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在巨淋巴结增生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尹亮 黄世明 +2 位作者 林志春 岳建兰 陈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少见且原因不明的良性淋巴结增殖性疾病[1],又称为血管淋巴滤泡组织增生症。CD的发病率低,其CT及MRI表现已有较多报道[2-3],但常规影像学检查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很难早期发现并诊断,...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少见且原因不明的良性淋巴结增殖性疾病[1],又称为血管淋巴滤泡组织增生症。CD的发病率低,其CT及MRI表现已有较多报道[2-3],但常规影像学检查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很难早期发现并诊断,易漏诊和误诊。18F-FDG PET/CT可以从解剖形态和葡萄糖代谢方面评价CD,但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分析CD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巨淋巴结增生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俞同福 虞美玲 +3 位作者 徐海 吴年松 王德杭 张思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55-155,158,共2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3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多 薛云龙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 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右中纵隔1例,左上肺门1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2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最大径4.4~5.9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患者伴有单侧胸腔积液。肿块放射性分布不均匀2例,大致均匀1例;目测分级2级1例,3级1例,4级1例,T/Nmax值4.5~7.2。结论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的增高,葡糖糖代谢明显增高的病变需要与恶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性巨淋巴结增生误诊为结缔组织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明娟 施兵 +3 位作者 刘丽辉 叶丽萍 金建刚 陈虎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0期907-907,共1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结缔组织病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内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海宏 杨东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22-722,725,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无明显临床症状。X光片表现为右上纵隔突向肺野的半球形肿物,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1),CT平扫右上纵隔肿物(图2),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图3)。手术切除,肿块有包膜,病理切片显示滤泡内和滤泡间有丰... 患者女性,37岁。体检发现右上纵隔肿物,无明显临床症状。X光片表现为右上纵隔突向肺野的半球形肿物,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图1),CT平扫右上纵隔肿物(图2),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图3)。手术切除,肿块有包膜,病理切片显示滤泡内和滤泡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呈团状结构围绕在透明变性的血管壁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纵隔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附五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理连 李阳彬 陈剑魂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的X线及CT诊断。材料和方法:5例(8个病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巨淋巴结增生,3个病灶有正侧位胸片,1个病灶有副鼻窦瓦氏位及柯氏位片。8个病灶均有CT扫描(其中平扫2个,直接增强扫描5个,平扫加增强扫描1个)... 目的: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的X线及CT诊断。材料和方法:5例(8个病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巨淋巴结增生,3个病灶有正侧位胸片,1个病灶有副鼻窦瓦氏位及柯氏位片。8个病灶均有CT扫描(其中平扫2个,直接增强扫描5个,平扫加增强扫描1个)。结果:胸片检查3个病灶,椭圆形肿块2个,类似胸腔大量积液1个。CT扫描8个病灶,椭圆形肿块7个,类圆形肿块1个。8个病灶边界锐利,密度均匀。6个病灶显著强化。结论:呈良性肿瘤表现且显著强化是巨淋巴结增生CT特点,CT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X线 CT诊断 X线平片 结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广 刚宪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5期763-764,共2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2020年读片窗(6)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龙胜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738-739,共2页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5岁。左上腹部及上腹部疼痛1年余。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及上腹部疼痛,有压痛,程度一般,呈压迫样疼痛,无反跳痛,伴头晕眼花,程度一般,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发热,大便正常,小便较多,无尿...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5岁。左上腹部及上腹部疼痛1年余。1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上腹及上腹部疼痛,有压痛,程度一般,呈压迫样疼痛,无反跳痛,伴头晕眼花,程度一般,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发热,大便正常,小便较多,无尿频尿急尿痛,近期体质量无明显改变。体检:体温36.3℃,脉搏6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4/64 mmHg,神清,精神可,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上腹部及左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左肾区有叩击痛,双下肢不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巨淋巴结增生 良性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
9
作者 余武康 陈祖华 杨光钊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9期992-993,共2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胸内 CT诊断 CASTLEMAN病 组织学改变 良性胸腺瘤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0
作者 杜金梁 解中福 +7 位作者 孙桂琴 田会铭 严加和 吕纯义 王竹岩 缪飞 吴永成 巴奇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5年第2期8-11,共4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为罕见的良性疾病,临床及X线诊断中易误诊,作者结合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X线征象,并复习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诊断 鉴别诊断 X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征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洪斌 刘付广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180-181,共2页
目的通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增生症病5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综合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结果本组5例... 目的通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增生症病5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综合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发生于颈部1例,腋窝1例,纵隔1例,2例发生于盆腔。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多较清楚,大小2.2~6.3cm之间。增强扫描3例,其中纵隔1例,盆腔2例,2例均匀强化,3例患者均见延时强化。1例肿块内见裂隙状无强化低密度影;颈部患者1例平扫病灶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长柱状,2例病例见钙化。结论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CT具有特征性表现,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肿块内分支样钙化及裂隙样低密度应考虑本病,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CT影像诊断 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
12
作者 袁娜 李光乾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7期759-760,共2页
巨淋巴结增生症较少见[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儿童患者在国内更鲜见报道.现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关键词 儿童 巨淋巴结增生 EB病毒感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祥武 潘克华 +2 位作者 董丽卿 吴恩福 杨开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CD的CT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局限型CD9例,表现为颈部、肺内、纵隔、腋窝、左侧后腹膜单发或毗邻2个肿块,共12个肿块,呈类圆形或椭...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CD的CT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局限型CD9例,表现为颈部、肺内、纵隔、腋窝、左侧后腹膜单发或毗邻2个肿块,共12个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8~150mm间,平均50mm,其中2个肿块见钙化,1个巨大肿块内见裂隙状低密度灶,其余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平扫CT值42~50HH,增强后CT值在108~145HU间,且腹部3例肿块周边可见更高密度环形强化影及粗大血管影。弥漫型CD3例,CT上均见有全身多处淋巴结多发肿大,肿大淋巴结直径在8~30mm间.呈均质软组织密度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出现肺部病变,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多发气囊腔及沿肺纹理分布斑点、小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均质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性强化及钙化是局限型CD的主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弥漫性CD的CT表现类似淋巴瘤,常难以诊断,若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或副肿瘤性天疱疹等可具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晓荣 梁奎 +1 位作者 艾迪拜·木合买提 宋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常规超声无法定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7例共102枚淋巴结,均行SWE并分析弹性图(2D-SWE)及最大弹性模量值(Max-SWE),行CEUS...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声造影(CEUS)鉴别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淋巴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常规超声无法定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87例共102枚淋巴结,均行SWE并分析弹性图(2D-SWE)及最大弹性模量值(Max-SWE),行CEUS并分析淋巴结灌注及增强模式。按照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反应性增生组及淋巴瘤组,比较两组常规超声、SWE及CEUS的声像图差异以及3种成像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组多呈非中央门型、均匀蓝色、Max-SWE<39.6 kPa及门部开始均匀增强。常规超声的血流类型、2D-SWE、Max-SWE及CEUS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组与淋巴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20、0.774、0.836及0.722,其中Max-SWE的特异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80.0%和83.3%;2D-SWE的敏感度最高(89.3%)。结论对于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颈部不典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淋巴瘤,可首选SWE;其次为C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 巨淋巴结增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造影剂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15
作者 曹晨辉 赵建永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5期1292-1292,共1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误诊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叶敬霆 李文辉 +1 位作者 曹乾乾 束余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4期189-192,共4页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s Disease(CD)、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以慢性渐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该病误诊率较高,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本例为1例46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s Disease(CD)、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以慢性渐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该病误诊率较高,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本例为1例46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后纵膈占位1年入院,初诊为"后纵隔肿瘤;畸胎瘤?",拟行胸腔镜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切除困难,出血量多,中转开胸后成功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提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证据。该病例手术效果虽满意,但如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并了解肿瘤特性,可减少术中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遂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巨淋巴结增生 后纵隔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痛、肌酐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淋巴结肿大
17
作者 吕鸿雁 李琰 +2 位作者 方洁 王金铠 张金巧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2期1419-1421,F0003,共4页
1病例摘要 第1次住院情况: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上腹痛半年余,食欲不振40天,伴血肌酐升高11天于2005年12月2日入我院肾内科。患者缘于2005年5月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当地县医院诊为“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佳。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腹痛 肌苷 嗜酸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淋巴结肿大、神经损害、M蛋白
18
作者 王瑞仓 王素云 +6 位作者 张晓霞 杨洁 李燕 李杰 袁军 王超 郝洪岭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10期1191-1194,共4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发热5个月于2011年9月8日第1次住院.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9℃,多在午后开始,晚9点左右恢复正常,伴乏力、倦怠,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等其他伴随症状.曾就诊于某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查...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发热5个月于2011年9月8日第1次住院.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9℃,多在午后开始,晚9点左右恢复正常,伴乏力、倦怠,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等其他伴随症状.曾就诊于某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查血沉150 mm/h(0~15),C反应蛋白(CRP) 198.4mg/L(0~10),24小时尿蛋白0.349 g(0.028~0.141),血清白蛋白27.6 g/L(32~51)、球蛋白46.3g/L(20~30),抗核抗体阳性1∶320,血清IgG28.42 g/L(7.23~16.5),碱性磷酸酶514 U/L(32~110),血培养阴性,骨髓像未见异常,未予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POEMS综合征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滤泡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姗 谭静 徐先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滤泡淋巴组织增生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颈部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及病理分型、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结果2例颈部CD发病年龄分别为24岁和29岁,均...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滤泡淋巴组织增生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颈部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及病理分型、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结果2例颈部CD发病年龄分别为24岁和29岁,均以单发无痛性颈部肿块就诊,无其他特殊临床症状。临床分型符合局限型CD,病理分型均符合透明血管型CD。2例颈部肿块均完整手术切除,分别随访1年和半年无复发。结论颈部CD常为局限性病变,以单发无痛性肿块缓慢增大为主要表现,常无其他特殊临床症状。常见发病部位为颈部淋巴结,病理分型几乎全部为透明血管型。完整肿块切除是治疗颈部CD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转变为霍奇金淋巴瘤1例
20
作者 李海霞 向阳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3期1183-1183,共1页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霍奇金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