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下梭鲈苗种驯化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杰 徐杰 张静静 《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前,传统梭鲈鱼的苗种多采用鲜活饵料鱼进行培育和养殖,但投喂活饵料鱼存在病害风险、药物残留量超标等隐患,同时,传统养殖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如何在节约土地的情况下驯化出梭鲈鱼苗是推广梭鲈养殖的瓶颈之一... 目前,传统梭鲈鱼的苗种多采用鲜活饵料鱼进行培育和养殖,但投喂活饵料鱼存在病害风险、药物残留量超标等隐患,同时,传统养殖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如何在节约土地的情况下驯化出梭鲈鱼苗是推广梭鲈养殖的瓶颈之一。本文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口饵料的选择、投喂及驯化、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梭鲈苗种驯化技术,为今后该鱼种进行工厂化驯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苗种驯化 工厂化循环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的水质保持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喻 郭克伶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全封闭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 质保持 工作原理 工艺流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温调节系统在重庆市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中的应用
3
作者 汪政希 李佩原 +5 位作者 郑吉澍 刘弘博 刘阳 蒲德成 李脉 徐名汉 《农业工程》 2023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温恒定是水产养殖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调温环节能耗高及对养殖环境影响大等问题,以重庆市某512 m3的养殖场为例,分析了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螺杆机组+锅炉和空气源热泵+锅... 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温恒定是水产养殖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调温环节能耗高及对养殖环境影响大等问题,以重庆市某512 m3的养殖场为例,分析了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螺杆机组+锅炉和空气源热泵+锅炉4种水温调节方式的设备初投资和长期运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初投资为50.76万元、运行费用为25.82万元,水源热泵初投资为48.21万元、运行费用为16.87万元,均具有较好的长期使用价值。但由于水源热泵在廉价水资源难以获取的地区运行费用较高且维护成本及难度较高,故对于该研究而言,空气源热泵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整体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 温调节 空气源热泵 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循环水养殖系统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康 李秋芬 +2 位作者 崔正国 胡清静 王庆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1,共7页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 为解决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内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问题,选用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续15 d向养殖池及其老化的生物滤池泼洒,以正常生物滤池作为对照,通过监测生物滤池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理化指标及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变化情况,判断老化生物滤池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6 d后,老化生物滤池净化能力开始修复,15 d时对亚硝酸盐、氨氮去除率分别从修复前的28.34%、27.28%提高至47.24%、46.07%,且比对照组去除率略有提高,化学需氧量COD Mn(5.75 mg/L)较修复前(7.28 mg/L)显著降低21.70%(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整个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COD Mn水平下降明显(P<0.05),水体中异养菌数量增多,弧菌数量下降,弧菌占总菌比例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利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实现对老化生物滤池的在线修复,使生物滤池的水质净化能力快速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生物滤池 生物修复 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供给策略对水产养殖废水生物絮团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史明明 刘晃 +3 位作者 龙丽娜 阮贇杰 郭希山 朱松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7-323,共7页
为探究碳源供给策略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生物絮团处理的影响,以水产养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以蔗糖、乙酸钠和甘油为碳源,分别设置不同C/N比梯度(5、10和15)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均存在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在较低C/... 为探究碳源供给策略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废水生物絮团处理的影响,以水产养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以蔗糖、乙酸钠和甘油为碳源,分别设置不同C/N比梯度(5、10和15)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均存在硝化作用和同化作用,在较低C/N比(C/N比为5)时,不同碳源硝化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各系统稳定阶段,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乙酸钠为碳源时,系统达到稳定所需时间较短(4 d),并不受C/N比的影响,而另外2组随着C/N比增加,系统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逐渐减少(均由24 d减少至12 d),且氨氮去除效率逐渐提高。其次,不同碳源和C/N比对生物絮团系统碱度的影响不同,在系统稳定阶段,乙酸钠随着C/N比增加,碱度逐渐升高,且均保持较高的浓度,不适宜水产重复利用,而蔗糖和甘油相对稳定,且均低于200 mg/L。另外,结合生物絮团沉积指数可知,生物絮团的沉降性能对絮团氨氮去除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C/N比时,不同碳源其EPS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随着C/N比增加,不同碳源EPS多糖含量的多少及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 生物絮团 碳源 碳氮比 细胞胞外多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