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媛媛 方继良 +5 位作者 柳桂勇 俞裕天 贺毅 洪洋 罗萍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检测正常猪及其在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后的心肌T1定量值,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新的定量参数,探索T1mapping技术分析判断慢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13只中华小型猪,于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检测正常猪及其在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后的心肌T1定量值,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新的定量参数,探索T1mapping技术分析判断慢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13只中华小型猪,于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手术植入蛋白缩窄环,4 w后建成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于造模前后行3.0 T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短轴位的心尖、乳头肌水平层面行T1 mapping扫描,分别在增强前后测定左心室壁感兴趣区的心肌T1定量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造模前后、增强前后T1值的差异。结果 12只正常猪完成了造模前磁共振检查,所有层面平扫心肌平均T1值为(1108.9±10.5)ms,其中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050.2±16.7)ms,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139.7±54.4)ms,两个层面平均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完成了CMR扫描,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210.6±94.2)ms,比造模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236.0±114.3)ms,与造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乳头肌层的前壁、前间壁与其造模前后的平均T1 mappin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06)。结论左室前壁、前间壁为前降支供血区,T1 mapping在造模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此技术对诊断心肌慢性缺血或梗死有定量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型猪 心肌缺血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技术 左心室前壁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四十七)
2
作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5-806,共2页
病例88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心尖部室间隔穿孔,严重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工程师,男性,59岁,1970-10-22 2 pm觉心前区剧痛,向两侧颈部及左臂放射,自己步行至附近门诊部就诊,嘱患者应即刻去医院就诊。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严重心力衰竭 心尖部 心原性休克 巨大室 可疑脂肪肝 左心室前壁 左心室 普鲁卡因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