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作为佐剂增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小艳 王晨红 +3 位作者 乔海霞 张彦霞 常月立 张玉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BS对照组。分别于0、14、28 d经腹腔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每组取12只小鼠取血,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其滴度分别为1∶1 140.25、1∶3 044.38,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抗体滴度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0.05),但IL-4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的生存率达80%,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作为蛋白佐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NTHi-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蛋白 细胞趋化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靶向因子与柯萨奇病毒B3 VP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贵霞 蓝佳明 +6 位作者 揣侠 高志云 金玉怀 张永红 谢立新 殷长甫 王永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补体片段C3d3、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和小鼠β-防御素2(mBD2)分别与柯萨奇病毒B3(CVB3)VP1构建的融合基因疫苗及VP1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2只,分别于... 目的:比较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补体片段C3d3、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和小鼠β-防御素2(mBD2)分别与柯萨奇病毒B3(CVB3)VP1构建的融合基因疫苗及VP1基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2只,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cDNA3、pcDNA3/VP1、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接种剂量为每次100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内眦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第3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LD50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其余小鼠以5LDLD50的CVB3攻击,观察各组的生存情况。结果:除了pcDNA3对照组,其他各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均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提高(P<0.01),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pcDNA3/VP1组(P<0.01);pcDNA3/STxB-VP1和pcDNA3/mBD2-VP1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致死量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pcDNA3/VP1-C3d3和pcDNA3/mBD2-VP1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组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pcDNA3/MDC-VP1和pcDNA3/VP1-C3d3能诱导出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降低血中病毒滴度,获得较高的小鼠生存率;整体效果优于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 补体片段C3d 志贺毒素B亚单位 小鼠β-防御素2 柯萨奇病毒B3型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基因疫苗pcDNA3/MDC-VP1的构建及免疫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凌 吴淑慧 +1 位作者 高志云 王永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用RT-PCR扩增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基因,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VP1基因通过一个编码10个氨基酸残基的接头序列(Gly4Ser)2相连,形成融合基因MDC-VP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DC-VP1,作为疫苗免... 用RT-PCR扩增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基因,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VP1基因通过一个编码10个氨基酸残基的接头序列(Gly4Ser)2相连,形成融合基因MDC-VP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MDC-VP1,作为疫苗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pcDNA3/VP1组;而病毒滴度低于pcDNA3/VP1组.用10 LD50CVB3攻击,pcDNA3/MDC-VP1组小鼠生存率为50%,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高于其他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融合基因 中和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STxB与CVB3 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志云 揣侠 +4 位作者 蓝佳明 王晓凌 张永红 王刚 王永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9-802,共4页
目的比较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和志贺毒素B亚单位(Shiga tox-in B subunit,STxB)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20... 目的比较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和志贺毒素B亚单位(Shiga tox-in B subunit,STxB)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肌内注射pcDNA3、pcDNA3/MDC、pcDNA3/STxB、pcDNA3/VP1、pcDNA3/MDC-VP1和pcDNA3/STxB-VP1,每3周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20d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VB3中和抗体,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取脾脏制备脾细胞,用CCK-8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其余小鼠用10LD50的CVB3攻击,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pcDNA3/VP1、pcDNA3/STxB-VP1和pcDNA3/MDC-VP1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除pcDNA3/STxB-VP1组外,另两组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组平均抗体滴度和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高于pcDNA3/VP1(P<0.05)。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组21d生存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pcDNA3/STxB-VP1组抗体滴度和生存情况与pcDNA3/VP1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融合基因疫苗pcDNA3/MDC-VP1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提高了小鼠生存率,免疫效果优于pcDNA3/STxB-V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 志贺毒素B亚单位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融合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和GM-CSF表达质粒对pcDNA3/MDC-VP1 DNA疫苗作用的比较
5
作者 李琳 王永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比较IL-2与GM-CSF两种细胞因子对pcD-NA3/MDC-VP1DNA疫苗免疫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pcDNA3组、pcDNA3/MDC-VP1组、pcDNA3/MDC-VP1与pcDNA3/hIL-2混合注射组、pcDNA3/MDC-VP1与pcDNA3/mGM-CSF混合注... 目的:比较IL-2与GM-CSF两种细胞因子对pcD-NA3/MDC-VP1DNA疫苗免疫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pcDNA3组、pcDNA3/MDC-VP1组、pcDNA3/MDC-VP1与pcDNA3/hIL-2混合注射组、pcDNA3/MDC-VP1与pcDNA3/mGM-CSF混合注射组,每组10只。每3周接种1次,共3次。每次接种后的第20天眼眶采血,用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pcDNA3/MDC-VP1+pcDNA3/mGM-CSF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有增强。结论:GM-CSF作为本疫苗分子佐剂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优于I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DNA疫苗 佐剂 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