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的最佳虚拟单能量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海静 李青青 +3 位作者 赵卫 胡继红 吴岩 杨亚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能谱的间隔10 keV的40~7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5组图像LC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以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LCA的CT值、噪声、CNR、SNR随着能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及40~70 keV单能量图像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SNR、CNR、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组图像LC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其他组,噪声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两名影像科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0.40≤Kappa值<0.75),各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0 keV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质量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结论:40 keV为显示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显示血管清晰、边缘锐利,能更清晰显示LCA及其解剖变异,利于外科医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左结肠动脉 虚拟单能量图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云庚 张磊 +5 位作者 黄箕然 易金容 方传发 夏来阳 刘红权 易建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否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术后临床分期均为Ⅱ期)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否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术后临床分期均为Ⅱ期)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腹痛不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预防性回肠造口和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结果 9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低位直肠癌行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观察组术后40例患者全部无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术后自觉明显腹胀、腹痛不适持续时间,观察组为2.14±0.35 d,对照组为3.15±0.42 d;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平均为37.15±12.62 h,对照组为62.25±11.75 h;术后排便时间,观察组为3.16±0.52 d,对照组为4.25±0.75 d;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4.54±0.42 d,对照组为6.23±0.51 d;手术住院期间的总体费用,观察组为34 525.32±1206.36元,对照组为41 215±1051.32元。患者术后发生腹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住院期间的总体费用,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降结肠和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日,减少手术住院期间的总体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快速康复 左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与否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沈荐 李敏哲 +2 位作者 杜燕夫 渠浩 张峪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11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者随意分为两组,其中保留LCA组72例,不保留LCA组41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末端回肠造口情况、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60.8±23.8)mlVS.(55.7±22.7)ml,t=1.115,P=0.267],手术时间[(133.8±14.6)minvs.(128.3±21.1)min,t=1.623,P=0.107],术后排气时间[(2.6±0.8)dVS.(2.8±0.9)d,t=-1.161,P=0.248],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3.0±1.3)VS.(3.3±1.1),t=-1.237,P=0.219],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6.9%(5/72)VS.7.3%(3/41),x。:0.006,P=0.941]差异均无显著性。保留LCA组均无须游离结肠脾曲及做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3例因近端肠管血运障碍需游离结肠脾曲(P=0.046),3例吻合后加做末端回肠造口(P=0.046)。保留LCA组术后无吻合漏,不保留LCA组2例吻合口漏(P=0.130)。2组术后随访3—48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4例肝转移,不保留LCA组1例局部复发(P=1.000),2例肝转移(P=1.000)。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IMA时保留LCA可以有效保障近端肠管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被引量:35
4
作者 成军 周玲 +2 位作者 陈涛 李晓刚 廖晓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4年10月85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4年10月85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LCA 44例,IMA根部结扎(不保留LCA)41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留LCA组无游离脾曲及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6例游离脾曲(P=0.010),3例行末端回肠造口(P=0.108)。2组术后吻合口漏、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LCA可以保障近端结肠血运,保证第3站淋巴结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第3站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5
作者 孙康 党胜春 +3 位作者 瞿建国 范昕 谢嵘 陈吉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进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组(IMA非根部结扎,保留LCA)74例,不保留组...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进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组(IMA非根部结扎,保留LCA)74例,不保留组(IMA根部结扎,不保留LCA)7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及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保留组与不保留组在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肿瘤距离肛缘距离、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出血、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永久性造口、住院时间、排便失禁、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口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保留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吻合口漏发生率均低于不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保留组和保留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30±31.34)min和(171.10±41.3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降低了预防性造口率,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缩短了首次通气时间,在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口漏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7
6
作者 康博雄 夏博伟 +5 位作者 樊勇 刘永永 康迎新 王品 伏洁 王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898,9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方法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分期为Ⅰ、Ⅱ、ⅢA期拟行Dixon术的22例直肠癌行保留LCA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自屈氏韧带下方先分离解剖降结肠后间隙,再进入乙状结肠后间隙,并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各分支,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LCA,于其分叉下缘切断IMA。结果 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0~75 m1,平均25 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检查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血运良好,经肛门注气检查无吻合口漏,近端吻合肠管呈自然弯曲下垂无张力。IMA周围淋巴结清扫4~8枚,平均6.2枚。术后病理: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7例;IMA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2例直肠系膜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22例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7.2月,无远期并发症、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头侧中间入路保留LCA的Dixon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清晰便捷解剖显露IMA各分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IMA行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头侧中间入路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屈景辉 贺佳蓓 +3 位作者 张琦 李山晨 陈殿超 杨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0-2903,共4页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 目的评价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组,55例)和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8.5±18.4)min和(219.7±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位结扎组术中有6例出现结肠残端缺血性改变,追加坏死肠管切除;低位结扎组则无(P=0.022)。高位结扎组术后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低位结扎组则无(P=0.042)。高位结扎组和低位结扎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发生排尿及性功能障碍(P=0.028)。高位结扎组术后出现便频、排粪失禁和排粪困难症状者分别有9例、7例和5例;低位结扎组则分别有2例、1例和0例(均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目、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管远近端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安全可行,不仅降低术中和术后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及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完成彻底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和肿瘤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左结肠动脉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伍锦浩 戎祯祥 +2 位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任宝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判断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52例直肠癌病人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Dixon手术,采用血管鞘内解剖法解剖出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或直肠上动脉,清扫血管周围脂肪和淋巴结,保留左结肠动脉,于其分叉下缘切断肠系膜下动脉。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吻合口张力、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及病理情况,观察术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15~75m1,平均25m1。术中无直肠破裂穿孔,无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8个,平均6.2个,术后病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均为阴性,4例直肠上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为阳性。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发生,1例术后7月局部复发。结论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拟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腹腔镜下可以清晰解剖显露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手术。在不增加吻合口张力,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为吻合口提供更充足的血运,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前切除低位吻合术 左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围手术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边士昌 廖鑫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术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行TME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术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行TME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保留左结肠血管52例(低位结扎组,观察组),不保留左结肠血管51例(高位结扎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88.2±9.0)min vs.(185.6±13.3)min,(53.9±4.1)mL vs.(54.4±4.1)mL,(18.5±1.8)枚vs.(19.4±2.1)枚],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21.2±2.0)h vs.(25.2±3.2)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周膀胱残余尿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34.8±8.4)mL vs.(45.5±15.6)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术,不会减少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不影响吻合口的血供,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而且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包括253组淋巴结数量)不少于高位结扎组,可以减少由于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导致的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的情况,并且可以加快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华 杨小冬 +1 位作者 王锋 夏建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0~Ⅲ期直肠恶性肿瘤218例,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7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148例未保留左结肠动脉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0~Ⅲ期直肠恶性肿瘤218例,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7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148例未保留左结肠动脉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体重、影响吻合口血供的基础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目、肿瘤距肛门的距离、T分期、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预防性造口以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年龄、性别、体重、影响吻合口血供的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目、肿瘤距肛门的距离、T分期、病理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106.83±24.84)min]和术后住院时间[(11.87±4.64)d]均短于对照组[(150.32±59.03)min,(13.46±7.12)d,P <0.05];观察组预防性造口[2例(2.86%)]以及吻合口瘘[2例(2.8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例(26.35%),15例(10.14%),P <0.05]。结论: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且能有效保证吻合口血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了保护性回肠造口,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恶性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结肠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祥云 林奇 +2 位作者 杨月鲜 赵根然 凌凤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22-24,61,共4页
在88例左半结肠标本上,观察了左结肠动脉。根据其行走位置不同,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按左结肠动脉分叉点的高度不同又分为高位组、中位组和低位组。左结肠动脉分支中有一种直血管,向左连于降结肠的缘动脉,这些血管在作肠修复时,对促进... 在88例左半结肠标本上,观察了左结肠动脉。根据其行走位置不同,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按左结肠动脉分叉点的高度不同又分为高位组、中位组和低位组。左结肠动脉分支中有一种直血管,向左连于降结肠的缘动脉,这些血管在作肠修复时,对促进左半结肠的血供有重要意义。根据左结肠动脉的解剖特点,提出了裁剪左半结肠时,切断左结肠动脉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结肠动脉 直血管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蒂后左结肠动脉异常行程一例
12
作者 陈黔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发现一例左结肠动脉行程异常的尸体标本,与肾手术有关,特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4cm,约18岁,肝脾均肿大。左结肠动脉在距肠系膜下动脉起点4.2cm处起自肠系膜下动脉,向外越过左输尿管后方分为升、降支(附图)。其升支沿降结肠右缘上行,继经... 发现一例左结肠动脉行程异常的尸体标本,与肾手术有关,特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4cm,约18岁,肝脾均肿大。左结肠动脉在距肠系膜下动脉起点4.2cm处起自肠系膜下动脉,向外越过左输尿管后方分为升、降支(附图)。其升支沿降结肠右缘上行,继经左肾下份的前面向内侧转至左肾盂及左肾动、静脉后方,并在此分为2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结肠动脉 肾蒂 肠系膜 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