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地质方法在高放废物处置场建设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崧 阎长虹 何长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32,45,共4页
本文介绍了高放废物处置场的基本结构并着重阐述了工程地质方法在高放废物处置场建设中的应用 ,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置场场区围岩稳定性评价 ;(2 )处置场场区岩体力学性质参数的测量 ;(3)建立处置场场区工程地质模型。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场 工程地质方法 放射性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在军事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雨欣 马文 +3 位作者 李宏伟 陈永凌 张滔 孟诚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5-884,共10页
军事地质主要面向典型场景复杂地质环境的探察与研究,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事地质信息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现代工程地质分析方法运用到军事地质应用研究中,对于军事地质技术发展日益重要。笔者等在综述工程地质学传统研究方法基... 军事地质主要面向典型场景复杂地质环境的探察与研究,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事地质信息化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现代工程地质分析方法运用到军事地质应用研究中,对于军事地质技术发展日益重要。笔者等在综述工程地质学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探讨了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在军事地质应用研究中的典型案例。研究表明,自然历史分析法作为军事地质应用研究的有效方法,在民用地质资料军用改化、机动通行能力评估、工事稳固性和抗打击性评估和要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军事应用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现代军事地质多元学科合作的应用特点,决定了现代工程地质分析方法与其他地学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可能成为推动军事地质解决实际军事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方法 军事地质 军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方法确定压裂裂缝形态 被引量:6
3
作者 田东恩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针对目前压裂施工中注重工艺研究 ,忽视油气藏研究导致部分井压裂效果差的实际 ,提出了用地质工程方法通过确定油气藏边界、边水或底水边界、水锥位置、油水井间相互影响情况、固井质量情况 ,在压裂施工前确定压裂裂缝形态 ,为优化工程... 针对目前压裂施工中注重工艺研究 ,忽视油气藏研究导致部分井压裂效果差的实际 ,提出了用地质工程方法通过确定油气藏边界、边水或底水边界、水锥位置、油水井间相互影响情况、固井质量情况 ,在压裂施工前确定压裂裂缝形态 ,为优化工程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方法 压裂 裂缝形态 油气藏 边界 断层 固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分析思路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群 沈军辉 游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对于工程中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工程地质分析角度入手,以鹧鸪山隧道西口阎王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现场勘察的方法,研究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在对泥石流形成演化过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易发程...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对于工程中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工程地质分析角度入手,以鹧鸪山隧道西口阎王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现场勘察的方法,研究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在对泥石流形成演化过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易发程度和单沟泥石流危险度两种方法对该泥石流进行了评价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阎王曲主沟仍有暴发泥石流的可能,其最有可能的方式是中上游流域支沟泥石流的暴发引起主沟泥石流的发生,属中等易发偏轻度易发程度,属中度危险泥石流沟。阎王曲二支沟再次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属中等易发偏极易发等级,属中度危险泥石流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鹧鸪山 泥石流 工程地质分析方法 基本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公路海子山-竹巴笼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方法
5
作者 吕录仕 牛宝茹 +1 位作者 鲍桂宝 林峰 《遥感信息》 CSCD 2001年第3期41-42,48,共3页
在川藏公路海子山 -竹巴笼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 ,确定了这一典型工程地质区工作的基本技术路线与工作程序 ,总结了各主要工作环节即图像制作与处理、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及工程地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在川藏公路海子山 -竹巴笼段遥感工程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 ,确定了这一典型工程地质区工作的基本技术路线与工作程序 ,总结了各主要工作环节即图像制作与处理、遥感解译与野外验证及工程地质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技术工作方法。目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路线 工作程序 技术方法 川藏公路 遥感技术 工程地质调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层岩体台阶爆破主控岩层的判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管伟明 南森林 +1 位作者 齐琦 张军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105,共6页
互层岩体台阶爆破中力学差异性较大的岩层影响了炸药能量的均匀分布,为了快速确定影响爆破效果的主控岩层的位置及台阶整体炸药单耗,采用数值分析的方式探讨了主控岩层对炸药能量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装药结构时力... 互层岩体台阶爆破中力学差异性较大的岩层影响了炸药能量的均匀分布,为了快速确定影响爆破效果的主控岩层的位置及台阶整体炸药单耗,采用数值分析的方式探讨了主控岩层对炸药能量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装药结构时力学差异性较大的夹层处质点运动速度更为集中,而间隔装药可改善台阶内速度场的分布均匀程度;由最小抵抗线原理分析发现主控岩层的厚度和力学性质是影响炸药能量传递方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波阻抗原理,构建了考虑台阶岩体整体力学特性及各岩层局部工程特征的能耗分级体系,通过现场测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为互层岩体台阶爆破设计确定合理炸药单耗量和精准设计装药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爆破 互层岩体 工程地质分类方法 装药结构 主控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坝址深部破裂岩体特征及对拱坝稳定的影响
7
作者 蒋峻峰 赵其华 +2 位作者 邓燕华 王谊 吴浩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167,共11页
深部破裂在中国西部深切峡谷地区的岸坡深部岩体内广泛发育,其工程地质特性与发育分布特征对坝基岩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叶巴滩坝址区岩体内深部破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拱坝附近岩体深部破裂发育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对深部... 深部破裂在中国西部深切峡谷地区的岸坡深部岩体内广泛发育,其工程地质特性与发育分布特征对坝基岩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叶巴滩坝址区岩体内深部破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拱坝附近岩体深部破裂发育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对深部破裂成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投影统计实测法分析了深部破裂发育程度与岩体连通率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深部破裂带位置岩体节理裂隙形成的新潜在滑移面的特征;基于JRC-JCS模型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一种考虑结构面起伏、节理裂隙和岩桥强度参数以及作用在岩体剪切面上的压应力等因素的非贯通性滑面参数取值方法。以2760 m拱圈高程附近典型中等与强烈深部破裂为例,采用工程地质稳定评价方法与有限元法分析了中等与强烈深部破裂对拱坝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深部破裂节理裂隙优势产状方向大致与河流走向一致,其倾角以中陡倾为主,当强烈或中等深部破裂带穿过不稳定块体时,可与构成滑移面的断层等结构面共同形成新的不稳定滑移体;不同类型深部破裂带中节理裂隙对岩体连通率及其岩体力学指标具有显著不同影响;深部破裂对岩体内的应力传递具有削弱或阻隔作用;左岸2760 m高程抗力体内的强烈与中等深部破裂对该处不稳定体内的局部变形影响较大,建议采用灌浆加固或置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破裂 深卸荷带 节理裂隙 岩体连通率 JRC-JCS模型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工程地质稳定评价方法 叶巴滩特高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of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based on tri-prism(TP)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荣春 李浩 +1 位作者 吴铭飞 王亚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19-1426,共8页
For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 unified modeling idea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both advantag... For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geological object and engineering object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a unified modeling idea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modeling methods, an automatic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of both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objects based on tri-prism(TP) model was presented. Through the lossless correction algorithm of deviated drill holes contained in this method, the real deviated drill holes could be corrected into the equivalent virtual vertical ones. And the correction accuracy fu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unified modeling. With the virtual vertical drilling data, TIN construction of both cover layer and other stratums w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The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data w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for achieving unified modeling. For this process, the volume subdividing and restructuring principles were introduced to deal with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ineering object and geological 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fied model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TIN based on constraint information was also applied in this method. At last,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ation of the unified modeling method as well as its relevant key algorithms were verified by specific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of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rism(TP) model unified modeling deviated drill holes correction volume subdividing constraint in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