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6例患者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海 张启高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心脏起搏器广泛运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文中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AAI、VVI、DDD 3种起搏模式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临床症状、... 目的心脏起搏器广泛运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但不同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文中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起搏模式对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比较AAI、VVI、DDD 3种起搏模式前后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AI组患者植入前后的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left atrial end-systolic dimension,LA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较少;而VVI、DDD组患者植入后LAESD、LVEDD大于植入前水平,且相关心血管事件也较多,但这2组之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按起搏适应证分类,传导阻滞组的LAESD、LVEDD变化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及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伴长间歇组;在VVI组起搏的患者,术前发生房颤与未发生房颤的患者长期随访比较未发现LAESD、LVEDD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AI起搏模式在对患者左心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面优于VVI、DDD。VVI、DDD起搏模式对患者左心重构以及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不良影响主要与心室起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 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心重构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