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宝航 张社荣 +3 位作者 王超 李端阳 田新星 王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88,共5页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安全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人工检测信息复杂多样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分别利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分析方法对两类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决策级融合分析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安全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人工检测信息复杂多样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分别利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分析方法对两类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决策级融合分析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使用,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源监测检测信息融合模型,得到了较为可靠、易于评价的数据源,提高了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该评价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引水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评价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多源信息融合 工程结构安全风险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施工技术论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育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I0011-I0011,共1页
合理、科学、适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整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加固施工质量。纵观当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施工技术,可从物理加固与化学加固两个维度进... 合理、科学、适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整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加固施工质量。纵观当下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施工技术,可从物理加固与化学加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在物理加固施工技术层面,包括基坑支护技术、挖孔桩施工技术、固结排水技术、夯实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等,而化学加固施工技术层面主要包括注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加固 地基加固技术 工程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 工程结构安全 化学加固 固结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灾害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20
3
作者 谢和平 许唯临 +7 位作者 刘超 杨兴国 谢红强 聂锐华 周家文 安瑞冬 田忠 肖明砾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共14页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灾害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泄洪与防洪安全 高坝工程结构安全 山洪泥沙灾害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模型的建筑事故致因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华 金萌 钟兴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5,共7页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因因素;引入灰色DEMATEL与ISM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事故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运用MICMAC分析计算各致因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数值并判断其属性类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到江西丰城冷却塔坍塌事故中的分析结果与事故调查报告相契合,能较全面地说明各层次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故 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 致因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ISM)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