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巨核祖细胞的作用
1
作者 梅巍 贾志凌 杨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Kx 3.2,CFU-GMx 17.5);④Tpo对骨髓小剂量照射后CFU-MK的增殖有促进恢复,对血小板的减少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 再生障碍性贫血 祖细胞 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粒-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对巨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君颖 李昕 +3 位作者 殷婷玉 刘佳 王晓栋 钟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623,共8页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Cs)体外生存能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以及对巨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7...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Cs)体外生存能力、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以及对巨核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7名ITP患者及5名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来源的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Cs基础凋亡率并进行表型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佛波酯诱导HEL细胞分化并将诱导后的HEL(induced HEL,in HEL)分为3组:in HEL单独培养组(a组)、in HEL与ITP患者来源的BMCs共培养组(b组)、in HEL与NC来源的BMCs共培养组(c组),72 h后检测3组in HEL的凋亡率及CD41a、CD42b的表达状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MCs中细胞因子IL6、IL11、TPO、SC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相比,ITP患者来源的BMCs体外增殖减弱(第4日,P=0.039;第6、10日,P=0.009;第8日,P=0.007),基础凋亡率增加[早期凋亡率(AV+PI-),P=0.036;晚期凋亡率(AV+PI+),P=0.003;总凋亡率(AV+PI-/+),P=0.004];IL6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少、SCF基因表达减少(均P=0.000),而TPO及IL11表达量无明显差别。c组细胞CD41a表达量与a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0);b组细胞CD41a表达量与a组相比有所增加(P=0.015),但仍显著少于c组(P=0.000)。与a组相比,b组、c组细胞的早期及总凋亡率以及c组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均明显降低(均P=0.000),而b组细胞晚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c组相比,b组细胞的晚期及总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均P=0.000)。结论·ITP患者来源的BMCs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对巨核细胞分化及生存的支持能力减弱,其机制与ITP来源的BMCs细胞因子IL6、SCF的表达量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间充质细胞 巨核分化及血小板生成 发病机制 治疗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骏 柴铁 +3 位作者 褚金龙 高彩凤 果丽实 李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59-660,共2页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近年来发现的造血生长因子,参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分裂成有功能的血小板的全部过程,是相对特异性调节巨核细胞系的细胞因子。还可以与G-CSF、EPO、IL-3等协同作用,促进红系与粒系祖细胞...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近年来发现的造血生长因子,参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分裂成有功能的血小板的全部过程,是相对特异性调节巨核细胞系的细胞因子。还可以与G-CSF、EPO、IL-3等协同作用,促进红系与粒系祖细胞增殖,促进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目前国内外均报道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可减少白血病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但尚无rhTPO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中应用的报道。我们应用rhTPO治疗老年AML患者完全缓解(CR)后巩固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减少症 粒系祖细胞增殖 RHTPO 造血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志远 贺福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是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来的。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细胞,即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祖细胞阶段的细胞核内的DNA一般是2—8倍体,当祖细胞是2倍体或4倍体时具有增殖能力,这也是巨核细胞系可以增加细胞数... 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是从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来的。造血干细胞首先分化生成巨核系祖细胞,即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祖细胞阶段的细胞核内的DNA一般是2—8倍体,当祖细胞是2倍体或4倍体时具有增殖能力,这也是巨核细胞系可以增加细胞数量的唯一阶段。巨核系祖细胞继续向前分化成为具有8-32倍体的巨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 祖细胞 细胞因子 血小板减少症 结构域 细胞 生物活性 细胞株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6对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系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史金龙 刘峰 +2 位作者 胡颖 袁玉林 卢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16(microRNA-16,miR-16)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核细胞系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在K562细胞中通过转染miR-16模拟物(mimics)或miR-16抑制物(inhibito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6的水平变化,通... 目的:观察微小RNA-16(microRNA-16,miR-16)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核细胞系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在K562细胞中通过转染miR-16模拟物(mimics)或miR-16抑制物(inhibito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6的水平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细胞系分化指标CD41、CD42b及CD6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6对下游白血病癌基因(myeloblastosis oncogene,MYB)蛋白水平的影响,进而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6是否通过影响MYB调控CD41、CD42b及CD61的表达。结果:转染miR-16-mimics可显著升高K562细胞中的miR-16水平并促进CD41、CD42b及CD61的表达(P<0.05),而转染miR-16-inhibitor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中的miR-16水平同时降低CD41、CD42b及CD61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证实miR-16可调控MYB蛋白水平,而沉默MYB可逆转miR-16对CD41、CD42b及CD61表达的调控作用。结论:miR-16可通过调控MYB的表达,调节人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核细胞系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6 白血病癌基因 细胞系分化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巨核系造血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英文)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默 李桂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0-585,共6页
本文综述有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巨核细胞的生成包括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为未成熟巨核细胞 ,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巨核细胞并释出血小板的过程。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阶段 ,主要由TPO及IL 1 ,IL 3和P... 本文综述有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巨核细胞的生成包括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为未成熟巨核细胞 ,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巨核细胞并释出血小板的过程。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阶段 ,主要由TPO及IL 1 ,IL 3和PDGF调控 ;在分化的后期有TPO及IL 6和IL 1 1参与。多个转录因子也参与巨核细胞的分化过程。GATA 1 ,FOG 1和Fli 1主要作为早期至中期巨核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NF E2则主要参与晚期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目前对血小板释放的机制还缺乏深入了解。一氧化氮可能通过引起巨核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 调控 系造血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义 肖志坚 +4 位作者 徐世才 卢士红 刘斌 刘津华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 ACS)分选CD34+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 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 目的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和肝素用脐血CD34+细胞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 ACS)分选CD34+细胞,用TPO、IL-11和肝素定向扩增巨核祖细胞,巨核祖细胞集落分析(CFU-M K)测定巨核祖细胞扩增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巨核祖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组群(CD34+、CD41a+、CD61+、CD34+CD41a+和CD41a+CD61+)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1a)和透射电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血小板体外活化实验及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异种体内移植实验评价扩增的巨核祖细胞功能。结果单用TPO7d时,CD34+CD41a+细胞扩增(4.0±1.7)倍;与IL-11联用后扩增到(10.5±4.8)倍;再加入肝素后扩增达(29.9±6.4)倍,TPO+IL-11+肝素组扩增倍数为TPO组、TPO+IL-11组的7.5、2.85倍,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PO+IL-11+肝素组巨核祖细胞中大集落(>50个细胞/集落)达(106.8±26.9)倍,较TPO、TPO+IL-11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将扩增第7天的巨核细胞静脉输注于经放射预处理的非肥胖性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可明显加速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恢复并提高小鼠生存率。电镜显示扩增的巨核细胞有一定的界膜发育等成熟特征,体外血小板活化实验证实,扩增的巨核细胞在体外可产生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祖细胞 血小板生成 白细胞介素-11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硬化和尿毒症患者血浆TPO水平及其对巨核系造血的影响
8
作者 石艳 侯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90-592,共3页
血小板生成素 (TPO)是调节巨核细胞系增殖、分化及血小板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肝脏和肾脏是合成和分泌TPO的重要器官 ,当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时 ,可能会影响TPO的合成。本研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 5例晚期肝硬化患者、2 0例尿毒... 血小板生成素 (TPO)是调节巨核细胞系增殖、分化及血小板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肝脏和肾脏是合成和分泌TPO的重要器官 ,当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时 ,可能会影响TPO的合成。本研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 5例晚期肝硬化患者、2 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和 40名正常人对照血浆的TPO水平 ,分析血浆TPO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浆TPO水平与正常人对照血浆TPO水平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浆TP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各患者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与血浆TPO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可维持正常的TPO生成 ,且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血浆TPO水平无关 ,但肾功能衰竭患者TPO生成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硬化 尿毒症 血浆 血小板生成 系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