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邱春光 王徐乐 +2 位作者 韩战营 卢文杰 陈晓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以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治疗7天,以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N末端脑钠肽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的短期疗效。结果: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术后第7天较术前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由术前的(279±46)m提高至(312±37)m;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28±7)下降至(22±5);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由术前的(167±22)ms缩短至(132±8)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29±0.07)提高至(0.33±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术前的(75±8)mm减小至(69±7)mm;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由术前的(105±29)ms下降至(62±8)ms;N末端脑钠肽由术前的(3 086±1 265)pg/ml下降至(1 976±760)pg/ml;患者的各疗效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患者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的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起搏下标测并消融左侧隐匿性旁路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建新 程晓曙 +2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李菊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左侧隐匿性穿路 左心室起搏 标测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左心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3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采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模式)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采用标准双心室起搏模式),各34例。测定两组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E-A峰间距(E/A P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以及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结果所有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无血气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3±9.6)个月,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死亡,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LVEDD、E/A Pd、Ts-SD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MRA、IVMD低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AVVTI高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AVVTI均高于术前,术后LVEDD、MRA、Ts-SD12均低于术前(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IVMD低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了安全、可行的生理性起搏,使得双心室收缩再同步,改善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不劣于标准双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血流动力学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左心室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心脏TAVR中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1例
4
作者 陈亚辉 王慧成 王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81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5年,加重3 d”于2023年6月8日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4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维持华法林等药物治疗。2015年6月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行单腔永...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5年,加重3 d”于2023年6月8日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4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维持华法林等药物治疗。2015年6月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行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21年3月起搏器程控提示电量耗竭,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期间冠脉造影未见冠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脏 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站式手术一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新民 宋光远 +8 位作者 滕思勇 罗彤 王墨扬 张洪亮 王宇彬 周政 牛冠男 钱杰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TAVR中进行球囊预扩张、释放瓣膜、球囊后扩张时,应行快速心室起搏以减少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从而减少球囊及瓣膜收到的冲击力,避免器械滑动。国内常规应用经外周...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TAVR中进行球囊预扩张、释放瓣膜、球囊后扩张时,应行快速心室起搏以减少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从而减少球囊及瓣膜收到的冲击力,避免器械滑动。国内常规应用经外周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起搏右心室以满足术中需要,该方法存在一定并发症的风险。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省略经静脉起搏器导线植入,可以进一步简化TAVR手术过程。阜外医院于2019年10月14日顺利完成1例采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辅助下的经股动脉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站式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联合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飞 樊晓寒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6年"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就诊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症状缓解,抗凝治疗半年后停药。4年前复查时发现持续性心...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6年"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就诊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症状缓解,抗凝治疗半年后停药。4年前复查时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间隔部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多位点起搏在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伴低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翁俊飞 董薇 +5 位作者 刘雷雷 杜兴祥 刘茜 彭景添 郑泽琪 彭小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多位点起搏(MPP)在治疗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17年至2019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伴低LVEF心力衰竭患者3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有MP... 目的探讨左心室多位点起搏(MPP)在治疗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17年至2019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伴低LVEF心力衰竭患者3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有MPP功能的起搏器植入术。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起搏器参数均较理想,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显示3例患者心脏面积缩小,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下降,LVEF、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上升,胸闷、气喘等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伴低LVEF的心力衰竭患者,MPP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多位点起搏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起搏治疗的进展
8
作者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促进了指南的更新,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等仍不理想,成为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起搏治疗... 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促进了指南的更新,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等仍不理想,成为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随着对心衰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起搏治疗已成为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本述评将主要针对这一领域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人工 传导系统起搏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无导线左心室心内膜起搏 压力反射激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