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乌方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模型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洋 焦玥 +4 位作者 孙丹丹 王丹巧 赵小亮 李涛 张美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首乌方(shou wu fang,SWF)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及其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首乌方干预异动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 目的观察中药首乌方(shou wu fang,SWF)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大鼠行为学指标及其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首乌方干预异动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脑内立体定位注射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成模动物灌胃投予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或L-DOPA+不同剂量SWF,分为L-DOPA组、L-DOPA+SWF低剂量组、LID+SWF高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所有动物连续给药22 d,给药期间对大鼠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第22天采用微透析技术对清醒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进行取样,并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样本中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给服LDOPA后,逐渐出现AIM,至给药结束,与假手术组相比,L-DOPA组AIM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L-DOPA组相比,L-DOPA+SWF高剂量组AIM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22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Glu、GABA水平升高,其中L-DOPA组Glu、GABA水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与L-DOPA组相比,L-DOPA+SWF高剂量组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60 min,L-DOPA+首乌方各剂量组Glu、GABA水平均显著低于L-DOPA组(P<0.05,P<0.01)。结论 SWF能够减轻L-DOPA引起的副反应,改善LI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作用机制或与其改善LID大鼠脑内异常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首乌方 微透析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虎追风散治疗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健芬 杨琳琳 李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五虎追风散对帕金森病(PD)患者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动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PD出现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美多芭片(左旋多巴+苄丝肼)加五虎追风散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多芭片加泰舒达片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五虎追风散对帕金森病(PD)患者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动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PD出现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美多芭片(左旋多巴+苄丝肼)加五虎追风散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多芭片加泰舒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检查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检查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人平均每天出现异动症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五虎追风散能减少异动症出现的时间,对治疗PD中出现异动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五虎追风散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CX36表达增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雷 陈先文 +1 位作者 高冕 王烈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缝隙连接蛋白36(CX36)表达,初步探讨缝隙连接在LID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帕金森病(PD)和LID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3组:LID模型组、PD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分2亚组(缝隙连接阻...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缝隙连接蛋白36(CX36)表达,初步探讨缝隙连接在LID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帕金森病(PD)和LID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3组:LID模型组、PD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分2亚组(缝隙连接阻断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系统途径给予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对各组大鼠不自主运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区CX36表达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阿扑吗啡诱导的LID不自主运动和PD旋转行为均无明显影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ID组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区CX36表达较PD组和正常组均有显著增多(P<0.05),PD组与正常对照组亦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LID大鼠基底节及大脑皮层CX36表达增加,缝隙连接可能参与了LID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蛋白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