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情况(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迪 黄希正 马淑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G0)15名,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组(G1)29名,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组(G2)15名。运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 目的: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前壁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G0)15名,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组(G1)29名,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组(G2)15名。运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技术测定心功能指标: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LVEF、TPE、PER、1/3EF、1/3ER。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TPF、PFR、1/3FF、1/3FR。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LVREF (6个节段)。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参数:LVR1/3FF(6个节段)。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在LVEF、PER、1/3EF、1/3ER中,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01)。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参数,PFR、1/3FF、1/3FR,G2比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01)。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参数,LVREF在所有1-6节段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1)。④左室舒张功能参数,LVR1/3FF在所有1-6节段G2较G1和G0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左心室壁瘤的形成对左心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左心室心肌梗死 左心室壁瘤 左室整体和局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速度成像在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
2
作者 李立志 彭建国 蒋云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患者,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10 d、溶栓后1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收缩期速度。结果收缩期速度与溶栓...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患者,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10 d、溶栓后1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收缩期速度。结果收缩期速度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10 d 明显增加(P<0.05),溶栓后1个月显著增加(P<0.01)。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组织速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华 郑淋 +3 位作者 尹洪宁 韩若凌 王岳恒 毛天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为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TVI)观察 10 8例不同年龄组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速度峰值 (Vs、Ve... 目的 观察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为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TVI)观察 10 8例不同年龄组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速度峰值 (Vs、Ve、Va)和Ve/Va ,分析其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 Vs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Ve在 40岁以上年龄组显著低于低龄组 ,而Va在 40~ 49岁组显著高于低龄组 ,Ve/Va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低趋势 ,尤其是 40~ 49岁组和 3 60岁组均显著低于低龄组。结论 年龄对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速度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速度 组织速度成像 左室局部功能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