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氟维司群治疗对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极化的影响
1
作者 刘宇婷 叶敬文 +7 位作者 刘泊含 刘鷖雯 何怡青 杜艳 张国良 郭倩 高锋 杨翠霞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41-1049,1056,共10页
目的:肿瘤细胞获得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是ER+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对单核-巨噬细胞极... 目的:肿瘤细胞获得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受性是ER+乳腺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然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对单核-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借助PMA诱导获得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验证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表面marker变化;通过RNA-Seq技术对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的转录组改变进行分析,筛选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Hub基因;最后通过RT-qPCR和趋化因子阵列实验验证氟维司群对巨噬细胞Hub基因中5种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RT-q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M2相关标志分子表达升高而M1相关标志分子表达降低;RNA-Seq结果显示,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出现118个差异表达基因;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富集于趋化因子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和Hub基因筛选确定了CXCL8、CCL20、CCL22、CXCL10、CCL7 5个关键的趋化因子;对5个关键趋化因子进行RT-qPCR验证表明其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趋化因子阵列实验证实氟维司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的CXCL8、CCL20、CCL22增多,而CXCL10、CCL7减少。结论: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使巨噬细胞M2相关分子CD206表达升高而M1相关分子CD86表达降低,同时使巨噬细胞M2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增多而M1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减少,提示氟维司群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抑制其向M1极化,可能与临床内分泌治疗耐药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耐药 细胞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关节炎小鼠足爪部位巨噬细胞募集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殷建朝 王悦 +5 位作者 公一囡 郭永明 苑功名 苏枫雅 谢飞 徐媛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3-690,共8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关节炎小鼠足爪部位巨噬细胞募集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CFA小鼠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关节炎小鼠足爪部位巨噬细胞募集及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CFA小鼠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右足跖皮下注射CFA建立关节炎模型。其中针刺组给予双侧“足三里”针刺30 min,第1~7天,每天1次,第8~15天,隔天1次。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热辐射痛阈值、足趾容积及关节炎症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爪部位巨噬细胞数量、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采用RT-qPCR检测足爪部位促炎因子IL-1β、TNF-α,抗炎因子IL-10、IL-4在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足爪部位抗炎因子IL-10、IL-4及趋化因子CCL2、CCL7、CCL12、CX3CL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盐水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热辐射痛阈阈值显著降低(P<0.01),足趾容积、关节炎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足爪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及M1、M2型巨噬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足爪部位TNF-α、IL-1β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升高(P<0.01),IL-10、IL-4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足爪部位IL-10、IL-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趋化因子CCL2、CCL7、CCL12、CX3CL1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热辐射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足趾容积、关节炎症评分均降低(P<0.05);针刺组足爪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及M1、M2型巨噬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足爪部位TNF-α、IL-1β在基因水平的表达降低(P<0.01,P<0.05),IL-10、IL-4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组小鼠足爪部位IL-10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P<0.05),IL-4表达在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趋化因子CCL2、CCL7、CCL12、CX3CL1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能有效减轻CFA小鼠关节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减少病变局部趋化因子从而减轻巨噬细胞募集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细胞 趋化因子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4对卡介苗感染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赵燕萍 王晓平 +3 位作者 于嘉霖 宫照乾 吴晓玲 邓光存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84-3494,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FABP4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FABP4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通过荧光定量PCR、ELISA等方法检测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随后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先通过腹腔注射FABP4抑制剂BMS-309403抑制FABP4功能,随后以气道灌注的方式感染BCG,利用Western blot、ELISA检测肺脏趋化因子分泌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涂布平板法检测小鼠肺组织菌载量。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BCG感染的RAW264.7细胞趋化因子CCL2、CCL3、CXCL2、CXCL10、CXCL11的mRNA表达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上调。并在感染复数为10感染时间为12 h时已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与BCG组相比,FABP4敲减结合BCG组,细胞内与细胞上清中CCL3(P<0.001)、CXCL2(P<0.01)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而CCL2、CXCL10、CXCL11的表达量无差异;小鼠研究发现,BMS-309403会降低小鼠肺组织以及血清中趋化因子CCL3(P<0.001)、CXCL2(P<0.001)的表达,并减弱BCG感染后C57BL/6J小鼠肺组织损伤。平板涂布法检测发现,BMS-309403极显著上调BCG感染后小鼠肺部菌的含量(P<0.001)。综上表明,FABP4促进BCG感染的RAW264.7巨噬细胞、小鼠肺组织趋化因子的表达和肺部病菌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细胞 脂肪酸结合蛋白4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3CL1和CC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高勤 陈磊 +3 位作者 陈源 周文娟 张文朋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构建左眼CNV模型,术后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小鼠CNV情况,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角膜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两种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X3CR1的表达.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30 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诱导和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CD68+CCR2组和CD68+CX3CR1组,分别加入CD68+CCR2抗体和CD68+CX3CR1抗体,每组2管,其中一管作为IgG同型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巨噬细胞中CX3CR1以及CCR2的表达.分别用人重组CX3CL1和CCL2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后巨噬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1(ADAMTS-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4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局部有新生血管发生,CNV沿角膜缘向角膜中心区域延伸.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角膜组织内有F4/80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其表面可见CCR2和CX3CR1分子的表达,呈绿色荧光.未受GM-CSF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能维持生长约2周,但死亡细胞较多,而经GM-CSF诱导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细胞数量增加,无明显悬浮死亡现象.培养的巨噬细胞中CX3CR1表达率平均约为75%,CCR2表达率为45%.Real-time PCR法检测发现,CCL2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150 mg/L CCL2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3),而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下降,其中150 mg/L CCL2组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t=4.27,P=0.02).CX3CL1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而ADAMTS-1mRNA、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150 mg/L CX3CL1组VEGF mRNA表达量下降,ADAMTS-1 mRNA、TSP-1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P=0.02;t=-2.92,P=0.04;t=-3.81,P=0.03). 结论 CCL2、CX3CL1能通过其对应受体影响巨噬细胞VEGF、ADAMTS-1、TSP-1等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提示通过CCL2、CX3CL1等干预靶点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 受体 细胞 代谢 烧伤 化学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血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非 刘海娜 +4 位作者 蒋莉 张榕 张晓莉 郭韵 段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和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血中MDC和IL-18进行测定。结果:(1)Ⅱ、Ⅲ型LN患者血中MDC的水平明显增高。MDC的水平与L...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中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和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血中MDC和IL-18进行测定。结果:(1)Ⅱ、Ⅲ型LN患者血中MDC的水平明显增高。MDC的水平与LN患者血中补体的变化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评分(SLEDAI)呈正相关。(2)IL-18的水平在Ⅱ、Ⅲ、Ⅳ型LN患者血中均明显增高,且与补体下降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水平、SLEDAI评分及LN患者的肾功异常呈正相关。③MDC的水平在Ⅱ、Ⅲ型LN组与IL-18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在Ⅳ型LN组无明显相关变化。结论:MDC和IL-18在LN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MDC对病变过程中的病理损伤的程度及Th1/Th2细胞失衡的变化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IL-18在LN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监控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白介素18 细胞衍生的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作为佐剂增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小艳 王晨红 +3 位作者 乔海霞 张彦霞 常月立 张玉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BS对照组。分别于0、14、28 d经腹腔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每组取12只小鼠取血,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其滴度分别为1∶1 140.25、1∶3 044.38,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抗体滴度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0.05),但IL-4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的生存率达80%,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作为蛋白佐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NTHi-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蛋白 细胞源性趋化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多肽的抑菌活性及对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研究
7
作者 辛婷 李娇娇 王钊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 探讨菜豆多肽(Phaseolus vulgaris Linn peptide,PVP)的抑菌活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转录的抑制作用。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菜豆多肽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检测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了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2(CC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趋化因子配体5(CCL5))和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IL-6)的转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活化。菜豆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00μg/mL。与0μg/mL组相比,10,50,100,200,300,400,500μg/mL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升高(P<0.001)。在1~5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菜豆多肽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P>0.05)。与LPS组相比,LPS+10,50,100,200,300,400,500μg/mL PVP组RAW264.7细胞中CCL2、MIP-2、CCL5、iNOS、COX-2、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以及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均呈菜豆多肽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菜豆多肽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趋化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转录。提示菜豆多肽可能是一种具有良好抑菌和抗炎活性的化妆品添加剂,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多肽 抑菌 趋化因子 炎症因子 脂多糖 细胞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类症蛋白-1α趋化因子及其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覃林花 卫立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α(MIP- 1α)是 CC趋化因子中的一种。本文从 MIP- 1α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泌、生物活性及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等几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MIP-1Α 趋化因子 肿瘤 免疫治疗 细胞炎病蛋白-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在MRL/lpr小鼠肾组织中的异常表达
9
作者 刘海娜 吴春玲 +1 位作者 郭韵 肖卫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在红斑狼疮小鼠狼疮肾炎中的作用。方法:比较MRL/lpr狼疮小鼠和BALB/c小鼠24h尿蛋白,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肾组织MDC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RL/lp...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在红斑狼疮小鼠狼疮肾炎中的作用。方法:比较MRL/lpr狼疮小鼠和BALB/c小鼠24h尿蛋白,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肾组织MDC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RL/lpr小鼠24h尿蛋白高于BALB/c小鼠(P<0.05);MRL/lpr小鼠肾组织MDCmRNA表达较BALB/c小鼠明显升高(P<0.05);MRL/lpr小鼠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均有明显MDC蛋白表达,而BALB/c小鼠肾脏未见MDC表达。结论:MDC在红斑狼疮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增高,说明MDC可能参与介导了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趋化因子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对人肺泡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张光明 蒋豪 +3 位作者 薛张纲 方浩 王文逸 瞿涤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研究异氟醚麻醉中人肺泡巨噬细胞IL 8、IL 1β、TNF α、IFN γ、IL 4和IL 10mRNA的表达 ,探讨异氟醚对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 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2 ) ,在麻醉诱导后即刻和 4h... 目的 研究异氟醚麻醉中人肺泡巨噬细胞IL 8、IL 1β、TNF α、IFN γ、IL 4和IL 10mRNA的表达 ,探讨异氟醚对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 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2 ) ,在麻醉诱导后即刻和 4h分别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从灌洗液中收获肺泡巨噬细胞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以 β actin为内对照作PCR后电泳扫描求积 ,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上述细胞因子、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异氟醚组麻醉诱导后 4h比麻醉诱导后即刻IL 8、IL 1β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对照组麻醉诱导后 4h比麻醉诱导后即刻IL 8、IL 1βmRNA的表达轻度增加 (P <0 .0 5 ) ;在麻醉诱导后4h ,异氟醚组和对照组之间IL 8、IL 1β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TNF α、IFN γ、IL 4和IL 10mRNA的表达在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异氟醚能增强病人肺泡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细胞 趋化因子 异氟醚 细胞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支气管肺泡灌洗 麻醉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趋化因子在伴放线放线杆菌刺激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11
作者 蒋建群 邬春兰 +1 位作者 吴凤云 瞿跃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伴放线放线杆菌刺激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利用β-actin作为内参照,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IL-8、MIP-1α、RANTES、MGSA、M...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伴放线放线杆菌刺激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利用β-actin作为内参照,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表达趋化因子(IL-8、MIP-1α、RANTES、MGSA、MIG)mRNA的相对量。 结果共同培养6h后,巨噬细胞中IL-8和MIP-1α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也增加。趋化因子RANTES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趋化因子IL-8和MIP-1α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以伴放线放线杆菌为优势致病菌的青少年牙周炎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细胞 表达 伴放线放线杆菌 青少年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可抑制肺泡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龙小平 唐艳华 +5 位作者 李建民 王卫忠 欧大明 许丽慧 何菁子 谢立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602,共7页
目的评估吡非尼酮对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s)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iNSIP患者和11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具有... 目的评估吡非尼酮对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s)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iNSIP患者和11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具有正常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且没有任何间质性肺疾病的8例患者为对照。取所有患者BALF的AMs在有和没有脂多糖(LPS)刺激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以0、0.03、0.10、0.30 mg/ml吡非尼酮处理,采用基于荧光珠的多重技术Luminex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sTNFR-2、白细胞介素-1(IL)-1β]、Th2型细胞因子[IL-10、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血管形成趋化因子[IL-18、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和抗血管形成趋化因子[重组人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结果iNSIP和IPF组患者的AMs在自发(基础状态下)和LPS刺激下释放的TNF-α、sTNFR-1、sTNFR-2、IL-1β、IL-10、MIP-1β、MIG和IP-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IL-18水平在自发状态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P和IPF组患者IL-18水平在LPS刺激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iNSIP组患者AMs产生的MIG和IP-10浓度在自发和LPS刺激下均显著高于IPF组(P均<0.05)。吡非尼酮在浓度为0.10和0.30 mg/ml时均可显著抑制iNSIP和IPF患者AMs释放上述所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NSIP组患者AMs产生的MIG和IP-10水平高于IPF患者。0.10和0.30 mg/ml吡非尼酮可显著抑制对iNSIP组和IPF组患者AMs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但对两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肺泡细胞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配体8促进结直肠癌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趋化及浸润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书华 柴欣悦 +4 位作者 刘杭丰 成敏蓉 郑锦秀 邵莹 杨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有大量M2型巨噬细胞浸润,但CXCL8是否影响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可知。本文旨在探讨CXCL8...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有大量M2型巨噬细胞浸润,但CXCL8是否影响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可知。本文旨在探讨CXCL8对结直肠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趋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样本中CXCL8表达水平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在临床组织中进行验证。随后Western印迹及qRT-PCR检测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CXCL8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及IL-4诱导THP-1至M2型巨噬细胞后,与HCT116、SW480细胞及过表达CXCL8的HCT116(CXCL8/HCT116)、SW480(CXCL8/SW480)共培养,检测M2型巨噬细胞趋化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HCT116、SW480细胞,检测CXCL8表达情况,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趋化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癌组织CXCL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XCL8高表达癌组织中存在更多M2型巨噬细胞浸润;IL-1β作用于HCT116或SW480后,CXCL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证实,CXCL8趋化M2型巨噬细胞(P<0.05)。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8可由IL-1β诱导产生,CXCL8表达增加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趋化,结直肠癌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可能与CXCL8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 细胞 趋化 结直肠癌 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CXCL17的原核表达及其对猪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佳欣 钟秋 +3 位作者 刘芮伶 郑健 李昱辰 杨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2-94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CXC趋化因子配体17(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7,CXCL17)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并解析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表达猪CXCL17蛋白的重组菌,该菌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CXCL17蛋白,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CXC趋化因子配体17(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7,CXCL17)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并解析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表达猪CXCL17蛋白的重组菌,该菌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CXCL17蛋白,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变性、纯化和复性获得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纯化的CXCL17蛋白进行验证。通过CCK-8法筛选CXCL17蛋白对猪巨噬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范围,并以此设置浓度梯度处理猪巨噬细胞,用Transwell试验检测CXCL17对巨噬细胞的趋化活性。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微丝骨架的变化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情况,以揭示CXCL17趋化巨噬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结果]重组菌在IPTG终浓度为1.0 mmol·L^(-1)及37℃诱导条件下表达7 h,获得高表达量的重组猪CXCL17蛋白。该蛋白纯化后的纯度可高达95%。重组猪CXCL17蛋白可以剂量依赖诱导猪巨噬细胞迁移,其机制为通过激活微丝骨架下游的LIMK/Cofilin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微丝骨架重排,促进细胞微丝骨架解聚、聚合,从而有利于巨噬细胞迁移。[结论]本研究重组表达了猪CXCL17蛋白,并发现CXCL17蛋白调控细胞微丝骨架诱导猪巨噬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为CXCL17作为黏膜免疫增强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配体17 原核表达 细胞 迁移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74和CXC趋化因子配体9阳性巨噬细胞亚群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思东 陈凯歌 +6 位作者 张继翔 轩娟娟 王耀权 苗舜 赵开心 王维伟 陈国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27-3033,共7页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亚群分类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免疫耐受组(B-B),将BN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免疫排斥组(L-B),将Lewis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高通量RNA测序区...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亚群分类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免疫耐受组(B-B),将BN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免疫排斥组(L-B),将Lewis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高通量RNA测序区分大鼠移植肝巨噬细胞亚群,发现排斥反应高度差异的基因,免疫组化确定蛋白表达和细胞亚群的变化和分布。结果CD68阳性巨噬细胞在排斥组多于耐受组(P<0.05),巨噬细胞可分为9个亚群,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第8群的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明显升高,第5群的白细胞分化抗原74(CD74)基因明显升高(P<0.05)。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差异基因综合第1位的是CD74,第2位是CXCL9。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肝脏汇管区可见大量CD74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并且在肝血窦CD74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也明显增加(P<0.05),在排斥肝脏汇管区和肝血窦可见大量CXCL9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以汇管区为著(P<0.05),在排斥肝脏汇管区CD14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CD74阳性巨噬细胞亚群和CXCL9阳性巨噬细胞亚群是促进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关键亚群,完善了巨噬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细胞 细胞分化抗原74 CXC趋化因子配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到骨髓来源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经典激活途径的生物力学网络
16
作者 左卓 石佳佳 +1 位作者 王亚星 孙瑜隆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0-390,共1页
目的NLRP3炎症小体因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经典NLRP3炎症小体组装的详细内容仍未揭示。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RNA-seq、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动力学分析来阐明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中NLRP3炎症小体经典激活所涉... 目的NLRP3炎症小体因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经典NLRP3炎症小体组装的详细内容仍未揭示。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RNA-seq、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动力学分析来阐明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中NLRP3炎症小体经典激活所涉及的各个阶段的转录组学内容。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功能评估和蛋白质检测验证了NLRP3炎症小体的经典激活模型。随后,将细胞分为3组并进行RNA-seq:对照组、priming(LPS:500 ng/m L,4 h)和activation(LPS:500 ng/m L,4 h;ATP:5 m M,1 h)。共鉴定出911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对生物力学、细胞代谢、离子通量、翻译后修饰和细胞器等多种途径发挥调控作用。随后,通过整合文献和数据库筛选,鉴定出6个关键基因(Sirt3、Stat3、Syk、Trpm2、Tspo和Txnip)。最后,获得这6个关键蛋白的三维结构。结论研究结果为经典NLRP3炎症小体组装的转录组学水平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细胞 生物力学 转录组学 细胞代谢 SYK 功能评估 翻译后修饰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2 位作者 张雪松 赵杰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6-768,共3页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运用 RT- 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 6 ...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 )在脊髓损伤早期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 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运用 RT- PCR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后 6 h的 MCP- 1 m RNA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后 3、6、1 2 h和 1、3、5、7d各个时间段 MCP- 1阳性细胞与损伤局部单核 /巨噬细胞数目的变化。 结果 :脊髓损伤后 ,MCP- 1 m RNA水平明显升高 ,MCP- 1阳性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脊髓损伤后 1 2 h至 3d,同时 ,单核 /巨噬细胞高峰时间出现在损伤后 3~ 7d。 结论 :MCP- 1、单核 /巨噬细胞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继发反应 ,单核 /巨噬细胞出现的高峰时间滞后于 M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趋化因子 MCP-1 单核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筑 宿凌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作用下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炎性因子分泌及向破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获得小鼠生长良好的BMM,加入不同浓度丹皮酚溶液处理1 h,再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进...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作用下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炎性因子分泌及向破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获得小鼠生长良好的BMM,加入不同浓度丹皮酚溶液处理1 h,再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进行24 h诱导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炎症相关蛋白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后的BMM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丹皮酚溶液处理1 h后,加入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采用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形成相关蛋白TRAP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在10~50μmol·L-1的范围内,对BMM无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丹皮酚可以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PD-L1的表达,并存在剂量依赖效应。ELISA实验证明丹皮酚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BMM释放TNF-α、IL-1β及IL-6(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可以明显诱导BMM分化形成破骨细胞;TRAP染色显示丹皮酚各浓度组能抑制BMM向破骨细胞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丹皮酚抑制TRAP和RANK表达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结论丹皮酚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BMM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分泌及其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牙龈卟啉单胞菌 骨髓来源细胞 破骨细胞 炎症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上调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邸北冰 丁文惠 +4 位作者 赵静 宋娜娜 董晓 褚松筠 唐朝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表达和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用UⅡ10^(-10)、10^(-9)、10^(-8)和10^(-7)mol/L刺激后,检测MCP-1 mRNA和蛋白的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表达和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用UⅡ10^(-10)、10^(-9)、10^(-8)和10^(-7)mol/L刺激后,检测MCP-1 mRNA和蛋白的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UⅡ10^(-7)mol/L刺激,检测MCP-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用U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段后,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的表达水平;用UⅡ刺激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的生成。结果与不加UⅡ时比较,UⅡ10^(-7)mol/L刺激12 h后,巨噬细胞MCP-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分别提高了100.5%和57.0%(P<0.01)。UⅡ刺激12 h后,p47phox mRNA表达为不加UⅡ时的1.96倍(P<0.01)。UⅡ刺激6 h后,巨噬细胞活性氧为不加UⅡ时的1.8倍(P<0.01)。与单用UⅡ刺激比较,用DPI或NAC预处理后,MCP-1mRNA表达分别下调21.8%和36.2%(P<0.01),蛋白分泌分别下降22.3%和19.5%(P<0.05)。结论 UⅡ可能通过NADPH氧化酶依赖的活性氧介导了小鼠巨噬细胞MCP-1的表达和分泌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紧张素类 细胞 趋化因子CCL2 NAD 活性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MIP对细胞膜上趋化因子受体亲和力的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清玲 丁勇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通过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MIP)对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膜上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的比较性研究,阐明vMIP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利用饱和实验、动力学实验和特异性分析,鉴定vMIP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v... 目的通过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MIP)对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膜上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的比较性研究,阐明vMIP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方法通过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利用饱和实验、动力学实验和特异性分析,鉴定vMIP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vMIP与人、食蟹猴PBMC膜上受体结合的Kd分别为11.1、14.3nmol/L,对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XCR4竞争结合的IC50分别为3.4、4.5nmol/L。结论提示了vMIP与膜上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并对CCR5和CXCR4具有高度特异性,可能对防治炎症及HIV1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细胞炎性蛋白 趋化因子受体 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