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及照顾者参与全程照护体验的Meta整合
1
作者 何晓娣 王伊钶 +3 位作者 陈媛儿 余珍玲 沈航 兰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9-73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与整合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参与全程照护的体验,为制定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全程照护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全程照护体验相关的质... 目的:系统评价与整合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参与全程照护的体验,为制定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全程照护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全程照护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31日。采用2016版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48个研究结果,整合为9个新的类别、3个整合结果:复杂的决策背景及被低估的照护负担、巨大的照护困境及社会压力、多元化社会支持与需求。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LVAD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社会心理变化和照护体验,提高疾病认知,加强延续性护理管理,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满足多元化照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全程 照顾者 照护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昊天 周星彤 +10 位作者 尹泽琳 杜娟 张奉庆 陈海波 卿平 王小虎 张泽 邹亮 陈伊 金琰 王现强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6,共8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4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LVAD植入的151例患者,分析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患... 目的:分析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24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LVAD植入的151例患者,分析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和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生存情况,并分析LVAD植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LVAD植入术后21例(13.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15例缺血性脑卒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症状性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神经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8/人年,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06/人年和0.02/人年。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相比,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术前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及三尖瓣反流比例更高、术前甘油三酯水平更低,术中同期主动脉瓣置换术比例更高、术中同期左心耳切除比例更低(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高甘油三酯水平(HR=0.21,95%CI:0.08~0.56,P=0.002)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中位随访时间为508.0(186.5,931.5)d,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2例未遗留后遗症,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5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死亡,其中2例患者因颅内出血相关并发症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log-rank P=0.005)。结论:LVAD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出血性脑卒中虽较少见,但预后更差。术前高甘油三酯水平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神经系统并发症 人工心脏 机械循环辅助 终末期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后心肌逆重构并撤除1例
3
作者 刘宇帆 张云强 +1 位作者 张爱雪 宋昱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间断胸闷、气短3年余,加重半年”于2021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余受凉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狭窄,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其后规范服用...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间断胸闷、气短3年余,加重半年”于2021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余受凉后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狭窄,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其后规范服用三联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药物治疗。入院前6个月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几乎无法耐受任何体力活动,静息状态下自觉憋气,伴有纳差、双下肢水肿,强心药物依赖,反复住院4次,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6年,血压最高185/110 mmHg,未规律服药,未规律监测血压。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腕管综合征、腰椎管狭窄、慢性肾脏病、白内障等其他病史。否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心肌病家族史。查体: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98 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心尖搏动于左侧第Ⅴ肋间锁骨中线外0.5 cm,搏动弥散,未触及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两侧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逆重构 撤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血流流速和流出管道方向的优化
4
作者 汪咏怡 石黎 +2 位作者 胡世军 谭骁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8,共12页
目的: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是一种辅助心脏血液循环的机电装置,可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最常置于左心室。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可以改善心室灌注性能,但同时改变了左心室... 目的: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是一种辅助心脏血液循环的机电装置,可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最常置于左心室。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可以改善心室灌注性能,但同时改变了左心室内局部血流,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三维重建模型下应用LVAD后的流体-颗粒相互作用和血栓栓塞形成风险,有助于理解不同血流流速和流出管道方向的LVAD的植入效果。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基于1名植入LAVD的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心脏舒张末期的CT图像,粗略构建立体光刻(stereo lithography,STL)格式的三维重建模型。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评估相同粒径(2 mm)下不同流出管道方向的LVAD在不同血流流速(4 L/min和5 L/min)条件下的流体-颗粒相互作用和血栓栓塞形成风险,并对该患者实施血液流速优化方案。结果:在LVAD血流流速为5 L/min时,血液回流和血流停滞使血流颗粒停留时间(residence time,RT)延长,增加了主动脉根部血栓形成的风险,颗粒向头臂干移动的比例高达20.33%;当LVAD血液流速为4 L/min时,主动脉中血液湍流减少,血流颗粒RT缩短,颗粒向头臂干移动的比例降至10.54%;当LVAD血液流速为5 L/min,流出管道方向最优时,主动脉中血液湍流减少,血流颗粒RT缩短,颗粒向头臂干移动的比例降至11.22%。对该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发现LVAD工作状态良好,且患者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植入LVAD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优化LVAD的血流和流出管道方向可降低脑梗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特定患者模型 血流动力学 流体-颗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医疗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晓娣 王伊钶 兰美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3-1538,共6页
介绍国内外各种移动医疗干预手段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应用形式及内容、局限性及建议,以期为移动医疗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移动医疗 延续性护理 移动应用程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出院计划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董瑞莹 +2 位作者 张静漪 刘菲 李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7-62,71,共7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出院计划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及学会网站、中英文数据库,经过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严格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 目的评价并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出院计划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及学会网站、中英文数据库,经过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严格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1篇。共提取证据20条,归纳为评估、人员准备、教育培训、环境准备及随访5个方面。结论医护人员可根据本研究总结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出院计划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出院计划,以提高患者及照顾者出院准备度,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安全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终末期 左心室辅助装置 心脏移植 人工心脏 出院计划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第三代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初步评价
7
作者 王志华 段晓夏 +5 位作者 赵泽原 胡俊龙 陈志高 李建朝 王保才 程兆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国产第三代磁悬浮Corheart 6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MV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接受Corheart 6 LVAD植入同期行MVP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13例。... 目的:探讨国产第三代磁悬浮Corheart 6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MV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接受Corheart 6 LVAD植入同期行MVP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13例。收集院内、随访时的死亡及并发症事件,观察患者的心肌损伤、肾功能、血液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13例患者围术期无死亡、无MVP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4.2±5.6)个月期间,11例(84.6%)完成随访,2例分别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骤停死亡,无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复发。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4 h、72 h心输出量升高,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压(PAMP)降低,术后1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1、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PASP、PAM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结论:国产第三代磁悬浮Corheart 6 LVAD植入同期行MVP安全、可行,术后近中期无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复发,肺动脉压显著降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二尖瓣反流 左心室辅助装置 二尖瓣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病人居家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谢屹红 王慧子 +1 位作者 丁岚 陈海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44-2548,共5页
对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居家康复病人的自我管理现状、自我管理症状感知、自我管理理论与模式、自我管理方法以及评估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居家康复病人的临床出院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自我护理 自我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9
作者 宓龙 刘翠 +3 位作者 张丽 周莹皓 张来东 赵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5-50,共6页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内容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及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内容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进行证据的提取与整合。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RCT 2篇。围绕学习设备管理相关知识、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功能康复训练、营养与体质量管理、并发症预防、心理社会支持及出院随访7个主题,总结出51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便于护理人员规范、科学性地指导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自我管理 营养 并发症 运动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的术后管理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青松 董疑 陈良万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作为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前过渡治疗的选择,也可成为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患者的永久性治疗。在我国,LVAD植入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1]...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作为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前过渡治疗的选择,也可成为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患者的永久性治疗。在我国,LVAD植入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1],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且使用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并呈高速发展态势[2]。不过,现有术后管理经验仍然有限,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LVAD专家共识或应用指南,绝大部分是参考国外的LVAD指南和循证证据来指导临床应用[3-4]。因此,制定针对我国患者的LVAD术后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结合本中心LVAD患者植入经验对术后管理策略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辅助装置 术后并发症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兴米 彭林敏 +5 位作者 涂惠 柳建 游明春 曾志华 付仙兰 李腾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6-1891,共6页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及最佳实...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及最佳实践,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2月1日。根据主题分类进行证据汇总。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结合专家判断,汇总了20条证据,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伤口评估、伤口维护、伤口感染预防及处理、教育培训5个方面。结论:该研究全面总结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证据,为临床人员规范化进行经皮缆线伤口管理提供依据,建议临床人员根据临床情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获取患者意愿的情况下进行证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经皮缆线 伤口护理 感染预防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脑出血一例
12
作者 位艳伟 张云强 +2 位作者 田树光 韩丽 宋昱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0年,加重9 h”于2020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于3年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2020年1月7日开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胸闷气短10年,加重9 h”于2020年9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于3年前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2020年1月7日开始,患者因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活动耐量下降,伴乏力、纳差、恶心、下肢水肿,反复住院10余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扩张型心肌病 终末期心力衰竭 华法林 脑出血 血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 中国心室辅助装置专家共识委员会 +5 位作者 胡盛寿 王现强 杜娟 邹亮 陈伊 周星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9-750,共22页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推广。本专家共识总结了LVAD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的最新认识及诊疗规范,包括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交接、评估、心室辅助装置参数及问题、泵速调节、血液动力...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推广。本专家共识总结了LVAD植入术后早期重症监护管理的最新认识及诊疗规范,包括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的交接、评估、心室辅助装置参数及问题、泵速调节、血液动力学监测及治疗、机械通气管理、出凝血管理、感染预防及治疗、心律失常及右心衰竭管理,以指导LVAD植入术后重症监护规范化管理,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终末期心力衰竭 重症监护 血液动力学 右心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志亮 唐汉玮 侯剑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2-827,共6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左心室辅助装置技术的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希望,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原理、结构、尺寸、机械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已有多种产品投入临床应...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左心室辅助装置技术的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希望,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原理、结构、尺寸、机械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已有多种产品投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有植入需求的心衰患者。本文主要对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技术发展、临床应用、国内外现有产品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国产左心室辅助装置 人工心脏 悬浮技术 终末期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插管的置管深度变化对血栓形成风险的计算分析
15
作者 董效维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2-372,共1页
目的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插管的不同置管深度对左心血栓生成风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实现最优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置管因素导致的血栓或溶血等并发症。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重建心衰患者的左心三维模型,在6例患者... 目的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插管的不同置管深度对左心血栓生成风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实现最优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置管因素导致的血栓或溶血等并发症。方法基于临床影像数据重建心衰患者的左心三维模型,在6例患者不同大小的左心模型(左心室内径35~55 mm)心尖顶部置入3种不同深度(10、20、30 mm)的插管,使用处理后的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计算,评估分析了影响血栓形成的三个关键因素:血液停滞率、时间平均剪切应力和血小板剪切应力累积值。结果左心的血流模式容易受到插管置入深度的影响,与适当减少置管深度相比,常规置管深度(20 mm)的血小板落在血栓形成高发区域(长滞留时间和高剪切力累积)的数量几乎是其4倍,左心内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小板过量激活、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明显更高。置管深度增加会降低平均剪切应力,增加血栓风险。左心室扩张率越大,血液停留时间越长,滞血率越高,血栓风险越高。结论LVAD的最佳置管深度随左心室大小而变化,在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期间,应考虑适当减少置管深度的手术配置,以减轻血栓风险。合适的置管深度可以使左心处于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中,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深度 左心室辅助装置 左心辅助装置 血栓形成 临床影像 左心室内径 血流动力学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探讨
16
作者 李丽丽 汤加 +2 位作者 房品言 刘军波 范丽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自2019年3月我院开展第三代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临床实验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4例。根据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自2019年3月我院开展第三代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临床实验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4例。根据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当天、ICU期间连续拍摄的每张床旁胸片进行图像质量评级,测量等级为优的床旁胸片以及转出ICU后第1张心脏远达片的辅助装置流入管冠状角,以流入管冠状角作为泵角度的评估指标,比较术后当天与ICU最后1天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评估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比较ICU最后1天床旁胸片与心脏远达片流入管冠状角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术后当天床旁胸片流入管冠状角与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胸廓横径、术前心胸比率的相关性。结果:24例患者术后当天与ICU最后1天的冠状角[分别为(31.8±24.7)°和(30.0±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好(术后当天冠状角ICC=0.999,P<0.01;ICU最后一天冠状角ICC=0.997,P<0.01)。连续测量的冠状角大小变化主要受心影大小变化及投照体位的影响。ICU最后1天与心脏远达片冠状角[(32.1±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冠状角仅与患者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有弱的负相关性(r=-0.442、-0.554,P值均<0.05)。结论:24例患者ICU期间泵角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使用移动DR床旁胸片对泵角度进行评估是可行的,可以为泵角度的随访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较低的体重及体质量指数可能与较宽的冠状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床旁胸片 冠状角 泵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联合短期右心室辅助治疗巨细胞心肌炎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亚琼 任海波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胸闷、胸痛4 d,呼吸、心脏骤停1 d”于2022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 d突感胸闷伴背部疼痛,疼痛持续不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次日突发反复室性心动过速,血压无法测出,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体外膜氧合(e...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胸闷、胸痛4 d,呼吸、心脏骤停1 d”于2022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 d突感胸闷伴背部疼痛,疼痛持续不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次日突发反复室性心动过速,血压无法测出,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既往有干燥综合征病史十余年,初步诊断“暴发性心肌炎”,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心肌炎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右心衰竭 心室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成人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的护理
18
作者 管玉珍 耿丹丹 +2 位作者 陆艳艳 陈晴晴 张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3,共3页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是一种罕见的结构性心脏病。由于房室连接和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性,解剖右心室具有功能左心室收缩的特点,长期处于体循环高负荷压力下,大多数...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是一种罕见的结构性心脏病。由于房室连接和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性,解剖右心室具有功能左心室收缩的特点,长期处于体循环高负荷压力下,大多数CCTGA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但目前针对成人CCTGA的外科治疗研究非常少[1]。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终点治疗的新一代设备[2],给成人CCTGA伴发严重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左心室辅助装置 术后护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围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施怡声 朱振辉 +4 位作者 王浩 王现强 陈海波 杜娟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对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永仁心”LVAD(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植入术的12例患者的围术期TEE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对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永仁心”LVAD(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植入术的12例患者的围术期TEE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LVAD植入前、植入后即刻及转入重症监护室1 h后行TEE检查,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心房和心室内径、心功能、套管位置、泵功能等。结果: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3.3±8.6)岁。术前诊断扩张型心肌病7例、冠心病心力衰竭3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二尖瓣脱垂致心力衰竭1例;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不全11例、肺动脉高压9例、卵圆孔未闭3例、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1例;少量以上二尖瓣反流11例、少量以上三尖瓣反流9例;主动脉瓣反流量均≤少量;均无心内血栓。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LVAD植入。植入后TEE监测显示,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术前vs.入重症监护室后1 h:(77.4±7.3)mm vs.(68.3±6.4)mm,P<0.05],套管位置良好;根据TEE监测结果可将泵功能优化至合适泵输出量。结论:LVAD可使左心有效卸负荷。TEE可在LVAD植入前确认诊断以及LVAD植入后监测手术疗效、协助优化泵功能、排除外科并发症等。由于该手术在我国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积累更多TEE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 植入手术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永磁悬浮的永久性左心室辅助装置 被引量:5
20
作者 钱坤喜 袁海宇 +2 位作者 曾培 茹伟民 王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研制出一台采用永磁轴承的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该装置包括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采用径向驱动方式;转子包括驱动磁钢和叶轮,电机定子线圈和泵壳组成定子。装置设计采用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永磁轴承。转子的位置测量表明,转子稳定悬浮的前... 研制出一台采用永磁轴承的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该装置包括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采用径向驱动方式;转子包括驱动磁钢和叶轮,电机定子线圈和泵壳组成定子。装置设计采用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永磁轴承。转子的位置测量表明,转子稳定悬浮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较高的转速(大于3250r/min)且流量大于1L/min。用猪血为介质所做的液动力测试表明,当转速达到3500r/min^4000r/min时,血泵输出流量达到4L/min^6L/min,输出压力达到100mmHg。该装置重200g,最大处直径为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型左心室辅助装置 无源磁悬浮 永磁轴承 血液动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