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动机缸体多工序加工变形误差传递的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贵龙 杜世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92,共8页
定义了发动机缸体多工序加工过程(MMP)中涉及的4类坐标系,分析了基准误差、夹具误差和刀具误差等误差源在多工序之间的传递、耦合关系.采用有限元法对发动机缸体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引起的变形进行仿真分析,将被加工表面的变形量与刀... 定义了发动机缸体多工序加工过程(MMP)中涉及的4类坐标系,分析了基准误差、夹具误差和刀具误差等误差源在多工序之间的传递、耦合关系.采用有限元法对发动机缸体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引起的变形进行仿真分析,将被加工表面的变形量与刀具误差进行耦合;利用多个特征点的微分运动矢量(DMV)来表征一个尺寸特征,对单点DMV误差流(SoV)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基于点集DMV描述、考虑切削力所致变形的SoV模型.同时,通过B12型发动机缸体加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变形SoV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缸体 工序加工过程 切削力 变形 误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波动扩散网络建模与波动源辨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娄洪 陈琨 +3 位作者 李兴炜 李丽丽 张嘉锟 于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3,共11页
为研究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波动扩散的特点,针对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质量演变规律的多源性与非线性,基于对加工过程波动传递原理的分析,构建以波动贡献度为基础的网络加权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建模理论,建立面向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的波动扩... 为研究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波动扩散的特点,针对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质量演变规律的多源性与非线性,基于对加工过程波动传递原理的分析,构建以波动贡献度为基础的网络加权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建模理论,建立面向多源多工序加工过程的波动扩散加权网络模型,通过采用网络特性分析手段和加权半局部中心性节点重要度排序算法,实现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提出基于广度优先搜索(BFS)策略的波动扩散路径搜索方法,实现针对关键节点的波动源辨识。最后,以汽轮机叶片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叶片加工质量波动扩散过程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粗铣叶根进汽侧平面、重打顶针孔、精铣叶根型线、粗铣叶根下平面等关键加工工序,其中以重打顶针孔工序为例,进行基于BFS算法的波动扩散路径的求解,搜索结果显示钻床、钻头设备的状态波动水平以及磨叶根出汽侧平面定位基准的加工精度对该工序加工质量将产生直接显著的影响,属于需要重点监控的质量波动源,同时对通过波动扩散路径进行波动传递的其他重要波动源也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关键特征——顶针孔特征的加工质量。以上分析辨识的重要波动源和扩散路径符合实际加工过程和工况,表明波动源辨识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多工序加工 波动扩散 复杂网络 关键节点 波动源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序加工系统的数控夹具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辛健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22期28-30,共3页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夹具会对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效率带来直接影响,可以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文章以多工序加工系统为基本背景,对其中的数控夹具设计展开探讨,分析其应用状况,以期给同行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工序加工 数控技术 夹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汽车前轴多工序加工工装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铁恩 李柯 +1 位作者 刘晓熙 李喜成 《时代汽车》 2017年第8期105-106,共2页
前轴是汽车前桥的主要关键零部件,由于形状复杂、孔位置度要求严格,对机加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利用固定式工装定位装夹在普通铣镗床上,多次定位铣面、钻孔、镗孔、铰孔分工序加工,工序多、多次装夹定位偏差大,生... 前轴是汽车前桥的主要关键零部件,由于形状复杂、孔位置度要求严格,对机加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利用固定式工装定位装夹在普通铣镗床上,多次定位铣面、钻孔、镗孔、铰孔分工序加工,工序多、多次装夹定位偏差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汽车前轴加工定位压紧装置,该装置分为底座和固定座两大部分,固定座通过销轴和螺母锁紧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两组安装孔,选用不同组的孔可以使固定座倾斜相应的角度。利用该装置,前轴一端加工完成后,松开并退出销轴,旋转固定座对准底座上另一组安装孔,将固定座锁定,就可以调用设定好的程序实施对前轴另一端的加工。该装置适应在数控设备上对工件进行多工序的加工,具有结构新颖、定位精确、操作简便、使用高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轴 主销孔 工序加工 数控化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红工夫红茶加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胡静 段波 +5 位作者 何至伟 廖雷 杜佳慧 刘娜 程刚 叶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298,共8页
以四川群体种一芽一叶为原料,通过感官审评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及氨基酸分析仪研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火和足火)工序对川红工夫红茶主要滋味物质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序所得茶样滋味强度轮廓差异显著,从萎凋到... 以四川群体种一芽一叶为原料,通过感官审评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及氨基酸分析仪研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毛火和足火)工序对川红工夫红茶主要滋味物质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序所得茶样滋味强度轮廓差异显著,从萎凋到干燥过程中,川红工夫中酸、咸和苦味强度逐渐降低,甜味强度逐渐升高,鲜味强度值在毛火过程中显著增加(P<0.05),整体上仍呈下降趋势。萎凋阶段对氨基酸的形成影响最为显著,此阶段除GABA、缬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保持在最高水平。揉捻和发酵阶段多数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ECG、EC、EGC含量减少90%,氨基酸也显著下降,茶黄素显著增加(P<0.05)。毛火和足火增加了茶黄素含量,降低了多数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整体上变化不显著。川红工夫加工过程中滋味成分的变化有效降低了茶汤酸、咸和苦味强度,并增加了甜味强度。研究结果为通过调控工序而定向改善川红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红工夫红茶 滋味品质 加工工序 滋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部分工序无序加工的柔性作业车间批量调度方法
6
作者 柳宁 华天标 +1 位作者 王高 陈法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3,共13页
实际的车间调度问题往往具有更高的复杂度,调度算法需要考虑更多的约束条件,因此增加了问题的求解难度。为解决柔性作业车间批量调度场景中不同批次、不同工序之间可以无序加工的难题,进而突破现有车间机器使用率低、同类型机器负载不... 实际的车间调度问题往往具有更高的复杂度,调度算法需要考虑更多的约束条件,因此增加了问题的求解难度。为解决柔性作业车间批量调度场景中不同批次、不同工序之间可以无序加工的难题,进而突破现有车间机器使用率低、同类型机器负载不均衡的难点,文中构建了一种面向部分工序无序加工的柔性作业车间等量分批调度模型。首先,基于广泛使用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提出了一种融合批次、批量和工序排序信息的两段编码结构,采用优先级规则方法获得初始种群,并以最小化完工时间、机器负载均衡率、机器总负荷为优化目标,采用贪心算法求解模型最优值,进而动态构建不同批次的加工路径;然后,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排序,再逐步加入非支配排序过程,以解决多个优化目标函数之间难以同时优化的问题,提高求解效率;最后,以某印刷包装企业的木制品加工车间为例,面向现场作业信息,采用仿真手段实现调度过程。结果表明,与优先级调度规则相比,文中所提方法的完工时间平均缩短了6.6%、机器负载均衡方差平均减小了10.7%,文中所提方法的机器负载均衡方差比遗传算法平均减小了53.3%,从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且该方法可以满足印刷包装企业柔性作业车间的高性能调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序无序加工 批量划分 柔性作业车间 多目标优化 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饮料加工工序及存在的技术问题
7
作者 刘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总结了茶饮料的原料选择、茶叶浸提、过滤澄清、调配、灭菌、包装等加工工序,同时,还讨论了茶饮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茶饮品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
关键词 茶饮料 加工工序 技术问题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不同制茶工序下枸杞芽茶代谢物的变化
8
作者 魏佳仪 米佳 +7 位作者 张波 王思玉 葛鑫宇 金波 罗青 张渌淘 禄璐 闫亚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4,共10页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制茶过程中枸杞芽茶总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不同加工工序下枸杞芽茶的代谢物组成,明确不同工序对枸杞芽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芽原料中总多酚、总黄酮、...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制茶过程中枸杞芽茶总多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不同加工工序下枸杞芽茶的代谢物组成,明确不同工序对枸杞芽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芽原料中总多酚、总黄酮、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3.65±3.15)、(10.68±0.25)mg/g和(5.24±0.52)mg/g,随着漂烫、一次杀青、二次杀青、炒制、提香工序的进行,这些酚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二次杀青后,总多酚、总黄酮、绿原酸含量分别下降19%、29%、27%。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从枸杞芽茶中鉴定出11类594种代谢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生物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等化合物。与枸杞芽原料相比,漂烫、一次杀青、二次杀青、炒制和提香处理分别使270、287、298、295种和298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嘌呤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途径;少量富集在玉米素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等途径。不同工序下枸杞芽茶中的肌苷、高胱氨酸、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异阿魏酸等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些代谢物参与枸杞芽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枸杞芽茶加工过程中营养功效成分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芽茶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加工工序 多酚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关联多工序系统加工质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锐 杜世昌 +2 位作者 任斐 梁鑫光 刘维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9-674,共6页
综合考虑当前工序机器状态和上游工序来料质量,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根据合并迭代的思想建立了关联多工序制造系统的加工质量分析模型,提出了系统质量瓶颈加工工序的判定方法,从系统参数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加工质量的建议;同时,通过对国内某... 综合考虑当前工序机器状态和上游工序来料质量,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根据合并迭代的思想建立了关联多工序制造系统的加工质量分析模型,提出了系统质量瓶颈加工工序的判定方法,从系统参数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加工质量的建议;同时,通过对国内某型号火箭F系列阀门壳体加工系统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序加工 马尔科夫模型 制造系统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存存 姚小华 +4 位作者 方学智 张慧敏 李宝才 王亚萍 王开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2,112,共4页
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 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为4.83 mmol/kg;脱臭油过氧化值最低,为1.36 mmol/kg。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含量以毛油中最高,分别为908.75、21.60、102.31 mg/kg,且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油茶籽油(P<0.05)。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以精炼油中最低,分别为21.750、0.130 mg/kg。脱色和脱臭两道工序是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活性物质 加工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顶黄芽不同加工工序中色泽变化与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晓 张厅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小萍 马伟伟 张娟 李春华 王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1-117,共7页
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制成的蒙顶黄芽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并进行色素成分检测及品质审评,分析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L^(*)a^(*)b^(*)值与各审评因子得分、色素含量、品质总分的相关性,为黄茶闷黄程度及色泽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蒙... 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制成的蒙顶黄芽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并进行色素成分检测及品质审评,分析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L^(*)a^(*)b^(*)值与各审评因子得分、色素含量、品质总分的相关性,为黄茶闷黄程度及色泽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蒙顶黄芽加工过程中的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色彩色差计CR410测定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a^(*)b^(*)值,再与干茶、汤色、叶底得分做显著性分析,与茶色素、叶绿素及品质总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茶L^(*)、a^(*)、b^(*)值与干茶色泽审评得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P<0.01),茶汤L^(*)、a^(*)、b^(*)值与汤色审评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7、0.93,叶底L^(*)、a^(*)、b^(*)值与叶底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7、0.98;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值与茶色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b^(*)值与茶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b^(*)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蒙顶黄芽感官品质与L^(*)、a^(*)、b^(*)值及色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与干茶L^(*)值、汤色L^(*)值、叶底L^(*)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干茶a^(*)b^(*)值、汤色a^(*)b^(*)值、叶底a^(*)b^(*)值及茶色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除干茶a^(*)值外,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本试验表明,就各审评因子及品质总分而言,采用色泽Lab值测定方法可为黄茶色泽与品质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顶黄芽 加工工序 色泽变化 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加工工序及其基本要求 被引量:12
12
作者 年伟 汪永华 邵源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7,共3页
种子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种子加工就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以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改进和提高种子品质,获得具有高净度、高发芽率、高纯度和高活力商品种子的过程,是种子产... 种子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种子加工就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以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改进和提高种子品质,获得具有高净度、高发芽率、高纯度和高活力商品种子的过程,是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为此,针对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中的预清选、干燥、精选、分选、包衣和计量包装等常用的加工工序技术环节展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序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种子产业发展 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 技术处理 物理特性 种子品质 技术环节 计量包装 播种前 发芽率 高纯度 清选 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猪正软鞋面革加工过程中几个主要工序在制品的组织学研究
13
作者 魏世林 韩玉香 刘镇华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17-17,108,共1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北方猪正软鞋面革加工过程中大小液比浸灰碱、多工序加油、多种复鞣剂结合复鞣在制品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小液比浸灰碱、多工序加油、多种复鞣剂结合复鞣是制造猪正软鞋面革的主要技术关键。
关键词 猪皮 鞋面革 加工工序 制品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宰中各工序的加工时间对猪肉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杨合超 《肉类研究》 1989年第1期39-38,共2页
关于影响猪肉质量的因素,各肉联厂在探讨中一般只注意到操作人员、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加工环境以及肉品原料和肉品本身的状况等,而容易忽略加工时间对肉品质量的影响.其实,在屠宰过程中,各工序加工时间是影响肉品质量相当重要的因素之... 关于影响猪肉质量的因素,各肉联厂在探讨中一般只注意到操作人员、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加工环境以及肉品原料和肉品本身的状况等,而容易忽略加工时间对肉品质量的影响.其实,在屠宰过程中,各工序加工时间是影响肉品质量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健康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只要按照正常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时间进行屠宰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质量 肉品质量 屠宰加工 工序加工 加工方法 猪麻 加工环境 环境条件 带菌率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序对香椿芽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佀凤为 黄莉 孔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共5页
研究香椿芽经过不同加工工序处理后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开发香椿产品一般经过杀青、脱苦、高温加热这3道工序,采用5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提取香椿多酚,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 研究香椿芽经过不同加工工序处理后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开发香椿产品一般经过杀青、脱苦、高温加热这3道工序,采用5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提取香椿多酚,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清除率法、亚铁还原能力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香椿产品中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与新鲜香椿相比,经过3个工序,多酚含量累积损失了95.2%,对DPPH·清除率下降了92.0%,对亚铁还原能力下降了72.6%,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下降了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序 香椿芽 多酚含量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汁添加工序对发酵羊乳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窦年旭 缪宇思 +4 位作者 苏成成 马月 赵焕宇 姜瞻梅 侯俊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64,共6页
对比发酵前后添加4%蓝靛果汁对发酵羊乳在4℃下储藏21 d内pH值、持水力、黏度、菌落总数、总酚含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藏第0天时,发酵前后添加蓝靛果汁的发酵羊乳pH值、持水力和总酚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储... 对比发酵前后添加4%蓝靛果汁对发酵羊乳在4℃下储藏21 d内pH值、持水力、黏度、菌落总数、总酚含量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藏第0天时,发酵前后添加蓝靛果汁的发酵羊乳pH值、持水力和总酚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储藏21 d后,发酵后添加蓝靛果汁组的pH值、持水力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添加蓝靛果汁组与对照组,但发酵后添加蓝靛果汁的发酵羊乳乳酸菌活菌数显著低于发酵前添加蓝靛果汁组与对照组(P<0.05);第0天和第21天时,发酵后添加蓝靛果汁的发酵羊乳黏度和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发酵前添加蓝靛果汁组和对照组(P<0.05)。综上,相比于发酵前添加果汁组,发酵后添加果汁组的感官评分更高,更有利于提高发酵羊乳的储藏期间品质,更适合生产优质的发酵羊乳制品。研究的结果可为蓝靛果发酵羊乳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羊乳 蓝靛果汁 加工工序 开菲尔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大茶类加工关键工序及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会敏 陈圆 +2 位作者 李适 刘仲华 黄建安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茶是由茶鲜叶经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一类饮料。杀青、发酵、做青、渥堆、萎凋和闷黄分别是中国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和黄茶的关键加工工序。茶叶关键加工技术通过调控酶促反应、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等影响茶... 茶是由茶鲜叶经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一类饮料。杀青、发酵、做青、渥堆、萎凋和闷黄分别是中国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和黄茶的关键加工工序。茶叶关键加工技术通过调控酶促反应、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等影响茶叶呈香呈味的关键挥发性成分与非挥发性成分,进而影响茶叶风味。相较于种类,各关键风味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对茶叶风味的综合作用更值得关注。茶叶关键风味物质的研究为茶叶数字化、智能化加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大茶类 关键加工工序 香气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智能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加工工序对加工对象水分的要求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强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10期61-61,共1页
1水分控制的重要性 水分控制,就是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控制各种因素,使饲料加工产品的最终水分含量达到生产者的预期目标。影响饲料产品最终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本身的水分含量、粉碎阶段的水分变化、混... 1水分控制的重要性 水分控制,就是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控制各种因素,使饲料加工产品的最终水分含量达到生产者的预期目标。影响饲料产品最终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本身的水分含量、粉碎阶段的水分变化、混合阶段的液体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控制 饲料原料 加工对象 加工工序 水分含量 综合控制 加工产品 饲料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能耗和效率的加工工序排列优化方法研究
19
作者 高历 陈冰 肖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35期1-4,共4页
以加工时间和能耗双目标参数的机械加工工序排列优化为应用对象,提出了一种用于优化加工工序排列组合的组合博弈方法。首先建立加工零件模型、工艺流程,搭建了实验平台,并根据零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能耗,对零件加工的工序... 以加工时间和能耗双目标参数的机械加工工序排列优化为应用对象,提出了一种用于优化加工工序排列组合的组合博弈方法。首先建立加工零件模型、工艺流程,搭建了实验平台,并根据零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能耗,对零件加工的工序进行了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施加合理约束对加工工序组合进行了筛选。基于多目标优化以及博弈理论,采用合作博弈的方法对零件加工工序组合的时间和能耗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收益函数,按照预设的权重比进行博弈均衡,根据综合收益选出了加工工序排列组合的最优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序排列优化 合作博弈 加工时间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海盐加工工序中沉降漂洗设备合并的探索
20
作者 张建平 《苏盐科技》 2005年第3期6-6,20,共2页
简述海精盐生产过程中沉降、漂洗设备合并的方法及使用效果。
关键词 海盐加工 沉降 漂洗 加工工序 合并 设备 海盐 生产过程 使用效果 精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