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作为佐剂增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小艳 王晨红 +3 位作者 乔海霞 张彦霞 常月立 张玉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BS对照组。分别于0、14、28 d经腹腔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每组取12只小鼠取血,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其滴度分别为1∶1 140.25、1∶3 044.38,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抗体滴度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0.05),但IL-4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的生存率达80%,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作为蛋白佐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NTHi-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蛋白 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氟维司群治疗对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极化的影响
2
作者 刘宇婷 叶敬文 +7 位作者 刘泊含 刘鷖雯 何怡青 杜艳 张国良 郭倩 高锋 杨翠霞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41-1049,1056,共10页
目的:肿瘤细胞获得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是ER+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对单核-巨噬细胞极... 目的:肿瘤细胞获得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是ER+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对单核-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借助PMA诱导获得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验证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表面marker变化;通过RNA-Seq技术对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改变进行分析,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RT-qPCR和趋化因子阵列实验验证氟维司群对巨噬细胞Hub基因中5种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M2相关标志分子表达升高而M1相关标志分子表达降低;RNA-Seq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出现118个差异表达基因;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趋化因子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和Hub基因筛选确定了CXCL8、CCL20、CCL22、CXCL10、CCL7 5个关键的趋化因子;对5个关键趋化因子进行RT-qPCR验证表明其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趋化因子阵列实验证实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的CXCL8、CCL20、CCL22增多,而CXCL10、CCL7减少。结论: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使巨噬细胞M2相关分子CD206表达升高而M1相关分子CD86表达降低,同时使巨噬细胞M2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增多而M1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减少,提示氟维司群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抑制其向M1极化,可能与临床内分泌治疗耐药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耐药 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关节炎小鼠足爪部位巨噬细胞募集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殷建朝 王悦 +5 位作者 公一囡 郭永明 苑功名 苏枫雅 谢飞 徐媛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3-690,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关节炎小鼠足爪部位巨噬细胞募集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CFA小鼠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关节炎小鼠足爪部位巨噬细胞募集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CFA小鼠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右足跖皮下注射CFA建立关节炎模型。其中针刺组给予双侧“足三里”针刺30 min,第1~7天,每天1次,第8~15天,隔天1次。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热辐射痛阈值、足趾容积及关节炎症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爪部位巨噬细胞数量、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采用RT-qPCR检测足爪部位促炎因子IL-1β、TNF-α,抗炎因子IL-10、IL-4在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足爪部位抗炎因子IL-10、IL-4及趋化因子CCL2、CCL7、CCL12、CX3CL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盐水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热辐射痛阈阈值显著降低(P<0.01),足趾容积、关节炎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足爪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及M1、M2型巨噬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足爪部位TNF-α、IL-1β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升高(P<0.01),IL-10、IL-4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足爪部位IL-10、IL-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趋化因子CCL2、CCL7、CCL12、CX3CL1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热辐射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足趾容积、关节炎症评分均降低(P<0.05);针刺组足爪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及M1、M2型巨噬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足爪部位TNF-α、IL-1β在基因水平的表达降低(P<0.01,P<0.05),IL-10、IL-4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小鼠足爪部位IL-10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P<0.05),IL-4表达在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趋化因子CCL2、CCL7、CCL12、CX3CL1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能有效减轻CFA小鼠关节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减少病变局部趋化因子从而减轻巨噬细胞募集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细胞 趋化因子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4对卡介苗感染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赵燕萍 王晓平 +3 位作者 于嘉霖 宫照乾 吴晓玲 邓光存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84-3494,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FABP4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FABP4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通过荧光定量PCR、ELISA等方法检测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随后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先通过腹腔注射FABP4抑制剂BMS-309403抑制FABP4功能,随后以气道灌注的方式感染BCG,利用Western blot、ELISA检测肺脏趋化因子分泌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涂布平板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菌载量。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BCG感染的RAW264.7细胞趋化因子CCL2、CCL3、CXCL2、CXCL10、CXCL11的mRNA表达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上调。并在感染复数为10感染时间为12 h时已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与BCG组相比,FABP4敲减结合BCG组,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CCL3(P<0.001)、CXCL2(P<0.01)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而CCL2、CXCL10、CXCL11的表达量无差异;小鼠研究发现,BMS-309403会降低小鼠肺组织以及血清中趋化因子CCL3(P<0.001)、CXCL2(P<0.001)的表达,并减弱BCG感染后C57BL/6J小鼠肺组织损伤。平板涂布法检测发现,BMS-309403极显著上调BCG感染后小鼠肺部菌的含量(P<0.001)。综上表明,FABP4促进BCG感染的RAW264.7巨噬细胞、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的表达和肺部病菌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细胞 脂肪酸结合蛋白4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诱导及冻存方法的优化
5
作者 魏琼 赵梦竹 +2 位作者 程序 刘梦华 张冬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18,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浓度;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将骨髓细胞预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驻留巨噬细胞比例;使用L929细胞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细胞7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F4/80及CD11b双阳性占比;中性红法及ELISA法检测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或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法检测吞噬能力。结果:33℃、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培养7 d条件下的L929细胞上清中富集高浓度M-CSF;骨髓细胞经预培养4 h,贴壁细胞中F4/80+占比显著高于悬浮细胞(P<0.01);经L929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7 d后细胞F4/80+CD11b+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C57BL/6J亚型来源BMDMs相比,C57BL/6N亚型来源BMDMs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释放较低水平TNF-α(P<0.01)和IL-6(P<0.05),以及较高水平IL-1β(P<0.05);相较于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骨髓细胞提取后即刻冻存、复苏再诱导的BMDMs具有更好的巨噬细胞形态,更高的细胞活力(P<0.01)和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结论:通过33℃、10%FBS培养7 d的L929细胞上清富含更高浓度M-CSF,可成功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预培养可去除原骨髓驻留巨噬细胞,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是较好的BMDMs冻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细胞 原代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多肽的抑菌活性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研究
6
作者 辛婷 李娇娇 王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 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了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2(CC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趋化因子配体5(CCL5))和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的转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活化。菜豆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00μg/mL。与0μg/mL组相比,10,50,100,200,300,400,500μg/mL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升高(P<0.001)。在1~5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P>0.05)。与LPS组相比,LPS+10,50,100,200,300,400,500μg/mL PVP组RAW264.7细胞中CCL2、MIP-2、CCL5、iNOS、COX-2、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以及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菜豆多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转录。提示菜豆多肽可能是一种具有良好抑菌和抗炎活性的化妆品添加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多肽 抑菌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脂多糖 细胞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表达及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静 周红蕾 +4 位作者 戈文 徐一天 张一多 王丽华 安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HN-13株感染的猪巨噬细胞(HD11)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与炎症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N-13株感染(0、30 min、60 min、90 min)HD11细胞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 为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HN-13株感染的猪巨噬细胞(HD11)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与炎症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N-13株感染(0、30 min、60 min、90 min)HD11细胞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3个关键蛋白(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RT-qPCR)分析检测低浓度剂量黄芩苷(L组,20μmol/L)、中浓度剂量黄芩苷(M组,40μmol/L)和高浓度剂量黄芩苷(H组,60μmol/L)对Pm感染的猪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分泌水平及其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同时设置对照组(Control)和模型组(HN-13);利用抑制剂SCH772984阻断ERK通路,采用ELISA和RT-qPCR检测黄岑苷对Pm感染的HD11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及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同时设置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HN-13)、抑制组(HN-13+抑制剂)。结果显示:与HN-13株处理0 min组相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N-13株感染HD11细胞中p-ERK/ERK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而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量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HN-13株可使HD11细胞炎症相关ERK通路蛋白表达增强,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与模型组(HN-13)相比,3个浓度剂量的黄芩苷均显著抑制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水平及m RNA转录水平(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而增强。与抑制组相比,黄芩苷与抑制剂共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HN-13感染的HD11细胞中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及m RNA转录水平(P<0.05)。综上所述,黄芩苷可以抑制Pm感染的HD11细胞中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发挥抗炎作用。本研究为研制防治Pm引起的猪肺疫的新药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多杀巴氏杆菌 细胞 炎症表达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3CL1和CC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高勤 陈磊 +3 位作者 陈源 周文娟 张文朋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构建左眼CNV模型,术后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小鼠CNV情况,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角膜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两种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X3CR1的表达.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30 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诱导和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CD68+CCR2组和CD68+CX3CR1组,分别加入CD68+CCR2抗体和CD68+CX3CR1抗体,每组2管,其中一管作为IgG同型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巨噬细胞中CX3CR1以及CCR2的表达.分别用人重组CX3CL1和CCL2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后巨噬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1(ADAMTS-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4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局部有新生血管发生,CNV沿角膜缘向角膜中心区域延伸.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角膜组织内有F4/80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其表面可见CCR2和CX3CR1分子的表达,呈绿色荧光.未受GM-CSF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能维持生长约2周,但死亡细胞较多,而经GM-CSF诱导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细胞数量增加,无明显悬浮死亡现象.培养的巨噬细胞中CX3CR1表达率平均约为75%,CCR2表达率为45%.Real-time PCR法检测发现,CCL2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150 mg/L CCL2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3),而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下降,其中150 mg/L CCL2组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t=4.27,P=0.02).CX3CL1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而ADAMTS-1mRNA、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150 mg/L CX3CL1组VEGF mRNA表达量下降,ADAMTS-1 mRNA、TSP-1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P=0.02;t=-2.92,P=0.04;t=-3.81,P=0.03). 结论 CCL2、CX3CL1能通过其对应受体影响巨噬细胞VEGF、ADAMTS-1、TSP-1等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提示通过CCL2、CX3CL1等干预靶点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 受体 细胞 代谢 烧伤 化学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对奶牛骨髓源巨噬细胞炎症介质分泌及前列腺素E2合成分泌的影响
9
作者 刘谕泽 于琢雅 +5 位作者 巩志国 任佩佩 赵佳敏 毛伟 张双翼 冯爽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74-3483,共10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在侵入哺乳动物体内时会引起宿主炎症反应,但金葡菌脂蛋白对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PGE_(2)的合成是否具有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及其脂蛋白缺失菌株和回复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在侵入哺乳动物体内时会引起宿主炎症反应,但金葡菌脂蛋白对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PGE_(2)的合成是否具有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及其脂蛋白缺失菌株和回复菌株感染奶牛骨髓源巨噬细胞后,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在诱导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及PGE_(2)的分泌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与SA113感染组相比,金葡菌敲除株Δlgt感染奶牛骨髓源巨噬细胞后PGE_(2)分泌水平发生显著下降,同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均发生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对巨噬细胞NF-κB/MAPK通路激活以及PGE_(2)合成酶COX-2和mPGES-1的表达具有影响。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蛋白缺失后巨噬细胞中TLR2、TLR4和NLRP3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在金葡菌感染过程中,金葡菌脂蛋白对巨噬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所介导的炎症介质的分泌具有重要作用,且与PGE_(2)的合成与分泌存在紧密联系。该研究可为兽医临床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防治金葡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奶牛骨髓细胞 PGE2 脂蛋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固有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楚涵 朱国强 黄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6-761,共6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以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为主的真菌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深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导致局部或全身性严重感染的一类疾病,因其病死率较高,以及药物昂贵及局限、不良反应多而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脏器负担。侵袭...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以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为主的真菌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深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导致局部或全身性严重感染的一类疾病,因其病死率较高,以及药物昂贵及局限、不良反应多而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脏器负担。侵袭性真菌病原体以菌丝、孢子及分泌的黏附蛋白等方式侵入机体,主要通过真菌病原体胞膜配体与宿主受体结合后的信号级联反应和产生的分泌物以及自身毒素引起相关疾病。巨噬细胞作为抵抗侵袭性真菌病原体的一线防御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防御作用,主要通过抗原识别、吞噬作用、氧化杀伤、极化和调节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等方式对抗真菌病原体入侵。本文就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抗侵袭性真菌感染固有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同时阐述了侵袭性真菌病原体针对巨噬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旨在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侵袭真菌感染 固有免疫 真菌免疫逃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
11
作者 尚靖 路畅 +4 位作者 侯阳波 袁沁 李炜 王海静 陈进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M0、CMSW480-Mφ和CM_(HCT116-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刺激后的HCT116细胞与人源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HCT116细胞存活情况及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Western blot、qPCR和ELISA检测SW480和HCT116细胞中Kru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差异;用KFL4抑制剂肯帕罗酮(Ken)预处理HCT116细胞后,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M0型巨噬细胞在CM刺激后,HCT116-Mφ细胞中CD11b+CD206+细胞比例更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更高;相比于CMSW480-Mφ组,CM_(HCT116-Mφ)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CM_(HCT116-Mφ)组细胞存活最多,同时TNF-α和IFN-γ水平最低;加入Ken后,M2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标志物均降低。与CM_(HCT116-Mφ)组相比,CM_((HCT116+Ken)-Mφ)组HCT116细胞PD-L1表达下降。结论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PD-L1表达,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该研究有望为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移结直肠癌细胞 KLF4 肿瘤相关细胞 免疫逃逸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抑制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表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及其初步机制分析
12
作者 赵鑫 陈旭涛 +4 位作者 鲁星妤 但文利 高国俊 唐康 陈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5-782,共8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连续7 d通过灌胃给予PUE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损伤...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连续7 d通过灌胃给予PUE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结肠固有层巨噬细胞比例;免疫荧光检测NLRP3炎症小体与巨噬细胞的共定位情况;q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和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eaved 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利用脂多糖(LPS)及三磷酸腺苷(ATP)构建细胞模型,qRT-PCR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UE对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PUE干预显著改善DSS诱导的小鼠UC症状,包括体质量、疾病指数、结肠长度和病理损伤;PUE干预UC小鼠后,小鼠结肠固有层Ly6C+MHCⅡ-单核来源的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及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表达水平降低;小鼠肠上皮细胞间ZO-1及Occludin表达水平升高;体外细胞实验证实,PUE能够降低LPS结合ATP诱导的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同时降低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UE可以通过减轻肠道组织炎症、修复上皮屏障显著改善UC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减少了巨噬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与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葛根素 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枫杨总黄酮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13
作者 陈国庆 刘晓镕 +7 位作者 金金 闫冬 刘人嘉 向珊 袁林 向阳 吴昊 沈秀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目的:探讨湖北枫杨总黄酮(PHST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以及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J小鼠(SPF级、6~8周龄、雄性)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DSS溶液模型组、美沙拉... 目的:探讨湖北枫杨总黄酮(PHSTF)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以及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BL/6J小鼠(SPF级、6~8周龄、雄性)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3%DSS溶液模型组、美沙拉嗪(300 mg·kg^(-1)·d^(-1))组、低剂量(62.5 mg·kg^(-1)·d^(-1))PHSTF组、中剂量(125 mg·kg^(-1)·d^(-1))PHSTF组和高剂量(250 mg·kg^(-1)·d^(-1))PHSTF组,每组6只。阴性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其他组连续7 d饮用3%DSS溶液诱导UC模型,在第1天UC造模的同时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每天观察PHSTF对小鼠体重、便血和结肠长度的影响;使用HE染色评估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通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构建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qPCR检测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0和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CD206和Arg-1)的蛋白表达;最后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HSTF显著缓解了DSS诱导的UC小鼠体重下降(P<0.05)、便血和结肠长度缩短的症状;减轻了结肠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PHSTF降低了结肠组织中IL-1β的水平(P<0.05),升高了IL-10的水平(P<0.05),降低了结肠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与LPS组相比,PHSTF降低了RAW264.7细胞IL-1β和iNOS的mRNA水平(P<0.01),升高了IL-10和Arg-1的mRNA水平(P<0.01);PHSTF降低了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升高了Arg-1以及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PHSTF能促进巨噬细胞由M1促炎型向M2抑炎型转化进而干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枫杨总黄酮 溃疡结肠炎 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CXCL17的原核表达及其对猪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佳欣 钟秋 +3 位作者 刘芮伶 郑健 李昱辰 杨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4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CXC趋化因子配体17(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7,CXCL17)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并解析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表达猪CXCL17蛋白的重组菌,该菌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CXCL17蛋白,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CXC趋化因子配体17(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7,CXCL17)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并解析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表达猪CXCL17蛋白的重组菌,该菌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CXCL17蛋白,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变性、纯化和复性获得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的CXCL17蛋白进行验证。通过CCK-8法筛选CXCL17蛋白对猪巨噬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范围,并以此设置浓度梯度处理猪巨噬细胞,用Transwell试验检测CXCL17对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情况,以揭示CXCL17趋化巨噬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结果]重组菌在IPTG终浓度为1.0 mmol·L^(-1)及37℃诱导条件下表达7 h,获得高表达量的重组猪CXCL17蛋白。该蛋白纯化后的纯度可高达95%。重组猪CXCL17蛋白可以剂量依赖诱导猪巨噬细胞迁移,其机制为通过激活微丝骨架下游的LIMK/Cofilin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微丝骨架重排,促进细胞微丝骨架解聚、聚合,从而有利于巨噬细胞迁移。[结论]本研究重组表达了猪CXCL17蛋白,并发现CXCL17蛋白调控细胞微丝骨架诱导猪巨噬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为CXCL17作为黏膜免疫增强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配体17 原核表达 细胞 迁移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血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晓非 刘海娜 +4 位作者 蒋莉 张榕 张晓莉 郭韵 段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和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血中MDC和IL-18进行测定。结果:(1)Ⅱ、Ⅲ型LN患者血中MDC的水平明显增高。MDC的水平与L...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和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血中MDC和IL-18进行测定。结果:(1)Ⅱ、Ⅲ型LN患者血中MDC的水平明显增高。MDC的水平与LN患者血中补体的变化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评分(SLEDAI)呈正相关。(2)IL-18的水平在Ⅱ、Ⅲ、Ⅳ型LN患者血中均明显增高,且与补体下降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水平、SLEDAI评分及LN患者的肾功异常呈正相关。③MDC的水平在Ⅱ、Ⅲ型LN组与IL-18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在Ⅳ型LN组无明显相关变化。结论:MDC和IL-18在LN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MDC对病变过程中的病理损伤的程度及Th1/Th2细胞失衡的变化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IL-18在LN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监控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白介素18 细胞衍生的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娜 张长庚 +1 位作者 李伟 孙巨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41-264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a(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alpha,MIP-3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11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CC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LC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及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各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两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血清MIP-3a、IP-10水平显著高于LC组、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HCC组患者血清IP-10、MIP-3a的表达水平在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以及有无远处转移之间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血清AFP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IP-10与MIP-3a联合诊断及AF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734、0.772、0.920,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HCC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和MIP-3a的表达升高,可能与HCC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趋化因子IP-10、MIP-3a有可能成为HCC新的诊断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细胞蛋白-3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74和CXC趋化因子配体9阳性巨噬细胞亚群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思东 陈凯歌 +6 位作者 张继翔 轩娟娟 王耀权 苗舜 赵开心 王维伟 陈国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27-3033,共7页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亚群分类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免疫耐受组(B-B),将BN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免疫排斥组(L-B),将Lewis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高通量RNA测序区...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亚群分类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免疫耐受组(B-B),将BN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免疫排斥组(L-B),将Lewis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高通量RNA测序区分大鼠移植肝巨噬细胞亚群,发现排斥反应高度差异的基因,免疫组化确定蛋白表达和细胞亚群的变化和分布。结果CD68阳性巨噬细胞在排斥组多于耐受组(P<0.05),巨噬细胞可分为9个亚群,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第8群的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明显升高,第5群的白细胞分化抗原74(CD74)基因明显升高(P<0.05)。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差异基因综合第1位的是CD74,第2位是CXCL9。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肝脏汇管区可见大量CD74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并且在肝血窦CD74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也明显增加(P<0.05),在排斥肝脏汇管区和肝血窦可见大量CXCL9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以汇管区为著(P<0.05),在排斥肝脏汇管区CD14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CD74阳性巨噬细胞亚群和CXCL9阳性巨噬细胞亚群是促进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关键亚群,完善了巨噬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细胞 细胞分化抗原74 CXC趋化因子配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类症蛋白-1α趋化因子及其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覃林花 卫立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是 CC趋化因子中的一种。本文从 MIP- 1α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泌、生物活性及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等几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MIP-1Α 趋化因子 肿瘤 免疫治疗 细胞炎病蛋白-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诱导大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姝 王霁雪 +1 位作者 吴雅臻 王淑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1185,1313,共6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模型眼内的表达及作用,阐明PED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诱导的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pcDNA3-P...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模型眼内的表达及作用,阐明PED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诱导的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pcDNA3-PEDF,注射到36只SD大鼠玻璃体腔内(每组大鼠的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作为阴性对照眼),大鼠分为PVR对照组(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巨噬细胞诱发PVR形成)、盐水对照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d后注射巨噬细胞)和转染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脂质体、pcDNA3-PEDF混合物,3d后注射巨噬细胞),每组12只,应用检眼镜和全视网膜镜观察各组大鼠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玻璃体、视网膜各层结构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检眼镜和全视网膜镜观察各组大鼠PVR形成情况,玻璃体腔注射巨噬细胞后,与转染组比较,PVR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大鼠可见玻璃体腔内增殖明显。于注射后1周见PVR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开始出现条索样增殖,2~3周时增殖逐渐加重,并开始出现视网膜隆起,4周见全部模型眼均有明显增殖改变,有条索状增殖物牵引网膜,并出现牵拉网脱;转染组大鼠中仅1眼见玻璃体牵拉,视网膜浅脱离,余眼玻璃体无明显混浊,眼底清晰,视网膜平伏。HE染色,转染组大鼠绝大部分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结构清晰,仅发生了视网膜浅脱离的1眼可见视网膜前增殖膜,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PVR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大鼠玻璃体腔内可见随病程进展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聚集、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形成最终导致眼球萎缩。结论:大鼠玻璃体腔注射转染PEDF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诱导的PVR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因子 基因表达 细胞 增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蕊 郝江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人MIF和PDGF的ELASA试剂盒分别测定40例银屑病患者和17名正常人血清中MIF和PDGF值。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人MIF和PDGF的ELASA试剂盒分别测定40例银屑病患者和17名正常人血清中MIF和PDGF值。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进展期患者水平高于静止期(P<0.01);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DGF水平高于静止期(P<0.01)及正常对照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和PDGF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成正相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与PDG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IF和PDGF水平明显改变,二者可能在该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血小板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