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模式探讨
1
作者 王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9-23,共5页
本文先概括一个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公式,分析在规定公式中r系数的主体不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三种形式是一个宏观与微观在分配行为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应由国家规定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 本文先概括一个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公式,分析在规定公式中r系数的主体不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三种形式是一个宏观与微观在分配行为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应由国家规定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系数向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目标模式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工资分配模式 工资总量 经济效益 挂钩比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模式
2
作者 沈文龙 《复旦教育》 1999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高校 岗位工资 工资分配模式 工资政策 教育投入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工资分配中的问题和对策
3
作者 陈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43-14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工资分配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松动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扩大了企业工资分配的自主权;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突破了传统的工资分配模式,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三是实行国家调控,分级管理,推行企业工资总额...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工资分配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是松动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扩大了企业工资分配的自主权;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突破了传统的工资分配模式,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三是实行国家调控,分级管理,推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改进了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四是通过多次的工资调整、浮动升级、增加奖金等,提高了工资水平,从而明显地改善了职工生活。所有这些改革措施,对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工资分配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分配模式 企业职工 工资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 工资总额 工资管理体制 工资水平 高度集中 分配关系 职工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资分配理论与工资制度创新
4
作者 李永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7-53,132,共8页
在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日渐完善,必须对工资分配理论和工资制度进行创新,深化改革工资管理体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工资分配理论的反思和创新,提出国有企业工资制度... 在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日渐完善,必须对工资分配理论和工资制度进行创新,深化改革工资管理体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工资分配理论的反思和创新,提出国有企业工资制度创新的思路,分别阐述了国有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分配决策主体、分配实施制度和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理论和实施对策,以指导和推进企业和工资分配模式从准市场型向市场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制度创新 劳动力价值 均衡工资 市场型工资分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定最低工资法刍议
5
作者 夏积智 张再平 《现代法学》 1988年第5期49-51,共3页
最低工资法,是调整工资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为保证职工基本生活需要、限制企业(雇主)无限制压低职工工资收入的法律。它可以是专门的最低工资法规,也可以是劳动法典中有关最低工资的法律规范。建立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是调整工资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为保证职工基本生活需要、限制企业(雇主)无限制压低职工工资收入的法律。它可以是专门的最低工资法规,也可以是劳动法典中有关最低工资的法律规范。建立最低工资法律制度,是我国改革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我国制定最低工资法的必要性最低工资法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干预企业工资分配的产物。它是国家对劳资关系“自由原则”进行必要限制的一种法律形式,是对市场经济工资分配模式进行法律制约的结果,因此,在由国家严格控制工资分配的社会主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法律制度 工资分配模式 改革发展 职工工资收入 企业 劳动法典 必要限制 劳动者 基本生活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工资改革的趋势
6
作者 喻体宁 《江海学刊》 1985年第2期13-15,80,共4页
我国现行的工资分配模式,是五十年代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国家以统一制订的计时等级工资制为主,实行对职工的直接分配。其主要弊端是:第一,工资管理过死,工资分配权完全集中在国家手里,一切工资标... 我国现行的工资分配模式,是五十年代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国家以统一制订的计时等级工资制为主,实行对职工的直接分配。其主要弊端是:第一,工资管理过死,工资分配权完全集中在国家手里,一切工资标准,调资计划都由国家制定,企业单位无权从实际出发,不能根据按劳分配原则灵活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改革 工资分配模式 按劳分配原则 等级工资 从实际出发 外国经验 五十年代 工资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察设计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
7
作者 袁永华 《煤矿设计》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3-44,共2页
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中 ,如何搞好单位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关键 ,本文对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措施和设想。
关键词 分配制度 勘察设计单位 工资分配模式 增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效挂钩的问题和对策
8
作者 饶艳萍 《求实》 CSSCI 1997年第2期44-46,共3页
工效挂钩的问题和对策●饶艳萍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工效挂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一、成效所谓工效挂钩是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是国家对企业分配形式之一,是企业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 工效挂钩的问题和对策●饶艳萍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工效挂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一、成效所谓工效挂钩是企业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是国家对企业分配形式之一,是企业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在核定企业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效挂钩 工资总额 企业工资总量 工资分配模式 工资决定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企业经济 价格变动 经济效益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