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蚕丝织物的胭脂虫红染色工艺探析
1
作者 武松梅 陈秀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使胭脂虫红上染蚕丝织物效果好,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蚕丝织物改性后,用胭脂虫红色素直接染色,探讨改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40 min,pH=5,HACC质量浓度4%。胭脂虫红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 为使胭脂虫红上染蚕丝织物效果好,采用壳聚糖季铵盐(HACC)对蚕丝织物改性后,用胭脂虫红色素直接染色,探讨改性工艺。研究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40 min,pH=5,HACC质量浓度4%。胭脂虫红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得出优化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min,pH=7,染液质量浓度6%。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对未改性及改性蚕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和后媒染,用环保的氯化镧稀土为媒染剂,对染色织物的染色性能、色牢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HACC改性试样经过后媒染法染色,其染色性能、色牢度最好,对生态染整技术发展提供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虫红色素 真丝面料 壳聚糖季铵盐 改性工艺 染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粉挤压改性工艺优化及其特性分析
2
作者 高婷婷 梁雪寒 +3 位作者 蔡青烽 乌玉洁 刘静雪 李凤林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7,共7页
以糙米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压技术改性糙米粉。以糊化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前后糙米粉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参数为物料粒度120μm、水分添加量32%(以糙米粉质量计)、螺杆旋... 以糙米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压技术改性糙米粉。以糊化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工艺,并对改性前后糙米粉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参数为物料粒度120μm、水分添加量32%(以糙米粉质量计)、螺杆旋转频率30 Hz、挤压温度120℃,在此条件下改性糙米粉糊化度达到93.17%。与改性前相比,改性糙米粉水分、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维生素B_(1)和B_(2)含量略降低。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糙米淀粉颗粒表面变得平整,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粉 改性工艺 糊化度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渣膳食纤维改性工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雪峰 吴丽萍 +2 位作者 柯蕾 余清财 张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3,共4页
采用挤压技术 ,通过单螺杆挤压机对苹果渣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加水量对挤压后SDF含量有很大影响 ,加水量的多少与挤压后SDF的含量成反比 ,适宜的加水量为 2 0 %。碱性条件对膳食纤维挤压改性有促进作用 ,酸性条件... 采用挤压技术 ,通过单螺杆挤压机对苹果渣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加水量对挤压后SDF含量有很大影响 ,加水量的多少与挤压后SDF的含量成反比 ,适宜的加水量为 2 0 %。碱性条件对膳食纤维挤压改性有促进作用 ,酸性条件对挤压改性几乎无效果 ,膳食纤维挤压改性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加液量 2 0 %,碱液浓度 7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渣膳食纤维 改性工艺 挤压技术 单螺杆挤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绒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凤涛 王建刚 +1 位作者 张永宁 唐淑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5,共3页
通过对驼绒的化学处理,降低驼绒的初始模量,提高驼绒的抱和力和可纺性。并运用正交分析方法,在不影响驼绒纤维正常纺纱的前提下。
关键词 变性处理 驼绒 可纺性 初始模量 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工艺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玉海 沈本贤 +1 位作者 陈新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对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 ,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 ,可以得到不同性能要求的氧化蜡产品 ;此外 ,对氧化蜡的性质与组成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石蜡 氧化改性 催化剂 反应温度 空气流量 反应时间 尾气处理 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浸渍改性工艺对竹塑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翠翠 程海涛 +3 位作者 羡瑜 宋伟 李文燕 张双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探寻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理论依据,用硫酸盐法制取竹纤维,以聚丙烯(PP)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相,采用平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PP复合材料,探索了纳米碳酸钙(CaCO_3)浸渍改性工艺对复合材料拉... 为探寻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理论依据,用硫酸盐法制取竹纤维,以聚丙烯(PP)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相,采用平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PP复合材料,探索了纳米碳酸钙(CaCO_3)浸渍改性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力学测试机对其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25℃,搅拌速度500r/min的条件下,当纳米CaCO_3添加量为1.00×10-2 g/mL,分散剂EDTA-2Na添加量为8.50×10-4 g/mL,浸渍混合时间为25min时,竹纤维/P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浸渍改性工艺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化改性工艺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丽军 姚金波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1,共6页
为提高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可染性,用新型盐剂A对棉织物进行氨化改性.得到3种改性方法(浸渍法、轧烘法、浸渍+轧烘法)的优化工艺条件;同时比较了不同改性工艺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改性织物能减少最多的无机盐... 为提高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可染性,用新型盐剂A对棉织物进行氨化改性.得到3种改性方法(浸渍法、轧烘法、浸渍+轧烘法)的优化工艺条件;同时比较了不同改性工艺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改性织物能减少最多的无机盐量;轧烘法改性织物的吸附速率和平衡上染百分率最大;浸渍+轧烘法改性织物的染色牢度和匀染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盐剂A 棉织物 改性工艺 活性染料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亚麻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红 郑来久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0,共2页
利用聚环氧氯丙烷与二甲胺的合成产物对亚麻织物进行化学改性,以提高亚麻织物的上染率,改善其染色性能.
关键词 亚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改性工艺 上染率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角蛋白改性氧化棉纤维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浩 杨莉 +2 位作者 陈宇岳 许云辉 王健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68,70,71,共4页
利用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对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的棉纤维进行改性整理,研究了角蛋白溶液对氧化棉纤维的改性工艺。与未经氧化的原棉相比,相同改性条件下经选择性氧化的棉纤维与角蛋白的结合量明显增加。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氧化棉纤维... 利用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对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的棉纤维进行改性整理,研究了角蛋白溶液对氧化棉纤维的改性工艺。与未经氧化的原棉相比,相同改性条件下经选择性氧化的棉纤维与角蛋白的结合量明显增加。讨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氧化棉纤维增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羊毛角蛋白改性氧化棉纤维的优化工艺,并得出经角蛋白溶液整理后的氧化棉纤维力学性能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角蛋白溶液 选择性氧化 改性整理 改性工艺 棉纤维 力学性能 高碘酸钠 改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毡改性工艺及其对净化甲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晓峰 刘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18,共4页
研究溶胶凝胶法活性炭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工艺及净化甲醛的试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浸涂次数、热处理温度、浸涂时间、升温速率等工艺参数对甲醛去除效果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浸涂次数影响最大,热处理温度次之,而浸涂时间... 研究溶胶凝胶法活性炭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工艺及净化甲醛的试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浸涂次数、热处理温度、浸涂时间、升温速率等工艺参数对甲醛去除效果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浸涂次数影响最大,热处理温度次之,而浸涂时间和升温速率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采用2次浸涂,处理温度400-450℃,浸涂时间10 min,升温速率3℃/min时,净化效果最好,吸附转化量可达96.3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毡 甲醛 溶胶凝胶法 纳米二氧化钛 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化学助剂对SBS改性沥青工艺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茂震 宗建华 +2 位作者 李文志 刘金景 段文锋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9期59-61,共3页
在SBS改性沥青体系中加入酰胺类功能性化学助剂,通过功能性化学助剂的化学成键作用,SBS与基质沥青实现较好的互溶,使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5℃延度、储存稳定性及耐老化性能均得到大幅改善。同时与传统SBS改性沥青相比,功能性化学... 在SBS改性沥青体系中加入酰胺类功能性化学助剂,通过功能性化学助剂的化学成键作用,SBS与基质沥青实现较好的互溶,使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5℃延度、储存稳定性及耐老化性能均得到大幅改善。同时与传统SBS改性沥青相比,功能性化学助剂的加入能够降低沥青改性加工温度,缩短沥青改性加工时间,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功能性化学助剂 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法对比传统铬鞣工艺和改性戊二醛鞣工艺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晓颖 石佳博 王坤余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5-12,共8页
采用GaBi4模拟传统铬鞣工艺和改性戊二醛鞣工艺,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中心(CML)开发的CML2001分析工具,找出鞣革工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及每个工序对各环境类别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 采用GaBi4模拟传统铬鞣工艺和改性戊二醛鞣工艺,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荷兰莱顿大学环境科学中心(CML)开发的CML2001分析工具,找出鞣革工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及每个工序对各环境类别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鞣革工艺、电力、热能及废水处理而言,两种鞣革工艺对9个环境类别的贡献都较为显著,传统铬鞣工艺的贡献高于改性戊二醛鞣工艺,表明改性戊二醛鞣工艺较传统铬鞣工艺对环境更为友好。两种工艺的鞣制工序对环境的危害最大。在研究开发或实施清洁化鞣革工艺时,应重点关注鞣制工序,这是减轻鞣革工艺对环境污染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i4 生命周期评价(LCA) 传统铬鞣工艺 改性戊二醛鞣工艺 CML20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堆改性工艺对棉针织物涂料染色效果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志财 何华玲 +1 位作者 林杰 路艳华 《针织工业》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剂,采用冷轧堆工艺对棉针织物进行改性处理,优化和筛选出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和配方:改性剂20 g/L,NaOH 18 g/L,堆置时间52 h。同时将改性后的织物采用浸染法进行涂料染色,并与常规浸渍和浸轧焙烘法改... 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剂,采用冷轧堆工艺对棉针织物进行改性处理,优化和筛选出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和配方:改性剂20 g/L,NaOH 18 g/L,堆置时间52 h。同时将改性后的织物采用浸染法进行涂料染色,并与常规浸渍和浸轧焙烘法改性工艺作了对比,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涂料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冷轧堆的方法对棉针织物进行改性可以达到常规改性工艺的效果,节省了能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针织物 冷轧堆 改性工艺 涂料染色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纶非织造布亲水改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一帆 赵耀明 《产业用纺织品》 2002年第12期31-34,共4页
论述了用表面活性剂对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亲水化改性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的选用要求。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用三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丙纶非织造布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 ,讨论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对非织造布亲水性影响... 论述了用表面活性剂对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亲水化改性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的选用要求。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用三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丙纶非织造布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 ,讨论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对非织造布亲水性影响的规律。经整理后的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的透水时间为 1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工艺 表面活性剂 整理 丙纶 非织造布 透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竹浆纤维的丝素蛋白改性工艺
15
作者 杜兆芳 张利玲 +1 位作者 许云辉 董丹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5,20,共5页
为实现竹浆纤维的功能改性,先将竹浆纤维氧化成单羧基纤维,再利用丝素蛋白水溶液对氧化竹浆纤维进行交联改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丝素溶液质量浓度、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氧化竹浆纤维纱质量增加率和断裂强度的影响,优化改性工... 为实现竹浆纤维的功能改性,先将竹浆纤维氧化成单羧基纤维,再利用丝素蛋白水溶液对氧化竹浆纤维进行交联改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丝素溶液质量浓度、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对氧化竹浆纤维纱质量增加率和断裂强度的影响,优化改性工艺。结果表明:随着丝素溶液质量浓度增加、改性时间延长,氧化竹浆纤维纱的质量增加率逐渐增大,当改性温度在较低范围时,纱线质量增加率变化不大;丝素溶液质量浓度对纱线强度影响较小,改性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均会造成纱线强度下降;丝素改性氧化竹浆纤维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丝素溶液质量浓度30 g/L,温度40℃,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氧化竹浆纤维纱的质量增加率可达5.4%,断裂强度保持在1.29 c 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竹浆纤维 丝素 改性工艺 质量增加率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莜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碱法改性工艺优化
16
作者 高山 李昊虬 +1 位作者 王秀娟 王国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2-93,100,共3页
以莜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碱法对原料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对莜麦麸皮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为pH值14、碱解温度90℃、碱解时间120 min、料液比1∶60。在... 以莜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碱法对原料改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法对莜麦麸皮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改性工艺为pH值14、碱解温度90℃、碱解时间120 min、料液比1∶60。在此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莜麦麸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可达5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麸皮 不溶性膳食纤维 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的乙酰化羟化改性工艺及其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志茗 初阳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利用两步法合成了乙酰化羟化磷脂,较佳的反应条件为:磷酯5g,正己烷100mL,乙酸酐/磷酯(质量 比)=3.5%,30%H2O2/磷酯(质量比)=11.6%,反应温度60~70℃,总反应时间1.5h。通过测定乙酰化 羟化磷脂的碘值确定了其羟化度为15.8%;利用红外... 利用两步法合成了乙酰化羟化磷脂,较佳的反应条件为:磷酯5g,正己烷100mL,乙酸酐/磷酯(质量 比)=3.5%,30%H2O2/磷酯(质量比)=11.6%,反应温度60~70℃,总反应时间1.5h。通过测定乙酰化 羟化磷脂的碘值确定了其羟化度为15.8%;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确定了改性磷脂的结构。对磷脂及改性磷 脂的乳化性及分散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酰化羟化磷脂的分散性显著提高;在W/O型乳状液中,乙酰 化羟化磷脂的乳化性较好,在O/W型乳状液中,乙酰化磷脂的乳化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 羟化 活性研究 改性工艺 红外光谱分析法 O/W型乳状液 表面 改性磷脂 乳化性 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W/O型 质量比 分散性 两步法 磷酯 正己烷 乙酸酐 测定 碘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钎焊剂水溶法改性处理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海燕 梁兴华 +1 位作者 李卫民 林凡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采用水溶法改性工艺制备银钎剂,正交试验表明,烘干时间对钎剂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成分配比及烘干温度.在配方为42%KF+23%KBF4+35%B2O3,烘干时间为45min,烘干温度为350℃时,制备的银钎剂质量稳定且焊接效果良好.
关键词 水溶法 处理工艺 优化 焊剂 烘干时间 烘干温度 改性工艺 正交试验 B2O3 成分配比 焊接效果 质量稳定 银钎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气缸套表面等离子束改性工艺
19
作者 杨莉 《建筑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2,95,共4页
针对柴油机气缸套磨损失效现象,采用高能等离子束在常压下快速扫描气缸套内表面,对缸套内壁进行局部硬化改性处理,实现“自淬火”,获得高硬度淬火硬化层,得到高硬度的隐针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并得到了工作电流、扫... 针对柴油机气缸套磨损失效现象,采用高能等离子束在常压下快速扫描气缸套内表面,对缸套内壁进行局部硬化改性处理,实现“自淬火”,获得高硬度淬火硬化层,得到高硬度的隐针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并得到了工作电流、扫描速度对硬化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套 硬度 耐磨性 等离子束改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米渣蛋白糖基化改性工艺 被引量:8
20
作者 孟祥勇 张慧恩 +1 位作者 宋腾 张燕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6-161,166,共7页
为了改善米渣蛋白的溶解性,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本文以米渣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利用微波对米渣蛋白进行接枝改性处理,比较分析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p H对接枝度和褐变度的影响,并采用Central ... 为了改善米渣蛋白的溶解性,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本文以米渣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利用微波对米渣蛋白进行接枝改性处理,比较分析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p H对接枝度和褐变度的影响,并采用Central 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接枝度为响应值,建立米渣分离蛋白与海藻酸钠接枝反应的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RDP与海藻酸钠接枝度的最优参数为:海藻酸钠:米渣分离蛋白质量比为1.88∶1(w/w)、p H10.18、微波功率186 W、微波温度77.7℃,在此条件下接枝度为36.87%,与实验设计中心点的最大值(37.03%)误差在5%范围内。本文所建立的米渣蛋白改性方法不仅用时短、效率高,而且改性效果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渣蛋白 糖基化 改性工艺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