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肥胖小鼠血浆外泌体miRNA表达谱的分析及联合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肥胖小鼠左室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鑫 徐静 +1 位作者 刘罗娜 王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显微镜心肌应变技术检测肥胖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亚临床改变,应用芯片测序等方法观察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心脏miRNA表达的差异,探讨差异表达miRNA在肥胖心肌受损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只6周大的雄性C57BL/6小... 目的:采用超声显微镜心肌应变技术检测肥胖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亚临床改变,应用芯片测序等方法观察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心脏miRNA表达的差异,探讨差异表达miRNA在肥胖心肌受损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只6周大的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30 g),喂食高脂肪饮食。选择10只体重和Lee指数大于对照组平均值±1.5倍标准差的肥胖小鼠模型作为肥胖组,将其余10只与肥胖组年龄和性别相同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常规二维超声参数,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的左室心肌应变。利用芯片检测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血浆中外泌体miRNA的表达谱,筛选出在肥胖小鼠中呈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1)二维超声参数比较:对照组与肥胖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左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生物显微镜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肥胖组的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参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长轴应变、径向应变参数均低于对照组,肥胖组的圆周应变参数高于对照组。(3)NLRP3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肥胖组NLRP3的表达明显增多。(4)对两组血浆外泌体源miRNA的表达进行测序发现,两组样本间共检测到455个差异表达的miRNA,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有124个下调,331个上调。GO和KEGG分析检测出差异表达的miRNA与肥胖心肌收缩功能的生物学调节功能和通路相关。结论:肥胖小鼠在肥胖发生早期就已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受损,肥胖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其外泌体源miRNA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在肥胖心肌收缩功能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小鼠 血浆外泌体miRNA表达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左室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判定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谭国娟 刘宏斌 智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2D)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评定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63例,根据心肌梗死部位进行分组。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分别用RT-3DE、M型、2D心尖四腔切面图及两腔...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2D)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评定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63例,根据心肌梗死部位进行分组。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分别用RT-3DE、M型、2D心尖四腔切面图及两腔切面图(Simpson′s法)进行检测。结果:下壁心肌梗死组2D两腔切面图前间壁心肌梗死组M型、2D心尖四腔切面图,后壁心肌梗死组M型,前壁心肌梗死组2D心尖四腔切面图及两腔切面图,侧壁心肌梗死组2D心尖四腔切面图与RT-3DE所测LVEDV、LVESV、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个部位心肌梗死组M型、2D心尖四腔切面图及两腔切面图与RT-3DE所测LVEDV、LVESV、LVEF有差异(P<0.05)。结论:≥2个部位心肌梗死RT-3DE对左室功能的检测更全面准确。对单部位心肌梗死针对不同的梗死部位选择合适的M型或2D心尖切面图方法对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仍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室收缩功能 M型超声 二维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径向收缩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霞 张少芹 +1 位作者 贾梅 郄占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频帧二维图像,使用二维应变软件检测左室短轴三个水平(二尖...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频帧二维图像,使用二维应变软件检测左室短轴三个水平(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心肌的峰值径向应变(SR)及应变率(SRs)。结果心梗组梗死节段峰值SR和SRs在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只有前间隔、前壁、侧壁、后间隔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水平节段心肌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Rs、SR均与LVEF明显相关(r分别=0.608、0.375,P分别<0.01、0.05)。结论 STI能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作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更科学、更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心肌梗死 左室径向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STE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及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蕾 柯剑林 +1 位作者 赵可辉 赵传珂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198-2202,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ot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存活心肌及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10例初发AMI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ot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存活心肌及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10例初发AMI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节段,比较环周应变(CS)、以及纵向应变(LS),左心室的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左室扭转角度(LVtw)。结果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110例AMI患者共616个运动异常节段,其中PCI前运动减低、无运动、反常运动分别有532、66、18个节段;随访分析显示,存活心肌节段429个、非存活心肌节段187个。存活心肌节段CS、LS的绝对值明显高于非存活心肌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评价AMI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90.6%。观察组与对照组GCS、GLS、LVtw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评价AMI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2D-STE在评价AMI后存活心肌及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珊 李春梅 +1 位作者 孔洪 李文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7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8例,正常对照组46例,均实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7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8例,正常对照组46例,均实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并储存左室心尖四腔、三腔、二腔心切面3个完整心动周期实时灰阶超声图像。采用Q-Lab图像工作站测量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室间隔、后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主动脉瓣环无冠瓣、右冠瓣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应用双平面Simpson’s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位移变化,及其与左室LVEF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较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室间隔、后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主动脉瓣环无冠瓣、右冠瓣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及左室LVEF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对照组中,二尖瓣环所有位点位移、主动脉瓣环右冠瓣位移及右冠瓣和无冠瓣连线中点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主动脉瓣环无冠瓣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正相关(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中,大多数二尖瓣环位移和主动脉瓣环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正相关(P<0.05),仅二尖瓣环后壁、前室间隔、主动脉瓣无冠瓣位移与左室LVEF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能够快速、客观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可成为超声评价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位移 瓣环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s移植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媛 符春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6-5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性心肌病(IHD)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缺血性心肌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4月前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信息检索系统(Pub Med)、美国... 目的系统评价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性心肌病(IHD)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缺血性心肌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4月前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信息检索系统(Pub Med)、美国生物科学数据库(Biosis Previews)、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内MSCs移植对IHD左室收缩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篇,共23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4例,均接受MSCs移植,112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或标准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SCs治疗可明显增加LVEF、降低左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两组间MAC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移植可改善IHD左室收缩功能,且临床主要不良事件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心肌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测定小儿左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沛然 李桂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2,共2页
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 ( DTI)测定 2 0 3例不同年龄正常小儿和 39例病毒性心肌炎、2 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二尖瓣环、左室后壁、室间隔、心尖部收缩期运动速度 ,明确了小儿正常值 ,并与其他检查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 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 ( DTI)测定 2 0 3例不同年龄正常小儿和 39例病毒性心肌炎、2 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二尖瓣环、左室后壁、室间隔、心尖部收缩期运动速度 ,明确了小儿正常值 ,并与其他检查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DTI测定心肌炎、心肌病患儿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心肌组织显像 左室收缩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芳 黄宇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启动VVI模式,在选取切面上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左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应变(S...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启动VVI模式,在选取切面上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左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应变(S)及应变率(SR)的差异。结果 AMI组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心肌V、S、SR均低于对照组正常节段(P<0.01);AMI组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心肌V、S、SR从心功能Ⅰ至Ⅳ级依次减低(P<0.01)。结论 VVI技术可客观、定量评价AMI患者的节段性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价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心肌梗塞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平面组织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不同步运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媛媛 王玲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2期1405-1407,共3页
目的应用三平面组织追踪技术(Triplane-TT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不同步运动。方法对30例正常人和30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Simpson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总共12个节段,应用Triplane-TTI测量... 目的应用三平面组织追踪技术(Triplane-TT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不同步运动。方法对30例正常人和30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Simpson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总共12个节段,应用Triplane-TTI测量各节段收缩最大位移(D)及达位移峰的时间(Td),计算最大差值(Td-maxD)和标准差(Td-sD)。结果心肌梗死组与正常组比较,LVEF减低,12个心肌节段位移峰D值均明显减低,不同步指数Td-maxD,Td-sD显著延长(P<0.05)。LVEF与Td-maxD,Td-sD呈负相关性(r值为-0.671,-0.559,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左室收缩功能损害及不同步运动,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三平面组织追踪技术为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及不同步运动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平面 组织追踪 左室收缩功能 不同步运动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影响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亚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影响。方法选取131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有无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LVEF)情况。结果 fQRS组患者LVEF明显下降(P<0.05... 目的观察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影响。方法选取131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有无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LVEF)情况。结果 fQRS组患者LVEF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出现fQRS波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提示fQRS波可以作为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预后的判断的一项无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心肌梗死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
11
作者 李靖 刘延玲 +4 位作者 王浩 吕秀章 程克正 杨洪昌 段福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 :对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常人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 :对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常人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 ,均较正常组减低。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肥厚型心肌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程度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淑杰 杨俊华 +1 位作者 周炳元 赵彩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NC)受累节段,以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LVNC患者,并行心功能NYHA分级;依据左室16节段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NC)受累节段,以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LVNC患者,并行心功能NYHA分级;依据左室16节段分析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中NC受累节段,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等。结果31例中,心功能Ⅰ-Ⅱ级5例,Ⅲ-Ⅳ级26例。首发表现为慢性左心功能不全23例。LVNC受累部位依次为心尖、乳头肌,最易受累节段侧壁为心尖段,受累节段与左室射血分数呈中度负相关(P〈0.05)。结论NC累及节段可作为判断致LVNC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左室 超声心动图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动周期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敏 吴晓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8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beat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CM患者30例,设为DCM组,健康... 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beat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CM患者30例,设为DCM组,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仪器采用SIEMENS ACUSON SC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获取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收缩期失同步指数(SDI17)。结果 DCM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V增大,LVE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左室SDI17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LVEF与SDI17呈负相关(r=-0.691)。结论 sRT-3DE能通过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参数来定量评价心室壁整体收缩同步运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扩张性心肌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6117-6119,共3页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滑县人民医院44例经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根据1∶1配对原则选取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滑县人民医院44例经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根据1∶1配对原则选取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RT-3DE检查。比较两组左心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同步性(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结果PCI后,观察组LVEF有所提高,EDV、ESV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低于对照组,EDV、E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观察组心肌径向应变恢复正常,面积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应用于PCI后AMI患者,可有效评估患者心功能,明确PCI手术前后心肌梗死面积,对患者预后分析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美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LVSD)的复发率,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DCM出现LVSD并在治疗后恢复...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LVSD)的复发率,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DCM出现LVSD并在治疗后恢复的患者109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恢复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3例和未复发组8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8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并对首次入院、首次恢复相关指标进行监测记录。结果在所有恢复患者中有23例复发,复发率为21.10%(23/109)。复发时LVEF水平显著下降,而LVEDD水平显著升高(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到4个影响DCM患者LVSD复发的因素,即:首次恢复中的LVEF、LVEF较基线的增加值、LVEDD以及LVEDD较基线的缩小值等。结论 DCM患者LVSD复发率在21%左右,首次恢复时LVEF、LVEDD改变程度是影响DCM患者LVSD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韩慧媛 王建芳 房振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4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静脉采血化验心肌酶 (CPK MB) ,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Doppler超声测左室功能 (EF值 )。按低...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4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静脉采血化验心肌酶 (CPK MB) ,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Doppler超声测左室功能 (EF值 )。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水平分为正常LDL C组及高LDL C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为 0 .6 4± 0 .0 6 5明显高于高LDL C组 0 .5 5± 0 .0 47(P <0 .0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为 (143 .2 3± 81.48)U/L明显低于高LDL C组 (195 .82± 77.39)U/L(P <0 .0 5 )。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LDL C以及CPK MBmax与LVEF间呈负相关 ,尤其是LDL C与LVEF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收缩功能 预测 L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厉玉彬 王丽丽 许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4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0例(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志愿者100例(对照组)。两组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0例(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志愿者100例(对照组)。两组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心尖部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左室基底水平二维灰阶图像。测量两组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和周向应变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心尖部水平前间隔周向应变与室间隔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头肌水平前壁和前间隔周向应变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水平前壁和前间隔周向应变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更为直观的诊断出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明显减低,是早期诊断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冠心病 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与6 h内机械取栓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顾正华 曹月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评估患者的LVEF,观察LVSD的发生情况,并比较LVSD组和非LVS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SD与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47例(22.9%)出现LVSD。LVSD组患者年龄(72.8±11.6)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0(10.0,20.0)分高于非LVSD组的(67.2±10.2)岁、11.0(6.0,16.0)分,LVEF(37.9±7.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36.2%低于非LVSD组的(62.8±3.4)%、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患者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30例(63.4%),未改善75例(36.6%)。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LVSD、再灌注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TICI)0~2a级]发生率分别为(67.3±10.0)岁、11.0(6.0,16.0)分、13.1%、10.8%,均低于早期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70.5±11.8)岁、13.0(8.0,18.0)分、40.0%、3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VSD和再灌注不良是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VSD是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 6 h内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织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丽君 谢莲娜 +5 位作者 金鑫 魏显敬 贾圣英 解泽宙 姜春玲 栾波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织微循环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住我院STEMI且行急诊PCI患者,排除术前收...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织微循环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住我院STEMI且行急诊PCI患者,排除术前收缩压<100 mm Hg、前降支血流TIMI 2~3级、肾功能不全者.符合入选条件共60例,其中术前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先予1.5 μg/kg静脉注射3 min,再以0.01 μg&#183;kg-1&#183;min-1静脉维持泵入至单剂0.5 g结束)29例为rhBNP组,余31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及介入治疗过程基本一致.观察两组冠脉病变特点,比较再灌注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3~5 d左室收缩功能(LVEF)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无显著差异;rhBNP组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24.23±3.65比26.97±3.28,P=0.003),而MBG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比61.29%,P=0.029).PCI术后3~5 drhBNP组LVEF高于对照组(55.17±9.17比50.13±9.85,P=0.04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显著减轻前壁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循环灌注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级等长收缩运动训练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蓓 周立 +2 位作者 徐建红 张华 徐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 对 2 3例中低危组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 ,应用Acusow 12 8xP 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 2 0 %、4 0 %、5 0 %运动负荷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患... 目的 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 对 2 3例中低危组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 ,应用Acusow 12 8xP 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 2 0 %、4 0 %、5 0 %运动负荷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患者运动后 ,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运动前显著增加 ;舒张功能评价指标、左室射血力及左室射血分数较运动前有所降低 ,但 2 0 %运动负荷时无统计学差异 ,4 0 %运动负荷时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等长收缩运动 ,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等长收缩运动 血流动力学 护理 彩色多普勒超声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