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左心房CT成像左心耳形态学评估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建英 高雪莲 +2 位作者 曾朝强 张福洲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6,164,共7页
目的 采用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左心耳(LAA)进行形态学评估,评价其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PDL)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2月成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1例,根据LAA封堵术后CT检查... 目的 采用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左心耳(LAA)进行形态学评估,评价其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发生残余漏(PDL)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4年2月成功行LAA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1例,根据LAA封堵术后CT检查结果分为PDL组26例和无PDL组45例,比较两组术前LAA口及着陆区长径、短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LAA长度及LAA深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两组患者出现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PDL组LAA口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与着陆区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均大于无PDL组(t/Z=4.952、-5.570、-2.912、3.191、6.757、-6.462、-3.318、3.733,P均<0.05);PDL组LAA口短径、LAA长度、LAA深度及着陆区短径均大于无PD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Z=-1.773、1.765、1.509、-1.415,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AA口和着陆区两者的长径、长径/短径比值、面积、周长均与术后PDL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A着陆区长径/短径比值是术后PD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左心房CT成像对LAA口及着陆区形态评估可提前预测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后PDL的发生,当着陆区长径/短径较大时,需高度警惕PDL的发生,为房颤患者LAA封堵术前选择与定制封堵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房 左心耳封堵 Watchman封堵 残余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评价
2
作者 杨钦宇 陈荣兴 +2 位作者 刘军 张贵荣 蔡冰冰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AAC,术后45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封堵器...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治疗的40例老年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AAC,术后45 d复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封堵器周围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表面有无血栓形成,是否发生血栓栓塞、出血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术后45 d复查TEE显示有3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流量分别为2 mm、1 mm、1 mm,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且封堵器表面无血栓形成,封堵器位置正常;随访12个月,出现关键部位或重要器官出血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结论:LAAC对老年NVAF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高,出血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老年 左心耳封堵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对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肖红 谌晶晶 +2 位作者 李伟 李益兰 王安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行左心耳封堵术符合纳排标准的心房颤动患者共119例,其中CKD组34例,非CKD组85例...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行左心耳封堵术符合纳排标准的心房颤动患者共119例,其中CKD组34例,非CKD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及超声指标、围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术后器械相关血栓、左心耳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及血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与未合并CKD患者相比,CKD组患者年龄、饮酒比例、吸烟比例、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比例、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均较非CKD组患者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CKD组患者仅1例患者因左心耳畸形未能成功置入封堵器,其置入成功率97.1%,非CKD组置入成功率100%,两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包积液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器械相关血栓、左心耳残余分流、心包积液情况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进行17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血栓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CKD的心房颤动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且有更高的卒中及出血风险,但在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时,置入成功率仍高,与非CKD患者相比,患有CKD并不会增加术后患者血栓栓塞、出血及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病 左心耳封堵 疗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华 曾超男 +3 位作者 白阳娟 胡家丽 罗苏娴 周洁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标准化、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性且符合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方法 于2022年1-6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方案,对19名专家实施德尔菲函询完成方案调整,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标准化、具有较强临床实践性且符合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方法 于2022年1-6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方案,对19名专家实施德尔菲函询完成方案调整,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9和0.896。最终确立了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47~5.00,满分率为52.6%~100.0%,变异系数为0.00~0.16,肯德尔系数为0.202~0.327(P<0.001)。结论 构建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方案可信且具科学性,能够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护理方案 德尔菲函询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球囊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单中心经验
5
作者 王昊 刘海涛 +5 位作者 李昭瑜 孙胜楠 朱宇 玄研华 栾波 杨桂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 总结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 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一站式手术的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BA联合LAAC一站... 目的 总结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 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一站式手术的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CBA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的房颤患者27例,分析CBA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置入LAmbre封堵器22例(81.5%),置入Watchman封堵器5例(18.5%),其中24 mm Watchman FLX封堵器1例。术中所有患者达到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并转复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0.0±9.2)个月,12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24例(88.9%),24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22例(81.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周围残余分流和表面附壁血栓;11例患者术后12~36个月完成心脏增强CT,其中检测出周围残余分流1例(9.1%),Watchman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1例(9.1%);26个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出现表面附壁血栓1例(3.7%)。结论 对于非瓣膜性房颤且有高脑卒中风险患者,CBA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球囊消融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脑卒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6
作者 詹家才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年龄≥65岁非瓣膜性心房...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预防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年龄≥65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HF分为HF组35例,非HF组9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左心耳特点、手术过程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HF组比较,非HF组吸烟、饮酒、既往脑卒中、左心室射血分数、一站式手术比例显著升高,肾功能异常、B型钠尿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术期封堵器类型、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开口最大值、左心耳开口最大深处、残余分流、心包积液、新发脑卒中、死亡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F组比较,HF组随访时间显著降低[(12.10±1.30)个月vs(12.72±1.10)个月,P=0.025],再发HF显著升高(8.57%vs 0%,P=0.005)。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HF患者安全可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卒中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先导管消融后盘式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安全性临床研究
7
作者 黄洋琴 殷燕高 +1 位作者 王渝 张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先导管消融后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绵阳四○四医院同台行导管消融+LAAC即“...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先导管消融后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绵阳四○四医院同台行导管消融+LAAC即“一站式”治疗的NVAF患者144例,术中先采用射频或冷冻能量消融方式,后均再使用LAmbreTM(先健公司)封堵器行LAAC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完成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常规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手术效果,术后45 d、3个月、半年以及1年均完成食管超声或者心脏CT检查了解左心耳封堵状态。统计和收集1年中所有患者随访的临床资料,了解器械相关表面血栓、心包积液、栓塞、残余分流(封堵不完全)、器械脱落、出血、临床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率为0.69%,心包积液8例,心包积液发生率5.56%,其中心包穿刺引流1例,发生率为0.69%,无外科开胸、大出血、器械脱落以及死亡等。结论NVAF先导管消融后即刻采用盘式封堵器行LAAC的一站式术式,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行,且短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但长期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下行左心耳封堵术心房颤动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尹然 吕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09-813,共5页
目的 分析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下左心耳封堵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2月行射频消融与左心耳闭合一站式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在TEE检查下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前行TE... 目的 分析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下左心耳封堵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12月行射频消融与左心耳闭合一站式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在TEE检查下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前行TEE评估,观测患者检查项目有关参数,并对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记录。结果 80例手术患者采用Wahchman封堵器进行手术者48例(60.00%)、采用LAmberTM封堵器32例(40.00%)。采用两种封堵器进行手术患者左心耳入口直径45°、90°、135°左心耳长径45°、90°、135°指标参数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测得的封堵距离均较为接近(P<0.05)。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测定左心耳入口直径、左心耳长径,临床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术前检查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周明瑶 张莎 +4 位作者 张竞予 吕桐巍 陈科宇 白元 郭志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889-894,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后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PEF)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后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PEF)的发生率、治疗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因心房颤动(房颤)接受LAAC的患者502例。根据LAAC后是否发生PEF,将患者分为PEF组和非PEF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PEF的危险因素。结果LAAC后发生PEF共17例,其中13例需要经皮心包穿刺术或外科手术干预,所有患者在25.6个月的随访中均完全康复。与非PEF组相比,PEF组封堵器尺寸较小[(23.8±4.4)mm比(27.3±4.3)mm,P=0.009],住院时间延长[(6.8±7.9)d比(19.3±14.9)d,P<0.0001]。多变量分析表明,阵发性房颤(OR=4.578,95%CI 1.102~19.024;P=0.036)、既往大出血病史(OR=4.969,95%CI 1.150~21.470;P=0.032)以及术者经验不足(OR=6.036,95%CI 1.915~19.028;P=0.002)是PE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EF是LAAC后常见的并发症,阵发性房颤、既往大出血病史和经验不足的术者会增加PEF的发生风险,同时封堵器的尺寸也与PEF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左心耳封堵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与华法林及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宏伟 尹晓盟 +3 位作者 王成福 侯培培 王永 朱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三组,观察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结果A组均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有4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别为2 mm、3 mm J mm和2 mm,3个月后残余分流均消失,各组治疗期间未有严重药品反应及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85%(2/52)较C组低19.23%(10/52)(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FIB为(2.86±0.41)g/L较C组高(2.68±0.37)g/L,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7.28±4.51)s较B组(39.06±4.27)s和C组(44.93±5.36)s短,B组APTT也较C组短(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预防NVAF患者卒中中,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利伐沙班均具有积极预防作用,而左心耳封堵术相对于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更具有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华法林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琳 胡玉芳 +6 位作者 郦明芳 陈明龙 张凤祥 来菊菊 庄婧 李文静 周莹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5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房颤伴脑卒中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前做好各项检查配合、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处置术中各种情况...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房颤伴脑卒中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前做好各项检查配合、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地处置术中各种情况;术后做好活动、饮食指导及对比剂肾病的预防,重点是用药和随访知识宣教等。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左心耳封堵术,其中1例术中左心耳形成急性血栓,有3例患者随访已超过3次,封堵器在位功能正常,无新的栓塞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对操作者技术和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妍 吕东阳 +2 位作者 杨桂棠 王南南 董玲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和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全麻护理及与介入医生的配合;术后加强心律、术区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前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支持和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全麻护理及与介入医生的配合;术后加强心律、术区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前做好健康指导。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和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群 刘彦君 陈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943-94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2例房颤患者(CHA2DS2VAS评分均≥2分)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前应用TEE观察左心耳形态、功能,测量左心耳(LAA)最大入口径及深度,术中TEE引导房...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2例房颤患者(CHA2DS2VAS评分均≥2分)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前应用TEE观察左心耳形态、功能,测量左心耳(LAA)最大入口径及深度,术中TEE引导房间隔穿刺,鞘管定位及封堵器的释放,术后评价效果,术后45天左右运用TEE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均选择型号为27mm的Watchman封堵器,1例可见4mm残余分流。术后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的术前、术中、术后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房颤患者预防脑栓塞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房颤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云云 徐伟 徐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6,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是导致房颤患者栓塞的主要原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技术,为存在高出血风险而无法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是导致房颤患者栓塞的主要原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技术,为存在高出血风险而无法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左心耳封堵术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率。文中通过回顾左心耳封堵术相关的研究,从而探讨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丽丽 陈婵婵 林新丹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4期1318-1320,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是正常人的5~6倍,而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是正常人的5~6倍,而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心包积液 左心耳封堵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齐淑媛 田颖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血栓栓塞事件是心房颤动(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识别并预防其栓塞风险至关重要。传统的抗凝治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左心耳部被证实为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这一发现促使了经皮左心耳封... 血栓栓塞事件是心房颤动(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识别并预防其栓塞风险至关重要。传统的抗凝治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左心耳部被证实为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这一发现促使了经皮左心耳封堵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抗凝药物相比,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且适用于抗凝禁忌的房颤患者。目前,WATCHMAN与ACP封堵装置已被授权进入欧盟市场,LARIAT左心耳结扎装置也因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被美国FDA批准应用。经皮左心耳封堵及结扎术的适应证广,安全性高,有望成为多数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亚伟 熊婧 陈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非药物干预措施。经皮左心耳封堵旨在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降低血栓栓塞风险,这是出血高风险患者的关键治疗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重要非药物干预措施。经皮左心耳封堵旨在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降低血栓栓塞风险,这是出血高风险患者的关键治疗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皮左心耳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接受这项治疗。本文对经皮左心耳封堵的现状做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及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所致栓塞性疾病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芙蓉 黎明江 李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致大面积皮下出血的诊治方法及左心耳封堵术在此类患者后续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并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所致栓塞性疾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华法林致大面积皮下出血的诊治方法及左心耳封堵术在此类患者后续抗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并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心房颤动所致栓塞性疾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2例均因心房颤动服用华法林致皮下大面积出血而就诊,经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凝血功能检查后确诊,停用华法林,给予维生素K肌内注射、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病情好转,后皆成功施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另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2例左心房均无血栓形成,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华法林引起的皮下大面积出血必须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临床上具有高卒中、高出血风险,同时具有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可积极建议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出血 经皮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婧 谢瑞芹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9期757-760,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脑栓塞是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仍然是预防房颤脑卒中的主要手段,但无论是华法林还是新型抗凝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相关的风险及禁忌,且依从性差。... 心房颤动(房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脑栓塞是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仍然是预防房颤脑卒中的主要手段,但无论是华法林还是新型抗凝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相关的风险及禁忌,且依从性差。鉴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LAA),故对于一些栓塞风险高的房颤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长期华法林替代治疗以降低新发脑卒中风险的另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栓塞 左心耳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引导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培明 罗珠女 +3 位作者 陈大卫 朱文雁 温浩茂 吴剑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引导左心耳(LAA)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术前TEE观察LAA口形态、分叶情况,判断LAA有无血栓,测量LAA口大小及LAA口最大长径,评估LAA各参数与置入封堵器尺寸的...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引导左心耳(LAA)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术前TEE观察LAA口形态、分叶情况,判断LAA有无血栓,测量LAA口大小及LAA口最大长径,评估LAA各参数与置入封堵器尺寸的关系;术中超声引导房间隔穿刺和封堵器的释放,并评估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术后观察及随访LAA封堵术效果及内皮化程度。结果:8例患者术前和术后45 d随访时,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LVEDd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LAA封堵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左房心耳处见少量血栓形成。结论:经TEE引导下行LAA封堵术成功率较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疗效评估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房颤动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