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宝航 张社荣 +3 位作者 王超 李端阳 田新星 王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88,共5页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安全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人工检测信息复杂多样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分别利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分析方法对两类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决策级融合分析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 针对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过程中安全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人工检测信息复杂多样导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分别利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分析方法对两类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通过决策级融合分析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使用,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长距离引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源监测检测信息融合模型,得到了较为可靠、易于评价的数据源,提高了水工程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该评价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引水工程结构安全状态的评价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工程 多源信息融合 工程结构安全风险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军胜 《现代营销(下)》 2012年第4期65-65,共1页
从理论到实践论述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及控制预制构件质量的各种措施;进一步分析如何加强预制构件质量,对预制构件生产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论证,以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安全。
关键词 预制构件 质量控制 工程结构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贤春 《门窗》 2014年第10期188-188,共1页
本篇文章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建筑工程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储彤 刘志强 +2 位作者 冯良平 崔冰 丁鸿志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3年第S2期62-65,共4页
我国已建设成为桥梁大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正成为大型桥梁工程结构安全运营和养护管理的重要保障技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监测方法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吸引了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众多科技工作者极大的兴趣,井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本文... 我国已建设成为桥梁大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正成为大型桥梁工程结构安全运营和养护管理的重要保障技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监测方法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吸引了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众多科技工作者极大的兴趣,井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本文着重研究了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以及结构状态识别与综合评估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长江 管理子系统 数据采集 工程结构安全 桥梁结构 状态识别 传输子系统 设计方法 测点布设 锚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灾害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18
5
作者 谢和平 许唯临 +7 位作者 刘超 杨兴国 谢红强 聂锐华 周家文 安瑞冬 田忠 肖明砾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共14页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灾害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泄洪与防洪安全 高坝工程结构安全 山洪泥沙灾害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部认定13家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6
《水道港口》 2020年第6期730-730,共1页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公布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名单。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结构安全3个方向认定了13家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牵头申...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公布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名单。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结构安全3个方向认定了13家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牵头申报的“渤海湾港口航道长期性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位列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性能 交通运输行业 水运工程 港口航道 野外科学 印发通知 工程结构安全 自然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