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鼻咽癌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智 林素暇 +2 位作者 梁惠珍 梁英杰 何洁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y,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相联系。【结果】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71%(32/4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IF和IM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 =0.029,P=0.026,MIF阳性组的IMD计数为(35.1±13.3)/高倍视野,明显高于MIF阴性病例的(20.9±10.2)/高倍视野,P=0.003。以Schmincke型生长方式分布的癌细胞MIF表达水平(67.4%±35.2%)高于以Regaud型方式分布的癌细胞(32.9%±29.7%),P=0.007。癌细胞MIF与VEGF表达以及IMD计数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5。但癌细胞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F 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VEGF表达 癌组织中 微血管生成 淋巴结转移 IMD 热区 生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诱导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2
2
作者 单志新 余细勇 +6 位作者 林秋雄 邓春玉 刘媛 蔡施霞 谭虹虹 符永恒 林曙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IF,并转化人工程菌B121(DE3)。用Ni-亲合柱分离纯化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MIF。用...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IF,并转化人工程菌B121(DE3)。用Ni-亲合柱分离纯化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MIF。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鉴定复性的重组MIF的活性。分别用0、30、60、120ng/mL的重组MIF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12h,通过Real-time定量PCR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_(165)、FGFR_3、MMP9、TGF-α、PDGF-α的mRNA表达。用体外血管生成试验检测重组MIF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管腔作用。[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MIF。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出重组MIF。复性的重组MIF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水平达30%(P<0.05)。重组MIF能特异地诱导HVECs中VEGF_(165)、FGFR_3、MMP9、TGF-α、PDGF-α表达,并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MIF,MIF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分子克隆 人血管内皮细胞 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林琳 闫蕊 +5 位作者 刘昕 李青 刁佳宇 张明 单虎 魏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缓解EAM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猪心肌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法制作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将24只6周龄雄性Lewis大鼠分为对照组(Con)、...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缓解EAM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猪心肌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法制作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将24只6周龄雄性Lewis大鼠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C)和白藜芦醇干预组(MC+Res)。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随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MIF的表达,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明显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及大量巨噬细胞聚集,白藜芦醇干预可显著缓解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减少巨噬细胞浸润(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LVEDs显著增加(P<0.01),LVEF、LVFS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干预组中LVEDs明显减少(P<0.05),LVEF、LVFS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中MI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白藜芦醇可明显降低MIF表达(P<0.05)。结论心肌组织中MIF参与了EAM的发病,白藜芦醇对EAM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MIF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藜芦醇 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常明 卢红艳 +1 位作者 相虹 兰厚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43-3546,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以及机械通气(MV)联合肺表面活性剂(MV+PS)与MV对VEGF、MIF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ALI/ARD... 目的:研究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以及机械通气(MV)联合肺表面活性剂(MV+PS)与MV对VEGF、MIF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ALI/ARDS的新生儿,MV+PS组58例,MV组52例,同期产房健康足月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检测机械通气0、24、48、72 h血清VEGF、MIF含量。结果:(1)3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MIF含量在ALI/ARDS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48 h逐渐升高,72 h回落,与0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比较ALI均低于AR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PS组在ALI/ARDS各时间点比较VEGF、MIF均低于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ALI/ARDS早期血清VEGF、MIF表达增加,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MV联合PS可减轻新生儿ALI/ARDS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曲 黄明声 +3 位作者 温景芸 董敏 汪清铭 吴祥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60例确诊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并与30例...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60例确诊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中位值,34.1ng/mL与15.9ng/mL,P<0.001)。血清MIF水平与血管侵犯(P=0.014)、进展的临床TMN分期(P=0.037)及转移(P=0.026)密切相关。血清MIF高(>34.1ng/mL)的患者2年生存率较血清MIF低的患者(≤34.1ng/mL)明显降低(59%与28%,LogRank为6.02,P=0.014)。多因素分析表明MIF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IF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提示MI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可作为反应肿瘤侵袭及预后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侵袭 预后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发病的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柏涛 张启芳 +3 位作者 邱小芬 杨红杰 孟云超 郑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抗MIF单抗)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小鼠分为正常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抗MIF单抗)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小鼠分为正常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7 d后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κβ(NF-κβ)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小鼠结肠炎症病变明显,MIF、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抗MIF单抗显著改善MIF、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而生理盐水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应用抗MIF单抗的小鼠能显著抑制结肠组织NF-κβ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抗MIF单抗对小鼠UC的发病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β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因子-κ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志满 胡建中 +4 位作者 吕红斌 卓祥龙 徐大启 王圣轩 黎俊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 behavior score,CBS)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对术前和术后1,3,5,7,14,21d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h及1,3,5,7,14,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F表达。结果:术后7,14,21d实验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5,7,14,21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5,7,14,21d实验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h及1,3,5,7d,实验组MIF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对照组低(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改良Rivlin斜板实验临界角度和BBB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负相关,CBS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正相关。结论:TMP对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的脊髓有保护和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损伤后1~2周最为显著;TMP能够抑制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MI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殷章圣 沈丽娟 +1 位作者 胡文娟 吴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多种疾病发病及演变。其在许多疾病中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简述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基因结构、受体、功能、主要生物学功能及研究前景。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P53 糖皮质激素 肿瘤 免疫 MIF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于治华 王君 +2 位作者 樊建华 高红华 高连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n=38)、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n=36)和重型脑梗死组(C组,NIHSS评分〉15分,n=27);同期住院44例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MIF、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各组间MIF、MMP-9及hs-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P〈0.05)。MIF与MMP-9(r=0.301, P〈0.01)和hs-CRP (r=0.309, P〈0.001)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MMP-9、hs-CRP水平升高,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相关性及肝素对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逯峰 马德晶 +2 位作者 高原 吕长俊 王晓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69-2171,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脓毒症组(21只)、肝素干预组(21只),以CLP法复制大鼠...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脓毒症组(21只)、肝素干预组(21只),以CLP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及肝素干预组大鼠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肝素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MIF及12、24h时间点TNF-α水平显著低于相应脓毒症组(均P<0.05),两组血清MIF与TNF-α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脓毒症组r=0.859,肝素干预组r=0.71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两种炎性因子的变化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捷莉 殷志新 +2 位作者 曹东林 欧阳鸿 何兴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检测MIF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的表达,并在体外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单核细胞MIF表达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胃镜检查的标本,胃窦与胃体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悉尼系统作胃粘膜的组织学分型。MIF/T细胞(CD45RO)和MIF/巨... 目的检测MIF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的表达,并在体外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单核细胞MIF表达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胃镜检查的标本,胃窦与胃体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悉尼系统作胃粘膜的组织学分型。MIF/T细胞(CD45RO)和MIF/巨噬细胞(KP1)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MIF mRNA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在体外幽门螺杆菌ATCC26695与THP-1单核细胞共培养后,分别用ELISA与RT-PCR测定THP-1细胞MIF的表达。结果在6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4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窦与胃体粘膜内T细胞总数、MIF阳性T细胞数、巨噬细胞总数、MIF阳性巨噬细胞数和MIF mRNA阳性细胞数都显著高于2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而且在4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MIF的表达随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体外幽门螺杆菌与THP-1细胞共培养后,幽门螺杆菌促进了THP-1细胞MIF蛋白质与mRNA表达增加。结论MIF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粘膜炎症细胞中表达增加,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粘膜炎症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幽门螺杆菌 炎症 T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文辉 周小梅 +2 位作者 温文川 林章礼 姜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5-577,581,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水平变化的特征。方法 :征集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AMI病人 3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 2 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病人 39例 ,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人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水平变化的特征。方法 :征集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AMI病人 3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 2 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病人 39例 ,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人 2 6例 ,有非典型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 31例。这几组病人分别在发病第 1,2 ,3天抽取血样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MIF水平 ,用贝克曼生化仪检测心肌酶的水平。结果 :在发病第 1~ 3天 ,AMI病组与SA组、UA组、PTCA组、对照组等比较 ,AMI病组血浆MIF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病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在发病第 1,2天 ,其MIF水平变化量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浆MIF升高不仅可反映AMI病人病情的严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肿瘤进展并影响胶质瘤预后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晓珍 王小冰 +4 位作者 邓葵 郑炎 廖冰 李斌 李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细胞增殖指数Ki-67、微血管增生密度CD3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具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4例新鲜胶质瘤标本,依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指导,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43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4例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和CD34的表达,采用Ka 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肿瘤组织内MI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CD34表达均密切相关(χ2=16.779,P<0.05;χ2=26.405,P<0.05;t=-5.340,P<0.05)。Kaplan-Meie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学分级、MIF、Ki-67、CD34的表达水平及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均<0.05),并且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MI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肿瘤血管新生参与胶质瘤的发展和演进,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针对MIF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洁 廖慧芳 郭禹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及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探讨MIF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NSCLC组患者66例,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22例,健康体检者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及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探讨MIF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NSCLC组患者66例,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22例,健康体检者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MIF的浓度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两组患者肺组织中MIF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NSCLC患者血清MI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14.79 ng/mL vs 10.69 ng/mL,P=0.001),略高于肺良性病变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4.79 ng/mL vs 13.68 ng/mL,P=0.580)。NSCLC患者血清中MIF的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患者的性别、吸烟状态有关。(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MIF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30.3%vs 4.5%,P=0.014),且MIF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相关。(3)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患者血清MIF水平与肺癌组织的MIF高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MIF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对NSCLC的诊断及临床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碧红 孔耀中 肖观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40-244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MIF及mA1b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38例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分型,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肾病但无明确冠心病依据...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MIF及mA1b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38例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分型,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肾病但无明确冠心病依据的患者,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观察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IF及mA1b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MIF水平(32.61±5.1)μg/L及mA1b水平(63.00±15.2)mg/L高于无明确冠心病的患者MIF(14.32±3.20)μg/L及mA1b(21.00±10.0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MIF及mA1b水平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F(6.37±1.2)μg/L及mA1b(13.75±5.75)mg/L。结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MIF及mA1b,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冠心病 尿微量白蛋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程 刘福林 +3 位作者 李鹤飞 李亚琴 周晓东 徐占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3-3705,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斑块组成结构及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探讨MIF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斑块组成结构及兔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探讨MIF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主动脉球囊拉伤、高脂饲养构建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组;观测各组实验对象腹主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并获得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纤维帽较薄,脂核相对较大,他汀干预治疗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而脂核厚度则相对较小;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I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干预治疗组MIF水平较模型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以改变斑块的组成结构,降低MIF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易损斑块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阎晓菲 韩红玉 +6 位作者 黄兵 岳城 赵其平 姜连连 董辉 卞庆松 张建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6-860,共5页
本研究扩增和克隆了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IF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的MIF 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以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获得MIF基因,将MIF基因片段连接到原... 本研究扩增和克隆了堆形艾美耳球虫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MIF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的MIF mR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以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获得MIF基因,将MIF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IF,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从堆形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cDNA文库中扩增出MIF基因片段,长度为709bp;经序列分析,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MIF序列的同源性为99.5%;经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质粒pET(28a)-MIF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明堆形艾美耳球虫抗血清可与重组表达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 堆形艾美耳球虫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师锁柱 陈香美 +5 位作者 李建军 张雪光 尹忠 朱飞 吴曼 詹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随着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程度的加重,MIF、CD68的表达逐渐增强,重度病变时,MIF、CD68的表达最强,且MIF表达水平与CD68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能是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D6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乐妹 吴建胜 +3 位作者 贾国葆 方佩佩 孙学成 倪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的变化及褪黑素(MT)的干预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和MT干预组(MT组),每...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的变化及褪黑素(MT)的干预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和MT干预组(MT组),每组12只。应用胰胆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诱导ANP模型,MT组于诱导模型前30min皮下注射MT。术后4h和24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n=6),用RT-PCR检测肺组织MIF、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脏MIF蛋白表达情况,并行胰腺及肺脏的病理检查。结果:ANP组4、24h肺组织MIF、TNF-α mRNA表达较SO组明显升高(P<0.05),肺脏及胰腺病理损伤较严重;MT组较ANP组肺组织MIF、TNF-α mRNA表达下降(P<0.05),病理损伤减轻;MIF主要表达于肺脏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结论:MIF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发生,MT可减弱其肺内表达及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肺损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褪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世平 王鹏 +3 位作者 崔凯 郭志刚 宾建平 张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2.3±15.6)岁;对照组(常规治疗)60例,平均年龄(60.8±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2.3±15.6)岁;对照组(常规治疗)60例,平均年龄(60.8±16.6)岁。ACS患者就诊后查肌钙蛋白T(cTnT)定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TnT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MIF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入选的ACS患者就诊后检测血清MIF为(2 985.32±94.65)pg/mL;CRP为(11.36±3.43)mg/L;cTnT为(1.042±0.322)μg/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F和CRP、cTnT呈正相关(r=0.658,P<0.01;r=0.552,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F、CPR和cTnT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F、CPR和cTnT水平也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前列地尔治疗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MIF、CPR和cTnT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急性冠脉综合征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