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剧社:宣传和创造工农大众艺术
1
作者 巧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0,共1页
《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在1936年10月28日第308期中,以专版(第三版)追悼鲁迅先生。在1936年12月8日第314期中,有“纪念鲁迅”栏目,刊登《陕甘成立鲁迅剧社》和《热烈的下士湾》两篇通讯。陕甘成立鲁迅剧社陕甘省群众在鲁迅... 《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在1936年10月28日第308期中,以专版(第三版)追悼鲁迅先生。在1936年12月8日第314期中,有“纪念鲁迅”栏目,刊登《陕甘成立鲁迅剧社》和《热烈的下士湾》两篇通讯。陕甘成立鲁迅剧社陕甘省群众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为着纪念鲁迅先生,特发组织鲁迅剧社。该社于本月十号在省工委开成立大会。大会到会社员廿十余名。通过该社章程及正副主任,并选定编辑委员五人,教育□分科长和各股干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工农大众 正副主任 鲁迅先生 陕甘省 剧社 第三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之心,和着底层人民的脉搏跳动——巴金中短篇小说对工农大众的描写
2
作者 贾玉民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1期15-19,共5页
今年10月17日,是伟大的“人民作家”巴金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他被授予这个光荣的称号,正是对他一生与人民大众心心相连,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奋斗的褒奖。他有强烈的正义感,不能坐视大众的痛苦而无动于衷;他用笔作武器为“现代奴隶”喊... 今年10月17日,是伟大的“人民作家”巴金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他被授予这个光荣的称号,正是对他一生与人民大众心心相连,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奋斗的褒奖。他有强烈的正义感,不能坐视大众的痛苦而无动于衷;他用笔作武器为“现代奴隶”喊冤;他由衷地歌颂人民大众的美德,鼓舞他们为自由、解放、幸福而斗争。他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创作原创,永远是一切正义、进步作家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底层人民 工农大众 脉搏跳动 农民斗争 下层人民 作品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 砂丁 底层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觉醒年代》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敏贤 石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97,共3页
2020年,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热播,该剧在开播之初便获得了广泛关注,高品质的剧作质量让其迅速成为了年度电视剧现象之作,受众群体也随之逐步扩大,不少“95后”新青年表示“边查党史边追剧”。... 2020年,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央视热播,该剧在开播之初便获得了广泛关注,高品质的剧作质量让其迅速成为了年度电视剧现象之作,受众群体也随之逐步扩大,不少“95后”新青年表示“边查党史边追剧”。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内,一批以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工农大众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先行者不断追求文明与进步,积极探索救国之道的热血故事。其中,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的相知相识是剧情主线,毛泽东、陈延年、邓中夏等革命青年的坎坷人生作为剧情辅线。该剧一统众多的人物与繁杂的历史线索,化繁为简,具有丰沛而浓厚的情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历史线索 邓中夏 化繁为简 《新青年》 情感力量 工农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民间化走向的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新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53,共9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中国文学 工农大众 民间化 20世纪 民间话语 思想感情 五四新文学运动 大众文艺 权力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能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3-42,共10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后现代主义文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直接影响的一种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美学和文论的本根,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分社会层级的,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因而要区...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后现代主义文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直接影响的一种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论观点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应该是美学和文论的本根,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分社会层级的,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因而要区别对待。同时,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绝不是"中产阶级化",而是"工农大众化",因此,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在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应该注意为建设新农村和新城市以及构建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以生态美学和身体美学的文论建设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日常生活审美化 工农大众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生态美学 身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红歌文化中的音乐审美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璨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年第1期60-60,共1页
在拥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音乐中,红歌音乐文化从起源到发展虽然不到百年的历史,但红歌音乐文化的内涵却是丰富而深刻的。红歌现象的崛起,随着我国红歌会收视率持续升温,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和中央。
关键词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文化 红歌会 文明传承 美学思想 音乐作品 大媒体 艺术格调 工农大众 接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的终结与作家身份的重建 被引量:4
7
作者 葛红兵 郜元宝 宋红岭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作家身份 工农大众 现代写作 启蒙文学 终结 左翼文学 “东方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平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模式化辨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共3页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它的功绩与不足都很鲜明。从整体考察会发现其具有模式化的特征,体现在电影观念、电影体制、电影题材分类、电影叙事、电影文化等方面,依据电影本性及规律,逐一概要评述...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它的功绩与不足都很鲜明。从整体考察会发现其具有模式化的特征,体现在电影观念、电影体制、电影题材分类、电影叙事、电影文化等方面,依据电影本性及规律,逐一概要评述,列其优劣,指明"十七年"电影模式具有历史局限性语境下的合理性与反常性,两者相悖又相辅,勾画了一道奇丽的电影图景。本文试图以史为鉴,取精华、弃糟粕,为当今中国建构良性、持久的电影事业与电影产业结构提供某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模式化 电影观念 电影体制 类型化 工农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文艺创作与文艺思想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克贵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2-28,共7页
陶行知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他教育家的盛名,直到现在还没有很好地研究,或者说研究的还不多。实际上,在他三百多万字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文艺思想,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作品。搞清这个问题,对于全面认识... 陶行知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他教育家的盛名,直到现在还没有很好地研究,或者说研究的还不多。实际上,在他三百多万字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文艺思想,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作品。搞清这个问题,对于全面认识陶行知,了解其思想体系是有好处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做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文艺思想 文艺创作 文学作品 教育家 诗歌 文化 工农大众 民族解放 全面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长篇小说《大地》中的主要人物
10
作者 闫继承 《沈阳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3期77-79,共3页
反映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原译名《大地上的房子》the houseon the earth)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三十年代完成的.该书由《大地》(1931)、《儿子》(1932)、《分家》(1935)三部分组成.赛珍珠“因其杰出的传纪作... 反映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原译名《大地上的房子》the houseon the earth)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三十年代完成的.该书由《大地》(1931)、《儿子》(1932)、《分家》(1935)三部分组成.赛珍珠“因其杰出的传纪作品”①而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 主要人物 赛珍珠 美国女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 阿兰 叙述语言 史诗性 中国农村 工农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曾参加制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工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季如迅 《郭沫若学刊》 1988年第3期70-,共1页
不久前,我在鉴定文物资料时发现,郭沫若在建国前后,曾积极参加了由新政协第六小组负责的制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由于此事鲜为人知,特撰文加以介绍。 一、身体力行投稿设计国旗图案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第六小... 不久前,我在鉴定文物资料时发现,郭沫若在建国前后,曾积极参加了由新政协第六小组负责的制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由于此事鲜为人知,特撰文加以介绍。 一、身体力行投稿设计国旗图案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第六小组负责拟订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组长是著名教育家马叙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旗 新政协 工农大众 文物资料 副主任 小组工作 英一 欧阳予倩 下衬 乐队演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鲁迅,做文字改革的“招潮者”
12
作者 筠涛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54-57,共4页
鲁迅先生主张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拉丁化。他生前关于文字改革的一系列论述和革命实践,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论及文字改革的文章,比较集中地发表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五年,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当时蒋介... 鲁迅先生主张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拉丁化。他生前关于文字改革的一系列论述和革命实践,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论及文字改革的文章,比较集中地发表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三五年,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当时蒋介石在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发起所谓“新生活运动”,提倡“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鼓吹尊孔读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新生活运动 三十年代 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 革命实践 工农大众 维持现状 文字改革 反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与艺术的联袂:左翼电影运动的斗争经验
13
作者 单啸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3,共6页
左翼电影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1932—1937年)民族危亡之际,文艺工作者的一场社会自救运动,之所以称其为自救,是因其发生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左翼电影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动担负起民族独立的... 左翼电影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1932—1937年)民族危亡之际,文艺工作者的一场社会自救运动,之所以称其为自救,是因其发生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左翼电影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动担负起民族独立的重任和阶级解放的使命,以其锐意进取、不断求索、兼容并蓄的斗争精神在国内外双重势力压迫下,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开辟了新式道路,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声音,表达了工农大众的呐喊。它不仅创作了一批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产生了一批极具斗争性和理论性的文献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运动 文艺工作者 兼容并蓄 工农大众 文献著作 政治与艺术 斗争性 阶级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坷曲折的创作道路——浅析丁玲一九三六年以前的小说创作
14
作者 傅荫先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46-51,共6页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坎坷曲折的创作道路,历史地证明了她始终是朝着革命方向大踏步地迈进着.她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队伍中间.她是经历过许许多多严峻考验的忠诚于党的文艺路线的勇敢战士.
关键词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创作道路 小说创作 作品 革命与恋爱 工农大众 小资产阶级 丽嘉 普罗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鲁迅文学革命的着眼点
15
作者 李绍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92-94,共3页
鲁迅从事文学革命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始终是围绕着改革“国民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国民性”,即指与其他民族相对照而突出表现出来某些差异的,本民族全体成员所普遍存在的一些精神特性。中国的“国民性”,就是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 鲁迅从事文学革命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始终是围绕着改革“国民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国民性”,即指与其他民族相对照而突出表现出来某些差异的,本民族全体成员所普遍存在的一些精神特性。中国的“国民性”,就是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某些特点。鲁迅最早提出“国民性”问题,还是早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精神胜利法 救国救民 个性主义 至论 在酒楼上 破恶声论 《孔乙己》 工农大众 吕纬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1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7年第1期48-51,共4页
我们武汉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20年春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董必武亲自创办的。这所学校为传播马列主义,为我党早期的建设和大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信... 我们武汉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20年春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董必武亲自创办的。这所学校为传播马列主义,为我党早期的建设和大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信仰马列主义,密切联系工农大众,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志士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解放事业 工农大众 革命传统教育 董必武同志 陈潭秋 共产主义理想 农民自卫队 革命道路 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与启示
17
作者 刘季华 《郭沫若学刊》 1989年第2期46-51,共6页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中写于1919—1920年的篇什可以说是在《草叶集》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郭沫若对《草叶集》的吸收是自觉的。因为他认识到五四文学的世界性和强烈的反...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中写于1919—1920年的篇什可以说是在《草叶集》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郭沫若对《草叶集》的吸收是自觉的。因为他认识到五四文学的世界性和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他相信一种文学体裁的变革可以从别的先进民族传来,因此,他着重吸取惠特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和崭新的诗形、诗风。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五四新文学作为一种启蒙主义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叶集》 启蒙主义 浪漫主义诗人 诗形 《女神》 特曼 工农大众 自由体 新诗集 格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关于描写小资产阶级的主张不容否定
18
作者 齐忠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4-80,共7页
在一九二八年开始的“革命文学”的论争中,茅盾先后发表了《欢迎〈太阳〉》(1928.1)、《从牯岭到东京》(1928.10)、《读〈倪焕之〉》(1929.5)、《关于“创作”》(1931.9)等文章。主要就“革命文学”论争所涉及的如何评价五四文学革命、... 在一九二八年开始的“革命文学”的论争中,茅盾先后发表了《欢迎〈太阳〉》(1928.1)、《从牯岭到东京》(1928.10)、《读〈倪焕之〉》(1929.5)、《关于“创作”》(1931.9)等文章。主要就“革命文学”论争所涉及的如何评价五四文学革命、评价鲁迅,如何看待创造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从牯岭到东京 倪焕之 革命文艺 工农大众 民主主义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智识阶级 蒋光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提要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
作者 汤逸中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7期21-22,共2页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北伐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工农武装斗争的旗帜,单独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国民党实行清党大屠杀,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工农大众和小资产阶级,需要从革命文学中了解前途,鼓舞斗争信心。这是背景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北伐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工农武装斗争的旗帜,单独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国民党实行清党大屠杀,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工农大众和小资产阶级,需要从革命文学中了解前途,鼓舞斗争信心。这是背景之一。1928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运动 工农大众 革命作家 文艺大众 低潮时期 大众文学 文化“围剿” 历史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论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兼及它的现实意义
20
作者 王西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1-27,45,共8页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问题,虽未作系统的专论,但将散见于他著述中的这方面的观点联系起来,其看法是自成体系的、全面的、辩证的。今天重温这些论述,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真实性、倾向性以及...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问题,虽未作系统的专论,但将散见于他著述中的这方面的观点联系起来,其看法是自成体系的、全面的、辩证的。今天重温这些论述,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真实性、倾向性以及二者的关系,有很大的助益,对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也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倾向 第三种人 而已集 艺术形象 工农大众 艺术构思 且介亭杂文末编 欣赏习惯 生活本质 田园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