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左心房CT成像左心耳形态学评估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建英 高雪莲 +2 位作者 曾朝强 张福洲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6,164,共7页
目的 采用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左心耳(LAA)进行形态学评估,评价其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PDL)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2月成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1例,根据LAA封堵术后CT检查... 目的 采用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左心耳(LAA)进行形态学评估,评价其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PDL)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2月成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1例,根据LAA封堵术后CT检查结果分为PDL组26例和无PDL组45例,比较两组术前LAA口及着陆区长径、短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LAA长度及LAA深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两组患者出现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PDL组LAA口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与着陆区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均大于无PDL组(t/Z=4.952、-5.570、-2.912、3.191、6.757、-6.462、-3.318、3.733,P均<0.05);PDL组LAA口短径、LAA长度、LAA深度及着陆区短径均大于无PD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Z=-1.773、1.765、1.509、-1.415,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AA口和着陆区两者的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均与术后PDL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A着陆区长径/短径比值是术后PD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LAA口及着陆区形态评估可提前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PDL的发生,当着陆区长径/短径较大时,需高度警惕PDL的发生,为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前选择与定制封堵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房 左心封堵 Watchman封堵 残余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争议与探索
2
作者 杨婧 尤玲 +4 位作者 张艳 张光明 耿雪 邢航航 谢瑞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2,共5页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已成为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一种替代治疗策略。多项研究证实,LAAO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国内外专家对LAAO逐渐认可,该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已成为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一种替代治疗策略。多项研究证实,LAAO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国内外专家对LAAO逐渐认可,该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LAAO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最佳的LAAO策略以及LAAO术后最佳的抗栓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左心房功能 封堵策略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詹家才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年龄≥65岁非瓣膜性心房...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年龄≥65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HF分为HF组35例,非HF组9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左心耳特点、手术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HF组比较,非HF组吸烟、饮酒、既往脑卒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一站式手术比例显著升高,肾功能异常、B型钠尿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术期封堵器类型、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开口最大值、左心耳开口最大深处、残余分流、心包积液、新发脑卒中、死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F组比较,HF组随访时间显著降低[(12.10±1.30)个月vs(12.72±1.10)个月,P=0.025],再发HF显著升高(8.57%vs 0%,P=0.005)。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HF患者安全可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卒中 左心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抗栓方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惠敏 严思敏 +1 位作者 葛卫红 徐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患者口服抗栓药物的使用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受P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基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C)患者口服抗栓药物的使用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类患者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接受PLAAC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统计患者基本信息、术前左心耳血栓筛查及抗栓方案、围术期和术后1年抗栓用药方案,对患者围术期及术后3、6、12个月出血事件和栓塞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际纳入患者86例。术前8例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耳血栓,延长抗栓1个月后血栓均消失;围术期不间断抗凝组有1例出血事件,间断抗凝组无出血事件,术后1年不间断抗凝治疗组有11例(18.0%)出血事件,间断抗凝组4例(16.0%)出血事件(P>0.05);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遵医嘱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6个月33.7%患者接受双抗血小板药物(DAPT)治疗,29.1%停药;6~12个月47.7%例患者接受单一抗血小板药物(SAPT)治疗,48.8%停药;随访1年结果显示器械相关血栓、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事件各发生1例,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结论真实世界中该院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围术期及术后给予患者个体化抗栓方案合理,与指南一致;但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建议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加强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封堵 抗栓方案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CT三维分析在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程诚 杜薇薇 +3 位作者 何非 盛建龙 黄正 王晓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39-4445,共7页
背景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LAAO)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心脏CT三维(CT-3D)分析在LAAO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相关研究尚少。目的探讨CT-3D分析在简化式LAAO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效率及术后随访价值。... 背景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LAAO)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心脏CT三维(CT-3D)分析在LAAO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相关研究尚少。目的探讨CT-3D分析在简化式LAAO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效率及术后随访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简化式LAAO的52例患者,采用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前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研究组术前行CT-3D分析。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术中数据,包括左心耳(LAA)最大开口直径和深度,输送鞘管和LAA轴匹配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造影剂用量、封堵器一次性展开率和选择成功率、术中封堵器残余分流(PDL)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在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CT-3D随访。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26例,均使用WATCHMAN封堵器,均成功完成LAAO,均未出现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入选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心腔内血栓。对照组LAA最大开口直径在术前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值分别为(22.9±4.1)mm和(25.4±2.9)mm,两指标无相关性(r=0.374,P=0.060);对照组LAA可用深度在术前TEE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5.7±8.1)mm和(23.7±3.4)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392,P=0.048)。研究组LAA最大开口直径在术前CT-3D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5.0±3.3)mm和(24.9±5.8)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566,P=0.003);研究组LAA可用深度在术前CT-3D和术中DSA测量值分别为(23.5±4.2)mm和(23.1±4.0)mm,两指标呈正相关(r=0.774,P<0.001)。研究组输送鞘管和LAA轴匹配率[25例(96.2%)]高于对照组[20例(76.9%)](χ^(2)=4.172,P=0.042);研究组房间隔穿刺时间、封堵时间、X线曝光时间、曝光量、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微小PDL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共37例患者(对照组16例,研究组21例)完成术后90 d随访,未发现器械相关血栓(DRT)或>5 mm的PDL,部分患者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结论简化LAAO术前使用CT-3D引导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降低术中微小PDL的发生率,术后随访在检测封堵器表面是否完全内皮化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随着CT-3D在LAAO应用的进展,将来可以结合3D打印技术,真实模拟手术过程,使LAAO手术更加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心脏CT-3D 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斌斌 许祥 +8 位作者 王兴鹏 李华康 姚青 黄海韵 王文婷 万陈 刘锋 郭燕丽 宋治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1192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测资料、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术中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LAAC后是否发生PT分为无PT组(n=8)和PT组(n=1184)。统计分析PT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转归。结果1192例患者中,有男性639例(53.6%)、女性553例(46.4%),年龄(68.10±9.65)岁,CHA 2 DS 2-VASc评分(4.51±1.72)分,HAS-BLED评分(3.36±1.09)分。共发生PT 8例(0.67%),其中6例发生于LAAC后1~33 h,2例发生在LAAC后第19、27天。与无PT组比较,PT组中,TEE检测与左心耳造影测量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P=0.025,P=0.015),而左心耳最大深度则较小(P=0.028,P=0.031),PT组封堵器一次放置成功率较显著降低(P=0.031);PT组封堵器压缩率明显大于无PT组(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左心耳平均有效深度较小、封堵器压缩率较大是发生PT的主要危险因素。8例PT患者均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随访(39±27)个月,PT组患者未发生器械相关血栓形成(device-related thrombosis,DRT)、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等并发症。结论LAAC术后PT发生率低,其发生与左心耳口径较大、深度相对不足、封堵器压缩率较大相关,PT可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岳庆雄 李世军 +1 位作者 周瑜 刘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大连地区房颤患者7例,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71.5±3.6)岁。术前利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大连地区房颤患者7例,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71.5±3.6)岁。术前利用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和最大深度,并观查左心耳开口形态和分叶数,选用美国波士顿WATCHMAN封堵器,判断封堵器大小是否合适。术中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监测封堵过程,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前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耳开口5例呈椭圆形,2例呈近圆形,分叶数(1.6±0.8)个,测量左心耳口最大直径(23.1±1.7)mm,最小直径(19.2±2.1)mm,最大深度(27.6±3.3)mm,最大直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良好(r=0.944,P=0.001)。术中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穿刺、输送鞘管放置、封堵器输送释放,释放后压缩比为(20.4±2.7)%,6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结论】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术前评估左心耳形态及大小并选择合适封堵器、术中引导房间隔穿刺及封堵器输送和释放、术后即刻评价封堵器位置及残余分流,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 左心封堵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局部麻醉下行改良房间隔穿刺技术指导左心耳封堵器植入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黎晖 吴灵敏 +5 位作者 孙巍 郭金锐 乔宇 丁立刚 陈刚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和冠状静脉窦辅助定位的改良房间隔穿刺技术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男性12例,平均年龄(71.0±6.0)岁,CHA_2DS_2-VASc评分为(4.1±1.5)分,均为华法林治...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和冠状静脉窦辅助定位的改良房间隔穿刺技术指导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男性12例,平均年龄(71.0±6.0)岁,CHA_2DS_2-VASc评分为(4.1±1.5)分,均为华法林治疗禁忌证或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者,于局部麻醉下行经皮LAmbre或Amplatzer Cardiac Plug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均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完成房间隔穿刺。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房间隔穿刺,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15例(94%)患者左心耳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左心耳解剖结构特殊放弃封堵。平均手术时间为(65.0±23.0)min,X线曝光时间(12.0±3.0)min。植入封堵器的固定盘平均直径(32.5±6.0)mm。结论:局部麻醉下,以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指导房间隔穿刺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而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麻醉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MSCT三维成像测量可行性分析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子荣 杨栋 +2 位作者 徐曌 张邢炜 丁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采用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并进行测量,探讨其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CLA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人选AF患者27例,年龄43~80岁,平均(67.3±11.5)岁;非瓣膜性A... 目的采用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并进行测量,探讨其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CLAA)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人选AF患者27例,年龄43~80岁,平均(67.3±11.5)岁;非瓣膜性AF25例,瓣膜性AF2例。15例完成PCLAA术。术前行心电门控MSCT检查,通过AW4.4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左心耳三维结构.空间向量测量左心耳开口长短径及深度,与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作比较,选择合适尺寸左心耳封堵器及植入位置.植入左心耳颈部。术后3个月TEE复查左心耳和(或)MSCT三维重建。结果AW4.4后处理工作站重建下.外测法测量左心耳开口长径与封堵器最终选择有显著相关性(r=0.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法与封堵器最终选择有相关性(r=0.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TEE或CT三维重建复查均未见血流渗漏。结论心电门控MS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重建AF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为PCLAA术前提供封堵器植入重要数据,也为术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封堵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妍 吕东阳 +2 位作者 杨桂棠 王南南 董玲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和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全麻护理及与介入医生的配合;术后加强心律、术区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前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和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全麻护理及与介入医生的配合;术后加强心律、术区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前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和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菁 马小静 程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TO)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接受PLAATO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RT-3D-TEE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分别...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TO)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接受PLAATO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RT-3D-TEE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分别测量左心耳口最大径、左心耳口最小径、左心耳口深度,并比较三者的差异。以RT-3D-TEE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大径测量值为依据,选择适当封堵器型号,并在RT-3D-TEE、CAG引导下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6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封堵压缩率为(19.78±6.92)%;术中、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D-TEE、RT-3D-TEE及CAG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大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RT-3D-TEE测值高于2D-TEE而低于CAG;三者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小径和左心耳深度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G、RT-3D-TEE和2D-TEE测量的左心耳口最大径与封堵器尺寸均呈正相关(r=0.925、0.841、0.716,P均≤0.001)。结论RT-3D-TEE可用于PLAATO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术前筛选、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能准确观察左心耳口形态并评估封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封堵 超声心动描记 经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翠珍 舒先红 +2 位作者 周达新 潘文志 葛均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房颤患者和抗凝疗法禁忌证的增多,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治疗的新领域,而经...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房颤患者和抗凝疗法禁忌证的增多,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治疗的新领域,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引导及术后评价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封堵 左心 导管 临床常见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价值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云云 徐伟 徐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6,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是导致房颤患者栓塞的主要原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技术,为存在高出血风险而无法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是导致房颤患者栓塞的主要原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技术,为存在高出血风险而无法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率。文中通过回顾左心耳封堵术相关的研究,从而探讨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封堵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晓敏 罗杰 +3 位作者 谢渡江 周陵 林松 张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4-1360,1387,共8页
目的: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NVAF患者51例,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NVAF患者51例,将其分为两组:合并冠心病组以及未合并冠心病组,进行食道超声检查及电话随访。同时纳入同期20例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栓塞的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结果:NVAF合并冠心病组(n=15)较未合并冠心病组(n=36)的栓塞及出血风险更高,但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与长期接受药物抗凝的冠心病患者相比,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明显降低大出血风险。中度及重度的左房自显影与终点事件密切相关。结论:不论是否合并有冠心病,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均可预防栓塞并降低大出血发生。左房自显影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心耳封堵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冠心病 左心封堵 左心房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经被多个临床证实具有和华法林相同的治疗功效,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卒中高危以及有药物禁忌证的房颤患者。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无需服抗凝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不过,鉴于左心耳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封堵后远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开展左心耳封堵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左心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的是与非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9-420,共2页
关于左心耳封堵是否有益的激烈争论是2016年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热点事件之一,相信有关争论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以左心耳为治疗目标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探索已近百年。1909年,Welch发现与心房颤动(房颤)一与脑... 关于左心耳封堵是否有益的激烈争论是2016年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热点事件之一,相信有关争论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以左心耳为治疗目标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探索已近百年。1909年,Welch发现与心房颤动(房颤)一与脑栓塞有关且栓子多来自左心耳。然而,尽管外科尝试了左心耳切除、缝合、夹闭、结扎等多种方法,仍无足够证据证实可使患者获益。迄今,无论是经开胸还是经胸腔镜途径,相关外科指南均仅将左心耳去除列为IIb类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 封堵 介入性心脏病学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切除 脑栓塞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一例
17
作者 张宏达 丁蕾 +4 位作者 米利杰 张阔 蒋子涵 于丰源 唐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3-1186,共4页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房间隔穿刺是左心耳封堵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心脏转位患者中操作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一例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严重脊柱侧弯患者。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脊柱侧弯 左心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先导管消融后盘式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安全性临床研究
18
作者 黄洋琴 殷燕高 +1 位作者 王渝 张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先导管消融后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绵阳四○四医院同台行导管消融+LAAC即“...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先导管消融后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绵阳四○四医院同台行导管消融+LAAC即“一站式”治疗的NVAF患者144例,术中先采用射频或冷冻能量消融方式,后均再使用LAmbreTM(先健公司)封堵器行LAAC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完成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常规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手术效果,术后45 d、3个月、半年以及1年均完成食管超声或者心脏CT检查了解左心耳封堵状态。统计和收集1年中所有患者随访的临床资料,了解器械相关表面血栓、心包积液、栓塞、残余分流(封堵不完全)、器械脱落、出血、临床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率为0.69%,心包积液8例,心包积液发生率5.56%,其中心包穿刺引流1例,发生率为0.69%,无外科开胸、大出血、器械脱落以及死亡等。结论NVAF先导管消融后即刻采用盘式封堵器行LAAC的一站式术式,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行,且短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但长期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左心封堵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CT血管造影的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大虎 张波 +3 位作者 田为中 张继 朱莉 陈各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引导Watchman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O)的可行性,并改进LAAO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拟采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O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 目的 探讨经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分析在引导Watchman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O)的可行性,并改进LAAO手术方式。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拟采用Watchman装置进行LAAO的50例心房颤动患者,包括25例行标准LAAO患者(对照组)和25例经术前CCTA心脏三维重建引导的LAAO患者(研究组),比较两组装置尺寸选择准确性、术中更换装置次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封堵成功患者的CT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封堵,未发生装置栓塞、围术期卒中/TIA或全身性栓塞,但对照组中3例术中因无合适尺寸Watchman装置而更换成LAmbre封堵器装置;对照组和研究组的Watchman装置封堵成功率分别为88.0%(22/25)和100.0%(2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8,P=0.234);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46.5±2.6)min比(64.3±12.1)min;t=-5.696,P<0.001]和X线曝光时间[(12.5±3.1)min比(19.4±3.3)min;t=-5.150,P<0.001]较短,且研究组术中装置均一次性选择成功,更换装置数量较少(1.0±0.0比1.2±0.4;t=-2.766,P=0.006)。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CCTA复查发现封堵器均无移位、脱落。对照组出现13例(59.1%)残余漏,8例(36.4%)残余漏<5 mm,3例(13.6%)>5 mm;研究组出现8例(32.0%)残余漏,且均<5 mm。结论 术前CCTA心脏三维形态学分析可以提高封堵器械选择的准确性和操作效率,显著减少了接受LAAO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左心封堵 Watchman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心脏CT血管造影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和器械相关血栓的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沐回凯 孙煌 +6 位作者 李锐洁 孟照辉 彭云珠 孙钺 钟蕾 马米尔 罗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5-770,共6页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患者术后45 d、术后6个月同时进行CCTA和TEE检查,分析对比封堵器PDL、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等。结果:49例患者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TM)封堵器35例,Lambre^(TM)封堵器14例),平均年龄(68.3±9.4)岁,CHA2DS2-VASc评分为(3.24±1.28)分,HASBLED评分为(2.61±1.37)分。术后45 d,4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6个月,3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45 d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明显较TEE高(87.7%vs. 67.3%,P=0.006),另外两种检测手段均在同一例患者中检出器械相关血栓。术后6个月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仍高于TEE(84.6%vs. 20.5%,P<0.001)。45 d随访时检出的1例器械相关血栓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TEE和CCTA均显示仍存在器械相关血栓,TEE显示血栓大小从23 mm×8 mm缩小到14 mm×3.4 mm。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诊断心原性脑梗死,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45 d似乎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CCTA比TEE监测到更多的PDL,可作为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左心封堵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