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视域下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叶回春 胡衍雷 张世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198,共6页
针对传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和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新工科理念,以“工程科学实践”课程为平台,重构课程内容并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整合先进制造技术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的... 针对传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和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新工科理念,以“工程科学实践”课程为平台,重构课程内容并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整合先进制造技术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评价体系,同时将工匠精神和劳动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协同发展。实践表明,新模式优化了课程设计与实施流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职业认同。该模式创新地将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为新时代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 劳动教育 新工科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磷酸含氟尾气高效资源化利用热力学分析与工程实践
2
作者 李季 王佳才 +4 位作者 马永强 袁海斌 简路明 姜基灿 朱家骅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4-1492,共9页
针对湿法磷酸萃取-浓缩和尾气洗涤氟逸出过程,建立了H_(2)SiF_(6)-H_(2)O与H_(2)SiF_(6)-H_(3)PO_(4)-H_(2)SO_(4)-H_(2)O体系热力学平衡下的氟元素气液分配比,模型预测误差在20%之内。基于热力学分析,降低尾气洗涤温度,可增加传质推动... 针对湿法磷酸萃取-浓缩和尾气洗涤氟逸出过程,建立了H_(2)SiF_(6)-H_(2)O与H_(2)SiF_(6)-H_(3)PO_(4)-H_(2)SO_(4)-H_(2)O体系热力学平衡下的氟元素气液分配比,模型预测误差在20%之内。基于热力学分析,降低尾气洗涤温度,可增加传质推动力,有利于提高氟吸收传质速率和产出高浓度的氟硅酸溶液,但冷凝水增多,加大了系统水平衡压力。在氟吸收循环回路串联无泵循环闪蒸浓缩氟硅酸的单元操作,设计并实施了7.5万吨P_(2)O_(5)/年WPA尾气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项目,用低温、高浓度氟硅酸逆流吸收并冷却尾气低于323 K,使含氟尾气过饱和冷凝,既强化尾气氟化物吸收,又避免硅胶颗粒结块丧失流动性,使尾气氟含量≤2 mg/m^(3),尾气氟回收率≥99%,尾气总量减排20%以上,氟硅酸产品H_(2)SiF_(6)≥18%(质量),提供了一个湿法磷酸含氟尾气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工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气液分配比 尾气 资源化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教学生成:基础逻辑、方法要义与实现机制
3
作者 张磊 米靖 吕景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9-96,共8页
以应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理念开展教学、课程、专业、办学、治理等教育行动,要求应用者准确把握教学生成的内涵要义和实现机制。EPIP核心要义“五观、四元、三谛、两核、一宗”静态构型的提出,完善了EPIP理论全景图,据此解析“名... 以应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理念开展教学、课程、专业、办学、治理等教育行动,要求应用者准确把握教学生成的内涵要义和实现机制。EPIP核心要义“五观、四元、三谛、两核、一宗”静态构型的提出,完善了EPIP理论全景图,据此解析“名实耦合”的“三谛”境界发现EPIP的基础逻辑是知行合一。对“学而知其用,用而知其所,所而知其在,在而知其代,代而知其原,原而知其衍”的“六递进”解释则发现了在教学生成中表达和注入“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元要素的典型节点和关键时机。据此,EPIP教学生成在教育体系内部激活了教学创新,在教育体系之外激活了生产创新,实现了其教育使命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 职业教育 工程实践教育 教学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地铁盾构自主掘进姿态控制功能改造与工程实践
4
作者 朱叶艇 毕湘利 +5 位作者 朱雁飞 于宁 吴迪 秦元 王志华 姜海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8-1386,共9页
为提升存量传统盾构循环利用率、践行我国地下工程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区间盾构工程项目,设计一种针对存量地铁盾构进行自主掘进姿态控制功能加载的微改造方案。通过系统架构设计、分区目标油压寻优计算,实现基于推... 为提升存量传统盾构循环利用率、践行我国地下工程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区间盾构工程项目,设计一种针对存量地铁盾构进行自主掘进姿态控制功能加载的微改造方案。通过系统架构设计、分区目标油压寻优计算,实现基于推力矢量技术的盾构自主掘进姿态控制方法的跨直径、跨模式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目标推力矢量分配的推进分区目标油压执行情况良好,控制精度达±5%;2)为确保盾构持续匀速掘进能力,目标推力控制在高于实际推力3%的范围,掘进速度控制在设定值±3 mm/min;3)盾构姿态变化与推力矢量作用点位移之间呈现镜像对称的交互特征,单个区间内盾构切口水平和高程姿态控制在设定目标±10 mm的管片环数比例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盾构 智能改造 自主掘进 推力矢量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地理技术与工程实践——以“制作日晷”实践活动为例
5
作者 曾海辉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4,共4页
基于证据的初中地理工程技术实践,即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工程技术主题,引入证据要素,运用综合思维,开展地理与工程实践,包括证据要素、学科实践和综合思维三大要素。其设计策略包括:以工程问题触发证据过程,以学科探究... 基于证据的初中地理工程技术实践,即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工程技术主题,引入证据要素,运用综合思维,开展地理与工程实践,包括证据要素、学科实践和综合思维三大要素。其设计策略包括:以工程问题触发证据过程,以学科探究获取证据集群,以工程实践应用证据模型,以学习评价促进证据迁移。开展基于证据的地理技术与工程实践,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证据 工程实践 综合思维 地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漂白化学浆技改项目的自控仪表工程实践与优化
6
作者 黄光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69,共6页
本课题聚焦某漂白化学浆技改工程自动化仪表项目,深入剖析现代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在设计管理、安装调试、设备选型等环节的典型问题。通过实证研究设计图纸精确性、仪表选型匹配度、控制系统集成度等核心矛盾,创新性地构建“三维度协同... 本课题聚焦某漂白化学浆技改工程自动化仪表项目,深入剖析现代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在设计管理、安装调试、设备选型等环节的典型问题。通过实证研究设计图纸精确性、仪表选型匹配度、控制系统集成度等核心矛盾,创新性地构建“三维度协同管理模型”。同时,项目实践中形成的“DCS改造五步法”“阀门选型三校验原则”等技术管理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结果表明,经全过程优化管理,项目返工率可降低37%,调试周期可缩短42%,设备故障率可下降65%,将有力推动制浆造纸行业自动化仪表工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仪表 DCS改造 选型优化 工程实践 制浆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驱动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
7
作者 占小红 刘欣欣 于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互动多变性进行客观描述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编码统计分析、图谱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探索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特征,揭示“提问-回应”互动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增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工程实践 问题驱动 师生互动 提问-回应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信息专业面向工程实践的课程教学探索
8
作者 肖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针对五年制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分析,研究探索了面向工程实践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为项目案例,阐述了面向工程实践...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针对五年制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分析,研究探索了面向工程实践的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为项目案例,阐述了面向工程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专业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及工程实践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同油藏类型老油田化学驱最佳介入时机模型,提出了在含水率相对较低的阶段,是适合化学驱的有利时机,高效开发方式需“适”介入。“专”指在老油田开发技术应用上,改变传统聚合物先溶解后注入的开发思路,研制可控相转化聚合物,使聚合物先注入后溶解,解决炮眼剪切降解的难题,提高油水流度控制能力,老油田开发矛盾需“专”治理。“快”指在老油田综合管理模式上,改变传统方式,即矿场提问题、研究院设计方案、化工厂生产驱油剂的“串联”管理模式,提出充分发挥矿场、研究院、生产厂三方优势的“并联”管理模式,形成针对单一油藏的产品工业化工艺包以及产业化落地方案,老油田开发技术实现“快”转化。“集”指在老油田工程应用实践上,打破老油田化学驱地面大规模建站的工程工艺模式,采用集约化撬装配注设备,实现老油田化学驱的集约快速配注,老油田工程工艺实现“集”应用。运用上述方法,在胜利油田渤76块综合含水率上升初期,实施由水驱转为可控相转化聚合物驱,实施后一年即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单井日产油水平增加8.6t/d,综合含水率降低3.1%,验证了综合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为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老油田 高质量发展 综合治理新方法 提高采收率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214,249,共6页
以典型生物药生产为例,从生物制药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创新、素质拓展和思政教育等角度,探讨了引导学生构建“创新生物药研发链”为主线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 以典型生物药生产为例,从生物制药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创新、素质拓展和思政教育等角度,探讨了引导学生构建“创新生物药研发链”为主线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艺设计,注重跨学科融合,将当今世界新兴技术、颠覆式科技变革引入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内涵等,这些改革举措对于解决高校制药工程实践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促进当今产教深度融合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细胞工业 制药工程实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工程实践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保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作为智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已在京沈、京张、浩吉、京雄、赣深等多个工程项目上进行了实践与应用,有力提高了牵引供电的安全保障水平。阐释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顶层设计思路与技术特征;以京雄城际为例简述智能牵... 作为智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已在京沈、京张、浩吉、京雄、赣深等多个工程项目上进行了实践与应用,有力提高了牵引供电的安全保障水平。阐释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顶层设计思路与技术特征;以京雄城际为例简述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工程化实施方案,解读基于状态信息采集的设备状态分析方法、调度分区协同体系架构、融合历史数据的故障预警模型及其主要功能;从牵引供电设施、供电调度、供电运行检修管理角度,分析智能牵引供电系统较传统牵引供电系统的技术优势;从设备集成泛联、数据驱动提升供电可靠性、优化拓扑提升供电环保节能等方面,研究探索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智能牵引供电 供电调度 运行检修 工程实践 发展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蕊 冯慧娟 +2 位作者 刘晓微 师占群 马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12,共4页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及职业胜任力,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工程创客训练”课程为载体,建立以项目为牵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全真题项目牵引+全流程成果导向+全实践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跨平... 为了提升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及职业胜任力,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工程创客训练”课程为载体,建立以项目为牵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全真题项目牵引+全流程成果导向+全实践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跨平台、跨领域、跨专业”为特色的跨学科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以实践成果和实践过程为导向的“两面六维四主体”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学生面向真实问题的创新创造力和系统集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以学生为中心 工程实践 价值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经验与制度:新世纪以来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隐忧及其破解
13
作者 王澳轩 高士晶 黄成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64,共7页
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既是高校推进工程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动,也是探索工程教育转型的必然路径。新世纪以来,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工程教育领域开展的类型活动,依赖由资源、经验与制度建构的逻辑基础,取得了较突出的发展成效,... 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既是高校推进工程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动,也是探索工程教育转型的必然路径。新世纪以来,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工程教育领域开展的类型活动,依赖由资源、经验与制度建构的逻辑基础,取得了较突出的发展成效,但也生成了诸多改革隐忧。在工程教育持续探索深化的过程中,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触及高校工程教育在资源配置、经验整合及制度惯性等方面的核心矛盾,还揭开了改革发展的深层困境。为进一步深化新工科建设,消解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隐忧,从协调改革的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中间路径出发,整体性重构工程实践教学的资源、经验与制度体系,进而破解改革障碍、激发改革活力,实现以治理现代化来全面提升高校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工程实践教学 工程教育 改革逻辑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主体精神的水平建构与应用研究--以科学与工程实践活动分析为例
14
作者 徐心怡 占小红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9,34,共7页
学生主体精神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主体精神对个人、团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堂观察法、认知网络分析探究科学与工程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精神的特征与水平,反思现状并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促进学生主体... 学生主体精神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主体精神对个人、团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堂观察法、认知网络分析探究科学与工程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精神的特征与水平,反思现状并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发展,更好发挥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主体精神 科学与工程实践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利工程实践教学指导》的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15
作者 唐敏 张超 王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水利工程是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培养理论与实践知识兼具的水利人才是高校水利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水利工程实践教学指导》是高校水利工程专业教材之一,包括水利工程实验与理论课程设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 水利工程是现代社会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培养理论与实践知识兼具的水利人才是高校水利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水利工程实践教学指导》是高校水利工程专业教材之一,包括水利工程实验与理论课程设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可提高水利工程从业人员以及水利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专业 水利人才 工程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 水利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飞 张同杰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3期43-48,共6页
将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的旱地改造为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构一个适宜水田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是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关键。本文在梳理土壤重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耕作层剥离... 将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的旱地改造为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构一个适宜水田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是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关键。本文在梳理土壤重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耕作层剥离及回填、水田土壤剖面重构、土地平整、耕作层土壤改良以及土壤健康保育等是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的主要环节。结合具体案例,从田块布局优化、耕作层剥离、防渗层构筑、土层回填、田块田面平整、耕作层土壤改良、土壤水分管理等方面对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技术进行了工程实践。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工程、理化、生物和农技农艺等多种措施与技术的合理配置;加强田间防渗、土壤改良等方面研究,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使其具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是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改水田 土壤重构 防渗层构筑 土壤改良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卉军 刘虎 王侃 《现代农机》 2024年第6期94-96,共3页
探讨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阐述当前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现状和特点,强调工程实践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策略和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机械制造技术... 探讨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阐述当前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现状和特点,强调工程实践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策略和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机械制造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改革 工程实践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进展
18
作者 蒋兰英 李振 陈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43-6457,共15页
正渗透(FO)是一种“复活”的膜分离技术。FO过程中水的过膜自发传递及水压低的特点使其具备了低能耗、污染小的独特优势。本文在对FO的分离基本原理、膜材料、汲取液的研究前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汇总了全球有关FO... 正渗透(FO)是一种“复活”的膜分离技术。FO过程中水的过膜自发传递及水压低的特点使其具备了低能耗、污染小的独特优势。本文在对FO的分离基本原理、膜材料、汲取液的研究前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汇总了全球有关F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发现状,包括组合工艺的开发、膜污染的防治、汲取液的选择和回收、有价物的回收、工艺技术经济分析以及工程实践等。通过分析指出,FO+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在水回收的能耗、物耗方面优势显著,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间歇性渗透弛豫(IOR)反冲洗能有效去除膜污染,且过程不需要额外能量和化学试剂,易于操作,值得进一步的探讨。FO的技术经济特性对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关键,需要更加详细地了解。此外,现有商业FO膜的选择性普遍不高,导致汲取液的污染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效率的下降,关于如何有效控制膜的选择性问题仍然需要关注。期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大程度发挥出FO的优势,为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垃圾渗滤液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东辉 江敏 钱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有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论文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联合企业构建的"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分层递进的工...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有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论文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联合企业构建的"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分层递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的实践教材建设,及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教材建设 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102
20
作者 傅水根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7期24-26,共3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是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在于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是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实现在于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工程实践是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课堂,而教育与工程实践、工业实践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工程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工程实践能力 校办实习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