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莹 高律萍 +2 位作者 曹成瑛 朱友义 罗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4-1369,共6页
本文探讨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98例心房颤动患者,48例患者术前行CCTA评估(CCTA组),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TEE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Watch... 本文探讨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98例心房颤动患者,48例患者术前行CCTA评估(CCTA组),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TEE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Watchman装置植入成功率。CCTA组Watchman装置植入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TEE组(P<0.05),而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TEE组(P<0.05)。CCTA组实际和预测封堵器大小差值明显低于TEE组(P<0.05)。CCTA组预测和实际封堵器大小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较高(P<0.05)。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封堵器植入成功,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形态学 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月娇 孙守刚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4期92-95,共4页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通常造成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及认知功能下降等严重危害。由于AF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较好的根治方法,故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AF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治疗。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通常造成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及认知功能下降等严重危害。由于AF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较好的根治方法,故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AF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治疗。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LAAC)一站式手术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一项新技术,因其可同时达到卒中预防和症状控制的双赢效果,迅速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由于一站式手术的相关研究数据有限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针对NVAF患者选择一站式治疗策略尚存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一站手术 导管消融 左心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经皮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阴晓婷 阴晓钰 +2 位作者 崔宗义 陈福坤 李冬灵 《内科》 2019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射频消融 左心封堵 一站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应用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宇彬 吴永健 +3 位作者 宋光远 楚建民 王靖 张海彤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5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用于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房颤患者12例(年龄60~84岁,CHA2DS2-VASc评分2~8分,HAS-BLED评分1~4分),其中2例接受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5例接受过经皮...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用于接受其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房颤患者12例(年龄60~84岁,CHA2DS2-VASc评分2~8分,HAS-BLED评分1~4分),其中2例接受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5例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例需要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均不适合单纯服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事件。2例TAVR术后的房颤患者,分别于TAVR术后3、6个月接受LAAC治疗;5例PCI后的房颤患者,PCI后3.8~6.2个月接受LAAC治疗;5例需要接受RFCA治疗的房颤患者,RFCA治疗同时接受LAAC治疗。结果 12例患者LAAC均成功,左心耳最大直径18~29 mm,所用封堵器直径27~33 mm,封堵器释放后压缩比为16.7%~33.0%;封堵器释放后1例存在3 mm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其余患者均无残余分流。LAAC术后随访45~122 d,随访期间12例患者均无动脉栓塞、无任何出血发生。结论对于TAVR、PCI术后及需要行RFCA治疗的房颤患者,因其不适合服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事件,给予LAAC治疗及RFCA+LAAC"一站式"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封堵 心房纤颤 血栓栓塞 心源性脑卒中 脑栓塞 抗凝治疗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