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激振荡流热管内Cu-水纳米流体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商福民 刘登瀛 +2 位作者 冼海珍 杨勇平 杜小泽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36,共4页
对工质为Cu-水纳米流体的自激振荡流热管在不同激光加热功率下的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工质为蒸馏水的自激振荡流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不同的充液率、Cu纳米颗粒份额的Cu-水纳米流体自激振荡流热管实验结果分析发现... 对工质为Cu-水纳米流体的自激振荡流热管在不同激光加热功率下的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工质为蒸馏水的自激振荡流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不同的充液率、Cu纳米颗粒份额的Cu-水纳米流体自激振荡流热管实验结果分析发现:自激振荡流热管内Cu-水纳米流体的热传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纳米流体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但决定纳米流体自激振荡流热管热传输性能的参数应是充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自激振荡热管 Cu-水纳米 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等径结构自激振荡流热管实现强化传热 被引量:22
2
作者 商福民 刘登瀛 +3 位作者 冼海珍 杨勇平 杜小泽 陈国华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3,146,共5页
针对不等径结构回路型自激振荡流热管,利用电加热板作为热源,通过改变加热板的输入功率以及加热板的位置,对其壁温和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等径结构回路型自激振荡流热管在相同的工质及充液率,相同的热管长度及倾角,以及相同的... 针对不等径结构回路型自激振荡流热管,利用电加热板作为热源,通过改变加热板的输入功率以及加热板的位置,对其壁温和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等径结构回路型自激振荡流热管在相同的工质及充液率,相同的热管长度及倾角,以及相同的电加热热板位置等条件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等径结构自激振荡流热管在中、低负荷情况下,可以起到明显的强化传热作用;而当不等径位置在热管的最下面、热源位置在变径区域的下部时强化传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不等径结构 自激振荡热管 强化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热源加热下新型热管冷板内部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哲树 姚寿广 明晓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5-879,共5页
为了有效解决阵列行波管的多热源、高热流散热问题,研制了一种结构全新的热管冷板。建立了热管冷板内部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两相流模型,并采用IPSA算法对间隔热源加热下热管冷板的内部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和试... 为了有效解决阵列行波管的多热源、高热流散热问题,研制了一种结构全新的热管冷板。建立了热管冷板内部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两相流模型,并采用IPSA算法对间隔热源加热下热管冷板的内部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考察了该热管冷板的初步运行性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电子设备 热管冷板 汽液两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电子芯片的平板热管散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田金颖 诸凯 +1 位作者 刘建林 魏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通过采用均匀与非均匀热量分布的两种热源对平板热管散热器在冷却电子芯片中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了解其在不同热源加热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对比均匀加热条件的铜柱而言,硅质芯片作为热源可以更切实际地模拟计算机微处理器的热源边... 通过采用均匀与非均匀热量分布的两种热源对平板热管散热器在冷却电子芯片中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了解其在不同热源加热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对比均匀加热条件的铜柱而言,硅质芯片作为热源可以更切实际地模拟计算机微处理器的热源边界条件。非均匀热量分布的芯片内部设置了3个受热区,其中热点的最大热流密度为690W/cm2。实验表明平板热管散热器工作过程中蒸发段的热传导和汽液两相之间的相变换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说明蒸发热阻在不均匀的加热条件下与均匀加热条件相比变化不明显,但与热源芯片的传热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芯片冷却技术 试验 平板热管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换热器中热流体分布均匀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5
作者 鲁红亮 陶红歌 +3 位作者 胡云鹏 胡浩茫 金听祥 陈焕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5,共7页
由于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百叶窗式翅片、多流程和多管并列的独特结构,平行流换热器会产生两侧流体分布的问题,尤其是有相变的制冷剂流量在多个平行扁管中分配的均匀性变得异常重要,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同时现有相关理论预测与实验结... 由于带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百叶窗式翅片、多流程和多管并列的独特结构,平行流换热器会产生两侧流体分布的问题,尤其是有相变的制冷剂流量在多个平行扁管中分配的均匀性变得异常重要,是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同时现有相关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进结构以促进制冷剂、空气更加低耗高效的换热是现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这里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空气气流分布和单相、两相制冷剂流量在集管中分配的均匀性受工况、结构和流体流动特性影响很大,同时换热器传热是制冷剂和空气相互耦合的结果,任一流体分布不均都会导致部分管段低效甚至失效进而使换热器整体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分布均匀性 综述 量分配 平行 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型分离式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金鑫 瞿晓华 +1 位作者 祁照岗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研制了微通道型分离式热管采用R134a为传热介质,针对高低温温差、充液率、安装高度差和连接管路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各因素与单位面积换热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换热量在温差为20℃时比温差为10℃时增加了106%;而系... 研制了微通道型分离式热管采用R134a为传热介质,针对高低温温差、充液率、安装高度差和连接管路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各因素与单位面积换热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换热量在温差为20℃时比温差为10℃时增加了106%;而系统的最佳充液率介于113%~140%,在此区间内的单位面积换热量最大;当高度差从0.75m增加到1.2m时,热管的单位面积换热量增加了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分离式热管 微通道换 性能 R13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热管蓄冷空调系统充冷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方贵银 张曼 +1 位作者 吴双茂 刘旭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0,共5页
文章阐述了分离式热管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分离式热管蓄冷空调系统实验装置,并对其充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系统的制冷量能够维持稳定,能效比稳定在2.6~3.8之间;系统的蓄冷率可达到55%,其蓄冷量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增加;热管... 文章阐述了分离式热管蓄冷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分离式热管蓄冷空调系统实验装置,并对其充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系统的制冷量能够维持稳定,能效比稳定在2.6~3.8之间;系统的蓄冷率可达到55%,其蓄冷量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增加;热管蓄冷器内介质压力能够稳定在0.4MPa至0.3MPa之间,热管蓄冷器能够稳定运行;热管介质的进口温度能够稳定在-10~-12℃范围,并随着蓄冷过程的进行,热管介质进出口温差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分离式热管 蓄冷 空调系统 充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齿型内螺纹传热管蒸发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邓斌 王凯 陶文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58,共5页
针对开发的瘦齿、交叉齿、光管及普通齿型内螺纹传热管单管蒸发传热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相同工况下,各传热管管内换热系数均随着冷媒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交叉齿管换热系数比瘦齿管高出10%,瘦齿管换热系数高出普通齿管10%左右。四种齿型中... 针对开发的瘦齿、交叉齿、光管及普通齿型内螺纹传热管单管蒸发传热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相同工况下,各传热管管内换热系数均随着冷媒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交叉齿管换热系数比瘦齿管高出10%,瘦齿管换热系数高出普通齿管10%左右。四种齿型中,交叉齿管管内压降最大,光管其次,瘦齿管比普通齿管略有增加。相同结构尺寸,相同工况下,利用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对以上四种内螺纹传热管蒸发器传热和流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交叉齿管蒸发器换热量最大,瘦齿管稍差,普通齿管其次,但均好于光管。整个流量变化范围内,4种蒸发器压降变化都相差不大,光管蒸发器压降变化较其它管型略有增加。研究结果对内螺纹传热管的开发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内螺纹传热管 蒸发传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圆形孔翅片对自然对流传热的强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敬文娟 简士钊 +1 位作者 尹树桂 魏新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8,共4页
研究了一种水平矩形翅片开圆形孔时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化作用。通过实验和模拟比较了实心翅片和开不同孔数翅片的散热功率。除开孔数外,还考虑了翅片开孔的位置、开孔大小和开孔形状对传热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翅片要优于实心翅片... 研究了一种水平矩形翅片开圆形孔时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化作用。通过实验和模拟比较了实心翅片和开不同孔数翅片的散热功率。除开孔数外,还考虑了翅片开孔的位置、开孔大小和开孔形状对传热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翅片要优于实心翅片,并且随着翅片开孔数的增加,翅片的散热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开孔数为7时最优,其散热功率与实心翅片相比,增加了13.25%。开孔的位置在底部时,翅片的散热效果最好,中间次之,顶部最差。同时在研究范围之内,翅片的散热功率随开孔半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开孔半径为7mm时,翅片的散热效果最好,与实心翅片相比,其散热功率增加了27.14%。此外,还比较了同等面积的三角孔、方孔和圆孔对翅片散热的影响,其中开圆孔的散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自然对 矩形翅片 开孔 强化传: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动态特性的数值预测和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峰 曾敏 +1 位作者 吴一宁 王秋旺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以水、油为换热工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提出了适用于单壳程多管程换热器的顺流、逆流串联的概念,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核,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研究了壳侧流体纵向扩散效应、... 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以水、油为换热工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预测,提出了适用于单壳程多管程换热器的顺流、逆流串联的概念,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核,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研究了壳侧流体纵向扩散效应、换热器管壁轴向导热性能及其热容等参数对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壳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连续螺旋折板换 量扰动 动态特性 数值预测 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科群 周超 罗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27-230,共4页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广泛应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在设计过程中,各排热管的壁面温度必须高于烟气的酸露点温度,以防止壁面被腐蚀.如果某排热管壁温低于烟气的酸露点温度,则需调整该排热管的几何参数以提高壁温至酸露点温度以上.本文提出并采...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广泛应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在设计过程中,各排热管的壁面温度必须高于烟气的酸露点温度,以防止壁面被腐蚀.如果某排热管壁温低于烟气的酸露点温度,则需调整该排热管的几何参数以提高壁温至酸露点温度以上.本文提出并采用冷,热流体温度连续分布模型,导出了热管换热器换热量的表达式,并应用其对热管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了调壁温设计.温度连续分布模型比已有的离散模型更为合理.利用连续分布模型给出了一个热管预热器调壁温设计实例,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调壁温设计 温度连续分布模型 热管式空气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对流板肋热沉的三维数值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史忠山 李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提高热沉自然对流换热性能,利用ICEPAK软件对基板水平放置和基板竖直放置的两种放置取向的板肋热沉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首先,通过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对一系列不同结构参数的热沉进行数... 为提高热沉自然对流换热性能,利用ICEPAK软件对基板水平放置和基板竖直放置的两种放置取向的板肋热沉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首先,通过与前人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对一系列不同结构参数的热沉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其散热性能寻找最优的热沉结构。热沉几何参数变化范围为肋片厚度1-15mm,肋片间隙6.75—33.75mm,肋片高度55—1395mm。结果表明在每个肋片高度下都有一组最优的肋厚t和肋间隙s值;当肋片高度超过720mm值时,基板水平放置热沉的热阻趋于一个稳定值;基板竖直放置热沉的热阻随肋片高度的增加一直在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板肋 数值模拟 自然对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烟气废热热管LiBr制冷机的[火用]分析
13
作者 陈立云 金苏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78,85,共5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两级分离式热管回收柴油机排烟热来驱动的双效L iB r制冷机,并对其进行了火用分析,得出系统中各部件的火用损失的分布情况,并且分析结果指出了烟气进口温度、中间工作温度以及出口温度分别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工程物理 烟气废回收 LiBr制冷机 热管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热流密度竖板自然对流的计算
14
作者 陈钟颀 《中国大学教学》 1993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密度 自然对 系数 壁温 局部温差 边界条件 手册 杨世铭 工程物理 计算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真实流变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良勇 段钰锋 +1 位作者 刘猛 赵长遂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3-758,共6页
在中试规模的浆体输送装置上,通过改变浓度、温度、煤粉粒度和管道直径,系统地考察了当存在壁面滑移现象时水煤浆在直管内的流动特性.利用经典Mooney滑移修正方法的模型检验功能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准确可靠性,确定了水煤浆的真实流... 在中试规模的浆体输送装置上,通过改变浓度、温度、煤粉粒度和管道直径,系统地考察了当存在壁面滑移现象时水煤浆在直管内的流动特性.利用经典Mooney滑移修正方法的模型检验功能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准确可靠性,确定了水煤浆的真实流变特性.得到如下结论:随着浓度升高,水煤浆的真实剪切粘度和非牛顿流体特性显著增加;升高温度和增大煤粉粒径,可有效降低水煤浆的真实剪切粘度,但温度改变对浆体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基本无影响;当固相体积份额/最大填充率(/m)低于0.9时,极限剪切粘度随浓度缓慢增加,当/m高于0.9时,极限剪切粘度急剧增加;极限剪切粘度与温度的关系遵循Arrhenius定律,且浓度对流动活化能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水煤浆 变特性 壁面滑移 TIKHONOV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流程布置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赵宇 祁照岗 陈江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作为新一代汽车空调用蒸发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层叠式蒸发器,但是目前业界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流程排布对其性能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晰。针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双排结构,利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两组不同流程结...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作为新一代汽车空调用蒸发器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层叠式蒸发器,但是目前业界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流程排布对其性能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清晰。针对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双排结构,利用仿真和实验的方法对两组不同流程结构的蒸发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建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对于不同流程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2流程设计比4流程设计具有更好的传热与压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车用空调 微通道平行蒸发器 程排布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热板散热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勇 李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4,共5页
通过对一款内部具有烧结铜粉柱体作为支撑结构的均热板进行热阻分析研究,并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均热板进行数值分析,其热源的热流密度在5~23W/cm2间变化,当热流密度达到23W/cm2时,均热板蒸发面热源中心点处的温度接近319K,整个蒸发面... 通过对一款内部具有烧结铜粉柱体作为支撑结构的均热板进行热阻分析研究,并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均热板进行数值分析,其热源的热流密度在5~23W/cm2间变化,当热流密度达到23W/cm2时,均热板蒸发面热源中心点处的温度接近319K,整个蒸发面的温度分布均匀。而相同条件下尺寸相同的铜板中心温度高达367K,均热板可以解决高热流密度下的散热问题,且均热板受重力影响非常微小,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热流密度升高二者误差将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热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燃烧室热声不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欣刚 田淑青 徐治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76,共5页
不稳定燃烧过程将引起燃烧室内高幅度的压力振荡,这对燃气轮机设备的安全运行危害很大。应用湍流燃烧CFD(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燃气轮机预混燃烧进行了数值分析,着重研究了发生自激振荡时的火焰动态特性和燃烧室内热、声学特性。数值... 不稳定燃烧过程将引起燃烧室内高幅度的压力振荡,这对燃气轮机设备的安全运行危害很大。应用湍流燃烧CFD(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燃气轮机预混燃烧进行了数值分析,着重研究了发生自激振荡时的火焰动态特性和燃烧室内热、声学特性。数值计算精确地捕捉到了整个激励循环中火焰前锋的变形和分离过程,并且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通过数值计算还对不稳定燃烧过程中燃烧室内的压力和热释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燃烧室内的压力和热释放以相同的频率振荡,并且与火焰的振荡频率也相一致。研究发现在数值分析中可根据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得到燃烧的局部热释放率,这提供了一种计算局部燃烧热释放率分布状况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燃烧 不稳定性 自激振荡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对流对泡沫金属复合相变储能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涛 余建祖 高红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制作了四面绝热的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储热装置,在不同功率密度下分别对存在自然对流和不存在自然对流两种情况下装置的固-液相变储热过程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整理绘制了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温度-时间曲线,并采用常热流边界条件下半... 制作了四面绝热的泡沫金属/石蜡复合相变储热装置,在不同功率密度下分别对存在自然对流和不存在自然对流两种情况下装置的固-液相变储热过程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整理绘制了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温度-时间曲线,并采用常热流边界条件下半无限大物体熔化过程的数学解对实验件受热面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大功率密度情况下从底部加热会形成较为明显的自然对流,并且自然对流的存在增强了储热装置的内部传热,储热效率提高为原来的1.38倍,在5000W/m2功率下热源最大温度比原来低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储能技术 泡沫金属 相变材料 自然对 储能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定子水冷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聿拯 李静芬 +1 位作者 袁益超 马有福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为实现汽轮发电机定子水冷器的优化设计,以折流栅-螺旋槽管为强化换热元件,对水冷器进行了传热和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研究,获得了管、壳程流速及折流栅间距对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壳程单位压降的传热系数K/ΔPs对水冷器综合性... 为实现汽轮发电机定子水冷器的优化设计,以折流栅-螺旋槽管为强化换热元件,对水冷器进行了传热和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研究,获得了管、壳程流速及折流栅间距对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壳程单位压降的传热系数K/ΔPs对水冷器综合性能作了评价,将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物理 汽轮发电机 定子水冷器 强化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