报道1例肺原发性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肉眼见右肺下叶两个分界清楚的结节,切面呈灰黄、灰红色,有骨化、灶性出血和坏死。镜下见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部分为梭形,并形成典型的车辐状结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多核... 报道1例肺原发性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肉眼见右肺下叶两个分界清楚的结节,切面呈灰黄、灰红色,有骨化、灶性出血和坏死。镜下见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部分为梭形,并形成典型的车辐状结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多核瘤巨细胞或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肿瘤的边缘见反应性骨组织形成。瘤组织中可见零星分布的凋亡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对vimentin、alpha-1-antitrypsin、lysozyme和mac387呈阳性,但对cyto-keratin、actin、S-100、NSE和NF均呈阴性。肺原发性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非常罕见。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病例报告 组织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4
作者 王志华 翁海燕 +1 位作者 凌至培 胡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 病理检查 脑室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病伴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
5
作者 徐爱莉 邓列华 康举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77-778,共2页
患者男,11岁。出生后前额有一黄色包块,脐旁有一灰白色叶状白斑。继而鼻梁下方出现小圆红点向面部扩散且长大,波及躯干四肢。2年前开始有癫痫发作,6个月前出现头痛、呕吐、抽搐,一过性神志丧失。颅脑MRI:左侧脑室有肿物。面部皮疹病理诊... 患者男,11岁。出生后前额有一黄色包块,脐旁有一灰白色叶状白斑。继而鼻梁下方出现小圆红点向面部扩散且长大,波及躯干四肢。2年前开始有癫痫发作,6个月前出现头痛、呕吐、抽搐,一过性神志丧失。颅脑MRI:左侧脑室有肿物。面部皮疹病理诊断:结节性硬化病,脑瘤病理诊断: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病 巨细胞型星形细胞 诊断 治疗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并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赵玉军 刘振林 陈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63-864,共2页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可伴发颅内肿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ubepedymal gi ant cell astrocytoma,SEGA)为其特征性病变之一,临床误诊率高[1].本文收集1例病例,...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可伴发颅内肿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ubepedymal gi ant cell astrocytoma,SEGA)为其特征性病变之一,临床误诊率高[1].本文收集1例病例,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丘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牟忠亮 康厚艺 +1 位作者 罗清雅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55-2255,2264,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头昏、右侧肢体无力1周"入我院。近1周出现右下肢无力,头昏、痛,呈胀痛,无眩晕、恶心、呕吐,3 d前出现行走跛行步态。体征:伸舌左偏,右侧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左侧丘脑...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头昏、右侧肢体无力1周"入我院。近1周出现右下肢无力,头昏、痛,呈胀痛,无眩晕、恶心、呕吐,3 d前出现行走跛行步态。体征:伸舌左偏,右侧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左侧丘脑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囊内见多发分隔,病变境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 MRI 丘脑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斌 薛彩强 +4 位作者 林晓强 景梦园 邓靓娜 韩涛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3,43,共5页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 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P=0.002),以0.880×10^(-3)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 胶质母细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肉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
9
作者 Oh J E Ohta T +2 位作者 Nonoguchi N 蔡珊珊 王行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3-1023,共1页
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程通常较短且进展迅速(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然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由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展而来,IDH突变是它的遗传学标志。胶质肉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母细胞瘤... 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程通常较短且进展迅速(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然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由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展而来,IDH突变是它的遗传学标志。胶质肉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母细胞瘤罕见的组织学亚型,其进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 巨细胞型 胶质肉瘤 遗传学改变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 间变性星形细胞 弥漫性星形细胞 遗传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汉嘉 覃肇源 +1 位作者 李剑波 黎银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反应。方法:共有67例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初诊时血清总胆红素(TB)高低分组,TB≤171μmol/L为组Ⅰ(32例),TB>171μmol/L为组Ⅱ(35例)。确诊后予更昔洛韦[5mg/(kg.次),静脉点滴,每... 目的:探讨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反应。方法:共有67例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初诊时血清总胆红素(TB)高低分组,TB≤171μmol/L为组Ⅰ(32例),TB>171μmol/L为组Ⅱ(35例)。确诊后予更昔洛韦[5mg/(kg.次),静脉点滴,每12h1次,连用21d]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护肝、利胆、退黄等对症处理。观察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儿的总胆汁酸(TBA)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B、直接胆红素(DB)、TBA均显著下降(P<0.05),而GGT及ALP水平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有12例患儿(18%)出现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无一例患儿出现粒细胞缺乏,未观察到明显神经系统副作用。结论: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淤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更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莎莎 邓晓 杨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巨细胞型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1例
12
作者 陈文换 司明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1-1382,共2页
患者男性,29岁。因“阵发性头痛1个月加重伴恶心1周”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并于1周前加重,伴恶心,无呕吐。行头颅MRI检查:右侧额叶巨大类圆形团块影,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其前方及内侧可见囊状硝短T1长1、... 患者男性,29岁。因“阵发性头痛1个月加重伴恶心1周”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并于1周前加重,伴恶心,无呕吐。行头颅MRI检查:右侧额叶巨大类圆形团块影,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其前方及内侧可见囊状硝短T1长1、2信号,病灶边界尚清,周围可见稍长T1稍长1、2信号水肿区,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静脉注入GD—DTPA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巨细胞型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名词解释(一)
13
作者 刘辉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8-398,共1页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的分类星形细胞肿瘤分为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的分类星形细胞肿瘤分为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性星形细胞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包括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0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细胞星形细胞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 名词解释 弥漫性星形细胞 间变性星形细胞 星形细胞肿瘤 弥漫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