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起始1例
1
作者 程玉泉 史欣良 +1 位作者 姚震 李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8-498,共1页
主动脉弓分支两支型少见,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主动脉弓只发出了两大分支.一支是左锁骨下动脉,另一支是左颈总动脉与头臂干的共干.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左颈总动脉 头臂干 共干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变异1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詹朝双 袁予 +1 位作者 朱亚文 董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555,共1页
关键词 自主动脉 左椎动脉 变异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头臂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椎动脉及甲状颈干与胸廓内动脉共干双变异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傅文学 齐爱青 +3 位作者 程功文 陈惠 黄小林 江会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5-615,共1页
作者在解剖一具50岁左右的男尸时,发现主动脉弓有4支分支及左甲状颈干与左胸廓内动脉共干;主动脉弓上4支从右向左分别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图1)。
关键词 胸廓内动脉 左椎动脉 共干 甲状 动脉弓上 变异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形态异常和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林娜 姜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3-593,共1页
在一套成人男性胸部断层标本中笔者发现:主动脉弓在平对胸骨柄的平面出现,在此层面上靠主动脉弓前方出现3个分支根部。向上追踪几个层面明确这3个血管由右向左分别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在上一个层面前方主动脉... 在一套成人男性胸部断层标本中笔者发现:主动脉弓在平对胸骨柄的平面出现,在此层面上靠主动脉弓前方出现3个分支根部。向上追踪几个层面明确这3个血管由右向左分别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在上一个层面前方主动脉弓形态消失,仅有3个分支的延续,后面仍可见动脉弓的形态,后方达到食管的后方、脊柱左前方,其上方见一个血管断面,向上追踪发现此分支先走行亍食奄后面。后转至食管右后方,跨过胸膜顸,与右锁骨下动脉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 动脉 形态异常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断层标本 胸骨柄 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富 孙博 +4 位作者 马廉亭 李玫珠 张积志 余泽 李元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1期60-66,共7页
在53具成人尸体上,为配合临床插管造影提供解剖学资料,观测了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并对临床应用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动脉 分支 始端 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 锁骨下动脉 上壁 起始部位 动脉插管 左颈总动脉 解剖学研究 右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架套叠治疗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6
作者 潘耀华 殷玉华 +4 位作者 包映晖 徐巳奕 邱永明 熊文浩 江基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93-93,共1页
目的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脑疝十分罕见 ,我们报道 1例因刀刺伤引起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血栓引起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患者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获得成功 ,并分析其治疗机制和适用性。方法... 目的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脑疝十分罕见 ,我们报道 1例因刀刺伤引起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血栓引起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患者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获得成功 ,并分析其治疗机制和适用性。方法  1例因刀伤导致左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入院时出现右侧肢体的偏瘫和失语 ,经CT证实左侧中动脉区域脑梗死 ,第 2天出现脑疝 ,行去骨板减压术后清醒 ,术后颈动脉CTA证实左颈总动脉两个假性动脉瘤 ,DSA检查发现左颈总动脉上两枚动脉瘤 ,1枚指向外侧 ,另 1枚指向后方。颈总动脉明显狭窄。采用在Angioguard的保护下 ,行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治疗 ,术中先将Precise支架 7mm× 2 0mm置入颈总动脉 ,发现动脉瘤仍显影 ,且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快 ,造影剂无滞留 ,然后将Smart支架 8mm× 30mm以套叠的方式置入左侧颈总动脉内 ,DSA显示进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缓慢 ,并有造影剂滞留于动脉瘤内。结果 一月后颈动脉CTA检查假性动脉瘤 1个消失 ,另 1个缩小。术后2个月颈动脉复查 ,动脉瘤完全消失 ,颈动脉通畅。结论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方式可减少血流的滤过孔径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使血流发生涡流与湍流 ,更易产生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 动脉 外伤性 双支架 神经外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左颈总动脉 套叠 血流速度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食管后锁骨下动脉与左头臂静脉位置异常1例
7
作者 崔英健 徐江发 陶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0,共1页
在教学中解剖一成人男尸,发现头臂干缺如,正常走行的主动脉弓由右向左发右、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末段后方发出,且左头臂静脉行于右颈总动脉的后方(图1),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头臂静脉 位置异常 左颈总动脉 自主动脉 食管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锁骨下动脉起点变异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永胜 李亚南 +2 位作者 左欢 李合平 徐四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3-543,共1页
右锁骨下动脉正常起点由头臂干在右胸锁关节后方发出,而作者在学习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末端后上壁,现报道如下:尸体为成年男性,55岁左右,尸长175 cm,头臂干缺失;主动脉弓从右至左依次发... 右锁骨下动脉正常起点由头臂干在右胸锁关节后方发出,而作者在学习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末端后上壁,现报道如下:尸体为成年男性,55岁左右,尸长175 cm,头臂干缺失;主动脉弓从右至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右颈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右胸锁关节 左锁骨下动脉 椎体前方 上壁 学习过程 横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升动脉自主动脉弓发出变异1例
9
作者 兰志浩 王浩 刘文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78,共1页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主动脉弓凸侧有4个分支,其中一条相对细小的分支为左侧颈升动脉(图1),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的主动脉弓凸侧,由右向左分别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颈升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升动脉在左...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主动脉弓凸侧有4个分支,其中一条相对细小的分支为左侧颈升动脉(图1),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的主动脉弓凸侧,由右向左分别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颈升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升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稍前方偏内侧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动脉 动脉弓凸侧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变异 尸体标本 动脉根部 头臂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兵 翁海莺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201-201,共1页
病例资料 患者,女,57岁。主诉头晕就诊。采用东芝16层螺旋CT行颈部及头部CTA检查,颈部CTA示主动脉弓发出三支血管:从右至左分别是左颈总动脉与右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水平段后壁,
关键词 动脉 分支变异 右锁骨下动脉 16层螺旋CT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病例资料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法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
11
作者 张俊玉 刘作勤 杨云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89年第1期21-22,共2页
一、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在2~63岁,平均年龄30.3岁,其中15岁以下的15例;50岁以上的12例,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83例;门诊患者72例,住院患者38例。本所使用的设备是日本岛津公司,DAR-100A系统,
关键词 动脉 岛津公司 造影剂 血管造影机 脑血管造影 中男 固定器 静脉碘过敏试验 图像显示 左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两例
12
作者 万丽明 何蕴韶 宋翠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4期225-225,共1页
例一,男性,50岁左右。由主动脉弓发出三个分支,自右向左依次为:右、左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右、左颈总动脉共干长55mm,起始处外径16mm。左锁骨下动脉在共干左侧3mm处由主动脉弓发出,起始处外径10mm。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分支 食管 动脉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模态数据及心血管系统-组织传热建模的人体疲劳状态血流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刘雍陶 陈绘敏 +1 位作者 丁小玲 贺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3-243,共1页
目的监测脑电等生理参数是疲劳驾驶评价的重要方法,但其采集方式对驾驶人存在干扰。皮肤温度是可以无创测量的生理信号,疲劳后皮肤温度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结合多模态人体数据与1D动脉树-0D组织传热耦合模型,探究疲劳前后心血管参数... 目的监测脑电等生理参数是疲劳驾驶评价的重要方法,但其采集方式对驾驶人存在干扰。皮肤温度是可以无创测量的生理信号,疲劳后皮肤温度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结合多模态人体数据与1D动脉树-0D组织传热耦合模型,探究疲劳前后心血管参数与皮肤温度的关系,以将皮肤温度用于疲劳评价。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获取青年、中老年受试者的升主动脉流量波形与直径,利用超声测量其左桡动脉流速波形和直径,利用压力脉搏波检测仪获取其左颈总动脉压力波形。依据受试者血管几何参数及血流波形建立个性化1D血流-0D传热耦合模型,通过匹配诱导疲劳实验中受试者心率和皮肤温度改变量预测皮肤血液灌注。结果匹配了4例不同年龄受试者清醒时左颈总压力和左桡流速波形。结果表明,中老年受试者血管弹性模量与外周阻抗相比青年受试者增加。进一步对疲劳状态参数进行预测。疲劳后外周阻抗增加,手部皮肤温度降低,中老年受试者由于末梢血管收缩性下降,手部皮肤温度改变量小于青年受试者;同时,由于疲劳后心率降低,峰值流量减少,导致疲劳后主动脉收缩压降低。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模拟不同年龄段健康个体疲劳前后的血流波形与皮肤温度,在更多测试数据支持下,可以用于疲劳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 心血管参数 动脉收缩压 血液灌注 左颈总动脉 皮肤温度 磁共振成像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雷 李公启 李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47,共1页
作者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时,见其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昧的变异,现报道如下: 该例副半奇静脉由第1~3肋间后静脉在脊柱左侧缘汇聚而成,起始端直径约为4.9mm,在左侧纵隔胸膜的覆盖下,绕过主动脉弓左侧缘,向右依次跨过左锁骨下... 作者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时,见其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昧的变异,现报道如下: 该例副半奇静脉由第1~3肋间后静脉在脊柱左侧缘汇聚而成,起始端直径约为4.9mm,在左侧纵隔胸膜的覆盖下,绕过主动脉弓左侧缘,向右依次跨过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的根部,最后注入左头臂静脉,全长为7.25cm,在注入左头臂静脉端的直径为5.7mm,该静脉尚收集胸前壁的1条小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静脉 静脉注入 左锁骨下动脉 肋间后静脉 左颈总动脉 男性尸体 半奇静脉 纵隔胸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颈部血肿1例
15
作者 肖跃华 张海东 韩建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96-1496,共1页
患者男,37岁,主因左侧颈部突然肿胀2h入院。患者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颈部肿胀,伴轻微疼痛,轻度呼吸发憋,无发热,无咳血,无恶心、呕吐,急来我院,门诊行颈部彩超提示:左颈总动脉后方实性肿物,故以"左颈部肿物待查"收入院。... 患者男,37岁,主因左侧颈部突然肿胀2h入院。患者入院前2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颈部肿胀,伴轻微疼痛,轻度呼吸发憋,无发热,无咳血,无恶心、呕吐,急来我院,门诊行颈部彩超提示:左颈总动脉后方实性肿物,故以"左颈部肿物待查"收入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处明显肿胀,喉结被推向右侧,触痛明显,无波动感,未触及动脉搏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肿 自发性 颈部肿胀 左颈总动脉 胸锁乳突肌 实性肿物 颈部肿物 动脉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16
作者 麦友刚 林素暇 +1 位作者 吴燕云 苏浩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组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缺血2h即见表达增强,在24h达到高峰,48h时稍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脑细胞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粘附分子表达 新生兔 粘附分子VCAM-1 中性粒细胞CD11b 细胞粘附分子 ICAM-1 血管内皮细胞 CD18 病理生理过程 表达增强 左颈总动脉 HIE 对照组 低氧状态 模型制作 细胞表面 24h 脑组织 高水平 显著性 脑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纳米颗粒对ApoE;小鼠的血管再狭窄内皮功能的危害和风险研究
17
作者 石雯 Atik Rohmana Maftuhatul Fuad +6 位作者 李焰红 黄俊玚 汪洋 杜若林 王贵学 王亚洲 尹铁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00-400,共1页
目的纳米颗粒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然而,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系统的积累可引起炎症并促进斑块产生,特别是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区域。研究聚乳酸-乙醇酸纳米颗粒(PLGANPs)对ApoE^(-/-)小鼠血管狭窄进展的有害影响。方法首先制备P... 目的纳米颗粒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然而,纳米材料在心血管系统的积累可引起炎症并促进斑块产生,特别是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区域。研究聚乳酸-乙醇酸纳米颗粒(PLGANPs)对ApoE^(-/-)小鼠血管狭窄进展的有害影响。方法首先制备PLGA NPs,并检测粒径大小等参数;体内模型:建立小鼠血管扰动流再狭窄模型,具体方法是在距颈动脉分叉处2.5 mm(局灶性狭窄中部)处用9-0手术线不完全结扎,建立左颈总动脉(LCCA)扰动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颈总动脉 手术线 血管再狭窄 动脉分叉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 血管狭窄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位置及形态异常1例
18
作者 郑紫城 牟博琨 吴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55,共1页
解剖教学中发现1例中年女性标本甲状腺位置及形态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标本甲状腺形态为“U”形异常,其峡部上下增宽,左右两侧叶向上延伸呈锥状,侧叶与峡分界不清(图1)。甲状腺峡上缘位于第5气管软骨环,下缘位于胸骨... 解剖教学中发现1例中年女性标本甲状腺位置及形态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标本甲状腺形态为“U”形异常,其峡部上下增宽,左右两侧叶向上延伸呈锥状,侧叶与峡分界不清(图1)。甲状腺峡上缘位于第5气管软骨环,下缘位于胸骨柄的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异常 侧叶 气管软骨环 胸骨柄 解剖教学 上缘 峡部 平对 下缘 左颈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