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左心室心腔面积变化分数与心肌周向应变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梦露 张恒 +5 位作者 王春节 蒋福壮 杨开洲 邢园园 裴方民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9-744,共6页
目的比较心脏磁共振测量的短轴位左心室心腔面积变化分数与心肌周向应变的相似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PACS数据库中心脏磁共振图像质量良好的40例不同表现型心肌病,在3.0T MRI上完成电影成像检查,使用Medviso... 目的比较心脏磁共振测量的短轴位左心室心腔面积变化分数与心肌周向应变的相似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PACS数据库中心脏磁共振图像质量良好的40例不同表现型心肌病,在3.0T MRI上完成电影成像检查,使用Medviso Segment软件在左心室短轴位测量各层面心内膜和心外膜面积,计算各层面面积变化分数和整体面积变化分数;使用Circle CVI42软件测量各层面周向应变和整体周向应变。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整体周向应变与整体面积变化分数、层面周向应变与层面面积变化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整体周向应变与整体面积变化分数、层面周向应变与层面面积变化分数均呈正相关(r均>0.95),且呈良好的线性回归特征(回归系数在2.40~3.16之间,P<0.05),其大小与心腔半径有关。数值标准化处理后周向应变和面积变化分数曲线具有相同的标准差。结论短轴位左心室心腔面积变化分数与心肌周向应变在层面和整体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曲线形态相似,提示周向应变和面积变化分数具有类似的统计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磁共振成像 肌周向应变 左心室心腔面积变化分数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室扩张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桂芳 刘凤岐 孙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合并右心室扩张对心脏结构、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方法:98例IDCM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四腔心切面各腔室面积及各腔室左右径,二、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频谱,计算左、右心室... 目的:研究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合并右心室扩张对心脏结构、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预后。方法:98例IDCM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四腔心切面各腔室面积及各腔室左右径,二、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频谱,计算左、右心室射血分数及肺动脉收缩压。以舒张末期右心室面积/左心室面积(RVAd/LVAd)的比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左心室扩张组(RVAd/LVAd≤0.5,L组,n=52);IDCM合并右心室扩张组(RVAd/LVAd>0.5,D组,n=46)。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比较两组心源性病死率。结果:与L组比较,D组右心房面积、右心房左右径、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右心室左右径、三尖瓣反流面积、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P<0.001);D组舒张末期左心室面积、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射血分数减少(P<0.05-0.001)。两组左心房面积、左心房左右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无显著差异。L组心源性病死率为5.8%,D组为19.6%,D组心源性病死率较L组增加(P<0.05)。结论:IDCM合并右心室扩张患者右心房扩张,三尖瓣反流加重,左心室相对缩小,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结构 功能特点 心室射血分数 特发性扩张型肌病 三尖瓣反流 肺动脉收缩压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室收缩功能 舒张末期 IDCM 收缩末期 左右径 切面 超声动图 左心室扩张 功能分级 左心面积 二尖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缪娟娟 史宏伟 +3 位作者 王振红 赵雅梅 葛亚力 魏海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81-985,990,共6页
目的:评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左室流出道(LVOT)测量心脏排血量(COLVOT)和经Swan-Ganz肺动脉导管测量心脏排血量(COPAC)的一致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面积变化分数(LVFAC)、右室射血分数(RVEF)之间的相关性。方... 目的:评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左室流出道(LVOT)测量心脏排血量(COLVOT)和经Swan-Ganz肺动脉导管测量心脏排血量(COPAC)的一致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面积变化分数(LVFAC)、右室射血分数(R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2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体重56-84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采用全静脉麻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置入Swan-Ganz肺动脉导管并放置TEE探头,于插管后(T0)、停止体外循环转机后或非体外循环手术血管吻合完成后15 min(T1)、30 min(T2)和60 min(T3)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COPAC为(4.82±1.32)L/min,COLVOT为(4.57±1.30)L/min,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55,P〈0.001),COPAC和COLVOT的偏差为0.28 L/min(95%CI为-0.04-0.60 L/min),一致性界限为-1.90-2.46 L/min。LVEF与LVFAC呈正相关(r=0.662,P〈0.001),而与RVEF无相关性(r=-0.218,P〉0.05)。LVEF与LVFAC偏差为15.36%(95%CI为12.46%-18.29%),一致性界限为4.68%-35.43%,LVEF与RVEF的偏差为34.40%(95%CI为29.69%-39.10%),一致性界限为-2.01%-66.78%。结论:TEE经左室流出道测量心脏排血量和Swan-Ganz肺动脉导管测量心脏排血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TEE和PAC不能互相替代,而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面积变化分数之间存在明显偏差但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动图 排血量 肺动脉导管 左室流出道 射血分数 面积变化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心血管年会会议热点研究报道(五) 低心排量低压差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也受益于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 被引量:2
4
作者 Jury Schwewel 马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84-84,共1页
背景: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欧美的治疗指南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是瓣口面积小于1.0 cm2或小于0.6cm2/m2;心排量正常,跨瓣压差〈40 mm Hg并且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 m/s时,诊断... 背景: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欧美的治疗指南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定义是瓣口面积小于1.0 cm2或小于0.6cm2/m2;心排量正常,跨瓣压差〈40 mm Hg并且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 m/s时,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排量 跨瓣压差 低压差 主动脉瓣置换术 血流速度 瓣口面积 每搏量 左心室射血分数 急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