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巨文岛事件与甲午战争前中日关系之变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郭海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7,167,共11页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1885年4月英国制造的巨文岛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面临的最大外交课题,也是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围绕巨文岛事件,中日分别在对英外...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1885年4月英国制造的巨文岛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面临的最大外交课题,也是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围绕巨文岛事件,中日分别在对英外交、对朝外交和中日两国外交三个层面进行了较量,这实际上是一场中日围绕宗属体制的较量。以巨文岛事件为契机,《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在朝鲜对等地位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中国掌控东亚外交主动权,日本孤立被动的格局。中国成功地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强化了中朝宗属体制,将《天津条约》签订后,朝鲜为中日两属之国的状态,恢复到之前的中国专属状态,并给日本的"属邦批判"论和朝鲜"独立国"论彻底打上封印。1885年中国在巨文岛事件外交上的胜利,使日本失去了在《天津条约》中取得的外交优势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巨文岛事件发生之后的十年期间,《天津条约》一直呈现出一种空洞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文岛事件
中日关系
甲午战争
《天津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文岛事件对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志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明清时期朝鲜半岛处于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平静状态,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势力的崛起,引发中日之间围绕朝鲜半岛的争夺,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东北亚开始显现。以英俄在欧亚大陆的争夺为背景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意义...
明清时期朝鲜半岛处于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平静状态,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势力的崛起,引发中日之间围绕朝鲜半岛的争夺,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东北亚开始显现。以英俄在欧亚大陆的争夺为背景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意义从东北亚扩散到欧亚大陆乃至更大范围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
岛
巨文岛事件
地缘战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朝鲜外交政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1885年4月发生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与英美各国缔结修好通商条约被编入不平等条约体制后,因同一事件首次以万国公法与西方交涉,同时又以属国身份展开清韩外交的外交事件。面对领土受到侵略,朝鲜以维护国家权益为外交重点,一方面利用条约...
1885年4月发生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与英美各国缔结修好通商条约被编入不平等条约体制后,因同一事件首次以万国公法与西方交涉,同时又以属国身份展开清韩外交的外交事件。面对领土受到侵略,朝鲜以维护国家权益为外交重点,一方面利用条约成员国的立场,依据万国公法和朝英修好条约文本与英国进行交涉,同时又依靠传统宗藩朝贡关系积极援用中国为之出面"调停",最后使英国退出巨文岛。朝鲜在巨文岛事件的外交交涉过程中,无论就国王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还是就督办交涉通商事务金允植对英国和各条约国的外交行为而言,皆显示了传统宗藩体制和近代条约体制双重国际关系秩序下朝鲜自主、积极外交的一个真实侧面。从这种意义上讲,巨文岛事件不仅是研究19世纪80年代朝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了解此时期清韩外交关系乃至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契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外交
巨文岛事件
属国与独立国
双重国际关系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礼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253,共11页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定阳案”
“不沾不脱”原则
“
巨文岛事件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文岛事件与甲午战争前中日关系之变化
被引量:
5
1
作者
郭海燕
机构
日本大学理工学部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7,167,共11页
基金
平成二十四年度(2012)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基础科学研究助成金"助成的研究成果
文摘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1885年4月英国制造的巨文岛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面临的最大外交课题,也是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围绕巨文岛事件,中日分别在对英外交、对朝外交和中日两国外交三个层面进行了较量,这实际上是一场中日围绕宗属体制的较量。以巨文岛事件为契机,《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在朝鲜对等地位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中国掌控东亚外交主动权,日本孤立被动的格局。中国成功地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强化了中朝宗属体制,将《天津条约》签订后,朝鲜为中日两属之国的状态,恢复到之前的中国专属状态,并给日本的"属邦批判"论和朝鲜"独立国"论彻底打上封印。1885年中国在巨文岛事件外交上的胜利,使日本失去了在《天津条约》中取得的外交优势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巨文岛事件发生之后的十年期间,《天津条约》一直呈现出一种空洞化状态。
关键词
巨文岛事件
中日关系
甲午战争
《天津条约》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文岛事件对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志伟
机构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2XMZ107)
文摘
明清时期朝鲜半岛处于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平静状态,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势力的崛起,引发中日之间围绕朝鲜半岛的争夺,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东北亚开始显现。以英俄在欧亚大陆的争夺为背景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意义从东北亚扩散到欧亚大陆乃至更大范围的转折点。
关键词
朝鲜半
岛
巨文岛事件
地缘战略地位
Keywords
Korean Peninsula
Geomundo Island Incident
Geostrategic Position
分类号
K312.41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朝鲜外交政策
被引量:
1
3
作者
郭海燕
机构
日本大学理工学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文摘
1885年4月发生的巨文岛事件是朝鲜与英美各国缔结修好通商条约被编入不平等条约体制后,因同一事件首次以万国公法与西方交涉,同时又以属国身份展开清韩外交的外交事件。面对领土受到侵略,朝鲜以维护国家权益为外交重点,一方面利用条约成员国的立场,依据万国公法和朝英修好条约文本与英国进行交涉,同时又依靠传统宗藩朝贡关系积极援用中国为之出面"调停",最后使英国退出巨文岛。朝鲜在巨文岛事件的外交交涉过程中,无论就国王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还是就督办交涉通商事务金允植对英国和各条约国的外交行为而言,皆显示了传统宗藩体制和近代条约体制双重国际关系秩序下朝鲜自主、积极外交的一个真实侧面。从这种意义上讲,巨文岛事件不仅是研究19世纪80年代朝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了解此时期清韩外交关系乃至东亚国际关系的重要契入点。
关键词
朝鲜外交
巨文岛事件
属国与独立国
双重国际关系秩序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礼恒
机构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253,共11页
基金
2013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从闭关到开放:朝士视察团研究"(13BLBSJ02)阶段性成果
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的资助
文摘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关键词
“朴定阳案”
“不沾不脱”原则
“
巨文岛事件
”
Keywords
"Park Jong-yang Incident"
the principle of "neither attachment nor isolation"
"Port Ham-ilton Incident"
分类号
D829.312.5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巨文岛事件与甲午战争前中日关系之变化
郭海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巨文岛事件对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影响
王志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朝鲜外交政策
郭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张礼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