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承前启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科教材体系而奋斗 |
杨陵康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6 |
0 |
|
|
2
|
突出工科特色 加快工科物理教材的改革 |
王小力
梁得山
李普选
张孝林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8 |
3
|
|
|
3
|
关于工科物理教材改革的探索 |
陈代珣
刘廷平
翁移山
王文福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4
|
工科物理教材现代化的关键是优化结构 |
靳九成
邓明成
黄述熙
王柏林
李炳虎
刘开科
郑采星
陈曙光
蔡从政
赵仲罴
朱正华
|
《大学教育科学》
|
1997 |
0 |
|
|
5
|
如何撰写工科物理教材中物理学现代应用的短文 |
黄正东
陈凤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
1995 |
0 |
|
|
6
|
教材建设一定要开放 |
史启桢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6 |
7
|
|
|
7
|
追寻科技的脚步——《科技上下五千年》评介 |
罗东明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8
|
“16万多”与“16多万” |
苏福才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