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测度及实证分析
1
作者 王汉斌 李春鹏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而泉州工农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依然严重存在。本文论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关系以及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 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而泉州工农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依然严重存在。本文论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关系以及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比三个主要指标,并对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测度分析,提出了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机理和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测度分析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由工业反哺农业向工农业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被引量:7
2
作者 曹俊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28,共5页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需要实施的一项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工业欠账论、农业弱质性理论和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等,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但是,...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需要实施的一项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工业欠账论、农业弱质性理论和农业多功能性理论等,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但是,工业反哺农业只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则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应当及时实现由工业反哺农业向工农业协调发展战略转变,通过农业产业化、城市企业下乡和新型城镇化等途径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反哺农业 反哺理论 工农业协调发展 战略转变
全文增补中
产业链相互驱动 工农业协调发展
3
作者 刘根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3,共3页
产业链相互驱动工农业协调发展○刘根旺近几年,芮城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芮城实际,具有芮城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这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既抓农业现代化建设,又抓工业现代... 产业链相互驱动工农业协调发展○刘根旺近几年,芮城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芮城实际,具有芮城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这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既抓农业现代化建设,又抓工业现代化建设,农工并举,实行工农业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 产业链 工农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统筹工农业协调发展
4
作者 侯春福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36期83-85,共3页
如今我国存在化肥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发生,与此同时,在农业灌溉过程中还消耗了大量水资源,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本文对一种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为主要技术的农业发展模式展开了研... 如今我国存在化肥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发生,与此同时,在农业灌溉过程中还消耗了大量水资源,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本文对一种以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为主要技术的农业发展模式展开了研究。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农作物进行定量营养和水分的供应,从而进一步提高肥料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了农作物产量。除此之外,将经过过滤后的沼肥沼液采取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可以充分发挥出农村禽类、畜类的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作用,实现变废为宝,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工业生产排放的一氧化碳也可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在农作物生产中发挥作用,可以将一氧化碳通过温室大棚为农作物提供碳源。加大力度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还可以促进聚氯乙烯的消化,避免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对氯碱行业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此外,通过对滴灌设备的租赁和对废弃设备的回收再利用,可以拉动内需,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闭环,实现了对工业农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统筹 工农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工农业关系
5
作者 康云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7,共7页
作者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开始步入第二阶段(中级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上,工农业关系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工农业的发展都应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农业与工业的联系主要通过产品的平等交换来实现,从宏观上调整好二者的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工农业关系 农业劳动生产率 工农业协调发展 农业劳动力 工业发展 工农业发展 平等交换 我国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农城乡必须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6
作者 詹武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10,共10页
工农城乡必须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詹武近年来,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问题的症结,正象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驱使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往往从农... 工农城乡必须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詹武近年来,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问题的症结,正象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驱使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协调发展 城市化模式 农村工业化 非农化 农业生产 社会主义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现代化 农业劳动力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政策与粮食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国华 《福建农业科技》 1995年第S1期27-31,共5页
解决福建粮食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几年来全省各有关方面对我省粮食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大致形成三种看法:一是“立足本省为主,适当调进为辅”;二是“确保口粮,饲料粮实行大进大出”;三是“甩掉粮食自给包袱,轻装快步前进”.本文认为粮食... 解决福建粮食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几年来全省各有关方面对我省粮食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大致形成三种看法:一是“立足本省为主,适当调进为辅”;二是“确保口粮,饲料粮实行大进大出”;三是“甩掉粮食自给包袱,轻装快步前进”.本文认为粮食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我省必须牢固树立“立足本省为主,适当调进为辅,积极发展生产,努力提高自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粮食发展 粮食生产 粮食问题 基金制度 粮食总产 工农业协调发展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 农业 面临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张振宇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17,20,共3页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张振宇对改革开放后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下简称珠三角)的农业发展,当前议论颇多,看法不一。这些问题,涉及到珠三角农业的地位、布局结构和今后发展方向,带有根本性,值得重视研究。一、对...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张振宇对改革开放后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下简称珠三角)的农业发展,当前议论颇多,看法不一。这些问题,涉及到珠三角农业的地位、布局结构和今后发展方向,带有根本性,值得重视研究。一、对珠三角当前农业形势的看法。应当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农业发展 珠三角 粮食生产 工农业协调发展 农业资源 国民经济 农产品 农村城镇化 种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共品贡献度的经验分析:以江苏省农业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普 《农业科学研究》 2010年第3期7-12,15,共7页
通过对江苏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公共品对农业产出及其总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对农业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与农业基本投入要素的贡献大体相当;... 通过对江苏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公共品对农业产出及其总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对农业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与农业基本投入要素的贡献大体相当;在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中,公共品的贡献率达到75%.因而,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供给 农业发展源泉 工农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运作及其启迪
10
作者 郑有贵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国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农业科研 生产要素 农村城镇化 工农业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工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推动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
11
作者 倪自银 《江苏农机化》 1997年第6期8-9,共2页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飞跃的经营体制,是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农业和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是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飞跃的经营体制,是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农业和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是促进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的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况,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具体可从以下三点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村经济 乡镇企业 产业链 “龙头”企业 产业化方向 工农业协调发展 规模化经营 农村工业 农业比较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改革和德国的工业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德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6-60,共5页
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首先是工农业之间的协调。德国是19世纪实现工业化最迅速的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工业化是在农业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工业化同时,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工农业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整个国民... 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首先是工农业之间的协调。德国是19世纪实现工业化最迅速的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工业化是在农业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的;与工业化同时,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工农业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本文主要论述农业改革和工业化的关系,农业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条件,工业又怎样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工农业之间是怎样协调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改革 工业化 现代化 农业劳动力 工农业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 农民 德国农业 粮食市场 农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新探
13
作者 丁文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93-97,共5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国民经济基础 农业基础地位 非农产业 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农产品 发展中国家 工农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火计划在实践中发展
14
《中国农村科技》 1995年第4期53-53,共1页
为迎接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宣传星火计划的成就,上一期我们刊出了《“星火计划”的含义和任务》,从本期起,特辟“星火天地”专栏,陆续介绍星火计划的有关知识,请您注意阅读,以便参加明年本刊将举办的“星火计划知识竞赛”。
关键词 星火计划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乡镇企业 规模效益 工农业协调发展 市场走向 区域综合开发 适应市场 经济发达地区 区域性支柱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要逐步迈上商品经济的轨道——兼论温州农村工业化与粮食生产的矛盾
15
作者 何荣飞 《商业经济与管理》 1988年第4期12-14,共3页
近年来,温州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与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由于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生产,从原料来源到产品的用途,绝大多数与农业无关,因而家庭工业的发展没有带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反,在家庭工业发达的地方,粮田... 近年来,温州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与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由于温州农村家庭工业的生产,从原料来源到产品的用途,绝大多数与农业无关,因而家庭工业的发展没有带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反,在家庭工业发达的地方,粮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抛荒现象也时有发生。务农劳动力的素质弱化,青壮年都去从事工副业生产,在田间劳动的是“3861”部队(妇女、儿童组成的队伍)。总之,农村工业化与粮食生产出现了逆向发展的趋向。如果让农村工业化与粮食生产逆向发展的趋势发展下去,势必会损害农业的基础地位,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失调。强化农村基础,把粮食生产促上去,使工农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农村工业化 基础地位 农村家庭工业 农村产业结构 工农业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 粮食收购 粮食产量 农业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雄致富之路
16
作者 陈枫 范英 《学术研究》 1987年第5期40-46,共7页
我们认为南雄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找到了全面建设具有本山区特色的正确路子。这就是在县委的领导下,以地方国营经济为骨干,黄烟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线,区域性专业化生产为基地,对口、重点引进科技设备为手段,带动了轻工、乡镇... 我们认为南雄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找到了全面建设具有本山区特色的正确路子。这就是在县委的领导下,以地方国营经济为骨干,黄烟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线,区域性专业化生产为基地,对口、重点引进科技设备为手段,带动了轻工、乡镇企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 全面建设 工农业协调发展 乡镇企业 国营经济 区域性 专业化生产 山区特色 集体经济 轻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