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及工程扰动灾害分布浅析
被引量:
29
1
作者
祁生文
李永超
+12 位作者
宋帅华
兰恒星
马凤山
李志清
陈晓清
崔振东
张路青
刘春玲
陈卫忠
邹宇
唐凤娇
鲁晓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地形地貌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青藏高原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2.48%、18.01%、28.79%、22.72%和8.00%。对青藏高原全区的重大工程及其扰动灾害进行解译,共识别出重大工程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2176处;重大工程扰动灾害6562处,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占比约69.66%。初步分析表明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结果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然灾害高发地段与工程扰动灾害有较高重合度。切坡扰动灾害主要发生在滑坡路段、厚层崩坡积路段以及强卸荷坡段,而水库诱发灾害主要类型表现为滑坡复活以及松散堆积物中的滑塌,并且随着蓄水年限增加灾害数量迅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工程地质稳定性
分区
工程
扰动灾害
重大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4 位作者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不同规划建设阶段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尺度要求,规划阶段适用区域廊带尺度,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可≤1:5万,目的是定性给出廊带安全性或适宜性;可研阶段适用关键区段尺度,以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1:1万~1:2.5万,目的是进一步厘定不良地质组合和重大地质风险,指导线路比选和优化;设计阶段适用工程场地尺度,聚焦具体的地质风险或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基本比例尺1:2000,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题分析研究进行专项评价。通常,随着地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对应地质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地质安全评价结果可根据地质风险等级与防治难度划分为安全、较安全、欠安全和不安全四个等级,目前技术条件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地带应首先考虑避让。建议把地质安全评价纳入国家级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环节,并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安全
地质
风险
区域地壳
稳定性
工程地质稳定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
9
3
作者
石要红
曾宁烽
+1 位作者
陈太浩
夏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2-1059,共8页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土
工程
地质
分区:
稳定性
评价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及工程扰动灾害分布浅析
被引量:
29
1
作者
祁生文
李永超
宋帅华
兰恒星
马凤山
李志清
陈晓清
崔振东
张路青
刘春玲
陈卫忠
邹宇
唐凤娇
鲁晓
郭松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长安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号:2019QZKK0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号:41825018,42090051)。
文摘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地形地貌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青藏高原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2.48%、18.01%、28.79%、22.72%和8.00%。对青藏高原全区的重大工程及其扰动灾害进行解译,共识别出重大工程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2176处;重大工程扰动灾害6562处,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占比约69.66%。初步分析表明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结果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然灾害高发地段与工程扰动灾害有较高重合度。切坡扰动灾害主要发生在滑坡路段、厚层崩坡积路段以及强卸荷坡段,而水库诱发灾害主要类型表现为滑坡复活以及松散堆积物中的滑塌,并且随着蓄水年限增加灾害数量迅速减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工程地质稳定性
分区
工程
扰动灾害
重大
工程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ability zoning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disaster
Giant engineering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永双
吴瑞安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第四纪年代学与水文环境演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6-1751,共16页
基金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21YFB2301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4194101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505)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工程地质评价是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面向新时代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需求,提出了地质安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任务,以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工作流程和应用实例。着重提出:服务铁路工程的不同规划建设阶段对应于不同的评价尺度要求,规划阶段适用区域廊带尺度,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可≤1:5万,目的是定性给出廊带安全性或适宜性;可研阶段适用关键区段尺度,以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为基调,基本比例尺1:1万~1:2.5万,目的是进一步厘定不良地质组合和重大地质风险,指导线路比选和优化;设计阶段适用工程场地尺度,聚焦具体的地质风险或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基本比例尺1:2000,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题分析研究进行专项评价。通常,随着地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对应地质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地质安全评价结果可根据地质风险等级与防治难度划分为安全、较安全、欠安全和不安全四个等级,目前技术条件下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地带应首先考虑避让。建议把地质安全评价纳入国家级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环节,并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
关键词
地质
安全
地质
风险
区域地壳
稳定性
工程地质稳定性
评价方法
Keywords
geological safety
geological risk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分类号
U212.2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
9
3
作者
石要红
曾宁烽
陈太浩
夏真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2-1059,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编码200311000006)成果
文摘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关键词
海底土
工程
地质
分区:
稳定性
评价
珠江口
Keywords
submarine soil
engineering-geological area
stability evaluation
Pearl River Mouth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7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及工程扰动灾害分布浅析
祁生文
李永超
宋帅华
兰恒星
马凤山
李志清
陈晓清
崔振东
张路青
刘春玲
陈卫忠
邹宇
唐凤娇
鲁晓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原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地质安全评价:思路与方法
张永双
吴瑞安
郭长宝
李向全
李雪
任三绍
李金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石要红
曾宁烽
陈太浩
夏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