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记忆训练提升幼儿流体智力表现 被引量:22
1
作者 彭君 莫雷 +3 位作者 黄平 周莹 王靖 昂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98-1508,共11页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工作记忆训练能提高成人、儿童的流体智力成绩,然而这种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训练确有成效,那么这种训练效果能否长期保持?为此,本研究选择了幼儿园4~5岁幼儿进行工...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工作记忆训练能提高成人、儿童的流体智力成绩,然而这种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训练确有成效,那么这种训练效果能否长期保持?为此,本研究选择了幼儿园4~5岁幼儿进行工作记忆训练任务,考察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的提升及保持效应。实验中设立3个组:实验组、控制1组和控制2组。实验组采用单个空间n-back的工作记忆游戏程序进行训练,控制1组采用“水果忍者”的游戏程序进行训练,两组进行游戏训练的时间均为14天,每天15min;控制2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结果发现,训练后实验组幼儿被试的流体智力成绩明显优于两个控制组,在6个月后再进行测试,这种优势仍然保持。本研究结果表明,n-back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流体智力成绩,并且这种训练效果具有持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刷新功能 流体智力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正威 张璞 恽晓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化工作记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工作记忆及大脑功能激活的影响。方法 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训练组,10名健康成年被试作为正常对照组。训练组接受4周工作记忆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训练前及训练后各被试均接受认知心理行... 目的研究计算机化工作记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工作记忆及大脑功能激活的影响。方法 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训练组,10名健康成年被试作为正常对照组。训练组接受4周工作记忆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训练前及训练后各被试均接受认知心理行为测验和神经影像学测验(任务态f MRI)。结果工作记忆训练可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工作记忆、流体智力及注意力水平(P<0.001);工作记忆训练可改善异常功能激活模式并使功能激活网络发生重组。结论工作记忆训练可作为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工作记忆训练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激活 流体智力 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对认知功能和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春雷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3-1011,共9页
工作记忆训练成为近年来提升个体认知绩效的一种有效方式。工作记忆训练主要是指采用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刷新任务以及各种复杂工作记忆任务在计算机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训练能提升工作记忆、流体智... 工作记忆训练成为近年来提升个体认知绩效的一种有效方式。工作记忆训练主要是指采用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刷新任务以及各种复杂工作记忆任务在计算机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训练能提升工作记忆、流体智力、抑制、注意、阅读和数学等认知功能。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训练引起大脑额-顶区域激活减弱,而皮层下结构包括纹状体和尾状核区域的激活增强;工作记忆训练减少了大脑灰质的数量,增强了大脑白质的功能连通性;工作记忆训练引起尾状核上多巴胺受体的变化。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研究设计、被试人群、研究手段上进一步确认和扩展工作记忆训练的有效性和内在认知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训练 认知训练 迁移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差异对工作记忆训练迁移效果的调节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祖德 段懿行 王穗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2-1030,共9页
本研究考察了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对工作记忆训练迁移效果的影响。采用前后测设计,以视觉和听觉双任务n-back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训练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积极对照组采用阅读任务进行训练。结果发现积极控制组的流体智力水平在基... 本研究考察了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对工作记忆训练迁移效果的影响。采用前后测设计,以视觉和听觉双任务n-back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训练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积极对照组采用阅读任务进行训练。结果发现积极控制组的流体智力水平在基线与后测之间无显著变化;而训练组流体智力水平在后测时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提高,且工作记忆训练提升量越大的个体其流体智力改善越大。说明认知训练有效迁移到了流体智力水平的改善上。我们还发现流体智力基线水平调节了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水平的迁移,即工作记忆训练提升量越大,流体智力改善值越大,对于那些流体智力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改善的效果更大。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工作记忆训练提升量及两者的乘积共同影响了流体智力改善值。这一结果表明个体差异如流体智力基线水平可以调节工作记忆训练对流体智力水平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流体智力 个体差异 迁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记忆训练对认知功能及相关脑电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静 何昊 +6 位作者 张星星 弋净 关青 罗跃嘉 陈璐 郭单妮 张浩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99-605,共7页
目的:探讨侧重于不同工作记忆成分的训练程序对认知功能和相关脑电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大学生,随机匹配分为3个工作记忆训练组和1个对照组(n=12)。训练组分别接受侧重工作记忆的更新、容量与视觉辨认能力的认知训练,训练持续10d(3... 目的:探讨侧重于不同工作记忆成分的训练程序对认知功能和相关脑电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大学生,随机匹配分为3个工作记忆训练组和1个对照组(n=12)。训练组分别接受侧重工作记忆的更新、容量与视觉辨认能力的认知训练,训练持续10d(30 min/d)。所有被试在训练前后用认知功能量表评估工作记忆、言语记忆、视空间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表现,用n-back任务评估工作记忆的正确率、反应时与效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评估执行n-back任务时的P2、P3脑电成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更新组的短时言语记忆(AVLT-2)得分更高,1 back和2-back任务效率更高,在1-back.上的P3波幅更大(均P<0.05)。三个训练组间比较显示,更新组较容量组的工作记忆和短时言语记忆(AVLT-2、AVLT-3)得分更高,1-back任务正确率更高(均P<0.05);更新组较视觉辩认组的短时言语记忆(AV-LT-2)得分更高,1-back任务效率更高(均P<0.05);容量组较视觉辨认组在1-back.上的P2波幅更小、P3波幅更大(均P<0.05)。结论:侧重工作记忆更新的训练对提高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成绩的效果优于侧重容量和视觉辨认的训练,且在脑电特征上有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N-BACK 脑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者工作记忆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薛翠萍 恽晓平 +2 位作者 张一 姚球近 牛秀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者的训练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例伴工作记忆障碍的脑损伤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训练组使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进行为期4周的工作记忆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康...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者的训练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例伴工作记忆障碍的脑损伤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训练组使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进行为期4周的工作记忆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数字顺/倒背、空间顺/倒背、n-back测试及日常生活记忆调查问卷评定。结果训练组各项测试结果除数字正背外,均较对照组提高(Z〉2.014,P〈0.05),日常生活记忆问卷评分改善(Z=1.970,P=0.049)。结论工作记忆系统训练可以提高脑损伤患者记忆水平,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记忆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系统 脑损伤 工作记忆 日常生活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迁移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薛翠萍 恽晓平 +3 位作者 张黎明 赵茹莲 薛翠红 刘爱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思维能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迁移效应。方法:将28例患有工作记忆障碍的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4)和对照组(n=14)。训练组患者参与4周的工作记忆训练,训练内容采用“工作记忆训...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思维能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迁移效应。方法:将28例患有工作记忆障碍的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4)和对照组(n=14)。训练组患者参与4周的工作记忆训练,训练内容采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数字/空间记忆广度测试、n-back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瑞文推理测试、选择反应时测验、Stroop测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3版等进行训练疗效及转移效应评定。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差值,并对工作记忆与日常生活记忆、思维、注意等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训练组在所有的测试项目中较训练前均有提高(P<0.05);对照组只有数字正背较训练前有提高;(2)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3版中训练后成绩训练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3)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瑞文推理测验中训练组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4)在Stroop测验、选择反应时测验中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5)工作记忆成绩训练前后差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总应答数、RBMT量表分及记忆指数、瑞文推理测验得分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19—0.650,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工作记忆与选择反应时、Stroop测验相关系数范围为﹣0.002—0.258(P>0.05)。结论:工作记忆强化训练疗效可以向日常生活记忆抽象思维推理能力迁移,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水平思维概括能力,但向注意力迁移作用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脑损伤 迁移效应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诱发的神经可塑性——基于系列fMRI实验的脑区分布递减时空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幸明 付彤 +6 位作者 刘昌 张宾 伏云发 李恩泽 ZHANG Jian 陈盛强 党彩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74,I0002-I0005,共24页
工作记忆训练(Working Memory Training,WMT)诱发神经可塑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晰。为探索WMT改变正常人群大脑功能的时空特性,以"扩展的智力顶额整合理论"和"神经效率假说"为依据,采用逐层递进的5种方法,分6个步... 工作记忆训练(Working Memory Training,WMT)诱发神经可塑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晰。为探索WMT改变正常人群大脑功能的时空特性,以"扩展的智力顶额整合理论"和"神经效率假说"为依据,采用逐层递进的5种方法,分6个步骤来查究近20年来正常人群WMT的37篇fMRI文献。第一步,用叙述性综述、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法比较脑区激活模式和脑网络功能连接在WMT前后发生的改变,发现WMT改变了大脑的5个联合区、7个宏观区和3个子区。其中,额上回、顶下小叶和扣带回这3个子区各自激活减弱的报道文献数量多于其激活增强的,且这种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步,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对其中26篇开展元分析,发现大脑的3个子区激活减弱水平在WMT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额中回(BA6和8)、额上回(BA6)和前扣带回(BA24和32)。第三步,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提出WMT脑区分布递减时空模型,产生5个结果和讨论。第四步,采用非参数检验进一步追踪WMT效应的调节因素,发现训练的任务类型和时间分别对脑区激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五步,针对正常人群WMT诱发神经可塑性的时空特性,得出3个结论:第一, WMT改变了正常人群相应脑区的神经活动,表现为减弱或增强,但减弱更加突出,且更新和较短时间的WMT倾向于诱发较多减弱;第二,这些神经活动变化主要发生在额顶叶联合区,但也包括分别以颞叶、枕叶、扣带回及纹状体为主的联合区,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整脑功能联合。这体现了WMT诱发神经可塑性的空间特性,且符合"扩展的智力顶额整合理论";第三,额中回、额上回、顶下小叶和扣带回(尤其前扣带回)这4个子区在激活减弱水平上重点展示了WMT神经可塑性的时间特性,且符合"神经效率假说",恰好体现出"聪明的大脑更懒惰"。第六步,指出WMT诱发神经可塑性的未来研究可能关注脑可塑性中的低活跃性、辨析额中回、额上回、顶下小叶和扣带回(尤其前扣带回)这4个子区在激活减弱水平上体现的时间特性、找寻训练减弱或增强大脑活动的综合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神经可塑性 脑区分布递减时空模型 额中回 额上回 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工作记忆训练在认知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戚卉妍 梁俊杰 +3 位作者 林强 王玉珏 欧海宁 郭媛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计算力、时间及空间定向力、执行力、语言理解和表达、逻辑等方面,属于人类大脑的能力[1]。由于脑损伤、脑退化等多种原因导致上述一种或多种认知能力发生障碍,称为认知功能障碍[2]。认知功能障碍常带来一系列不良...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计算力、时间及空间定向力、执行力、语言理解和表达、逻辑等方面,属于人类大脑的能力[1]。由于脑损伤、脑退化等多种原因导致上述一种或多种认知能力发生障碍,称为认知功能障碍[2]。认知功能障碍常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影响患者语言言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情绪的恢复,降低整体康复疗效[3]。因此,对认知功能的干预成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4—6]。近年来,越来越多对认知功能训练的研究转向对核心能力(core ability)的训练,如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执行力(executive)等[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大脑 工作记忆训练 认知干预 信息加工 计算力 执行力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能力的改善:针对工作记忆训练的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丽月 严超 邓赐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6-1589,1711,1712,1713,1714,共18页
工作记忆训练指针对工作记忆各成分进行的训练,以实现个体记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提升。该领域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试图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个体的数学能力。然而回顾过往的研究,发现研究所关注的数学能力类型... 工作记忆训练指针对工作记忆各成分进行的训练,以实现个体记忆与其他认知能力的提升。该领域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试图利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个体的数学能力。然而回顾过往的研究,发现研究所关注的数学能力类型、针对的被试人群、使用的方法、结论等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没有系统性综述专门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数学能力有关的工作记忆训练方式,然后结合元分析,从数感、运算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三个方面,分别回顾归纳工作记忆训练对数学能力的提升作用。具体而言,尽管研究数量相对有限,工作记忆训练可能有效改善数感,其效应量为中等(Cohen’s d=0.51);而可能无法有效改善运算和数学推理能力,它们的效应量小(运算:Cohen’s d=0.04;数学推理:Cohen’s d=-0.06)。此外,训练目标类型与训练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数学能力 数感 运算 数学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潘东旎 李雪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7-1543,共17页
随着工作记忆缺损与各类精神疾病的关联被逐渐阐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记忆训练能否作为干预手段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当前,在对ADHD、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和自闭症患者进行的工作记忆训练中发现了训练近迁移、远迁移以... 随着工作记忆缺损与各类精神疾病的关联被逐渐阐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记忆训练能否作为干预手段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当前,在对ADHD、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和自闭症患者进行的工作记忆训练中发现了训练近迁移、远迁移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的相应证据,以及直接(通过提升工作记忆能力起效)和间接(通过提升其他关联能力起效)两条效益路径。此外,一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训练范式应当就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训练的一般成分(即受训的核心加工过程),训练的疾病特异成分(例如情绪工作记忆训练);以及训练的辅助性成分(例如动机、策略、慢波睡眠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适用不同精神疾病的训练范式与程序,促进工作记忆训练的定制化,并且通过完善评估手段进一步澄清工作记忆训练在病患中的效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精神疾病 干预 效益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性工作记忆训练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反刍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蕾 欧绮婷 +1 位作者 王优 杨雪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究情绪性工作记忆(EWM)训练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反刍思维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56例[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得分≥14分],随机分入EWM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3)。采用字符数字广度测试中文版、反刍思维量表(RRS... 目的:探究情绪性工作记忆(EWM)训练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反刍思维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56例[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得分≥14分],随机分入EWM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3)。采用字符数字广度测试中文版、反刍思维量表(RRS)评估工作记忆能力、反刍思维,采用情绪性双n-back程序对EWM训练组进行12次训练,对照组暂时不做处理,实验结束后给予常规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后,EWM训练组的字符数字广度正确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EWM训练组干预后的BDI-Ⅱ及RRS总分、症状反刍、强迫思考维度得分均低于基线,对照组的BDI-Ⅱ得分低于基线(均P<0.05);EWM训练组干预前后的字符数字广度正确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BDI-Ⅱ得分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情绪性工作记忆训练可提高抑郁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改善反刍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性工作记忆训练 抑郁 反刍思维 双nb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工作记忆训练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权辉 周天翔 +1 位作者 刘伟志 朱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独或联合工作记忆训练(2-back任务)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军校医学生的认知和学业成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名军校医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人,分别行20 min 1.5 mA tDCS并2-back任务训练(...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独或联合工作记忆训练(2-back任务)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军校医学生的认知和学业成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名军校医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人,分别行20 min 1.5 mA tDCS并2-back任务训练(联合组)、tDCS伪刺激并2-back任务训练(2-back组)和20 min 1.5 mA tDCS并小说阅读(tDCS组),干预4周,每周3次。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抑制功能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抑制功能反应时较干预前降低[(801.27±91.21)ms vs(883.52±73.18)ms,P=0.028,G2=0.210],正确率较干预前提高[0.98±0.02 vs 0.96±0.04,P=0.005,G^(2)=0.341]。tDCS组和2-back组干预前后的抑制功能反应时及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反应时效果量(G^(2)=0.167)>2-back组。结论tDCS可以提升军校医学生的抑制功能。联合使用tDCS与2-back任务对于抑制功能的提升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工作记忆训练 工作记忆 抑制(心理学) 军校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训练效果是安慰剂作用的结果吗?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心 宋锦涛 +1 位作者 应荣华 周仁来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工作记忆训练能够提高智力获得了若干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质疑智力的提高可能是"安慰剂"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安慰剂效应在工作记忆训练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实验一中采用公开/不公开实验预期的方式招募被试... 工作记忆训练能够提高智力获得了若干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质疑智力的提高可能是"安慰剂"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安慰剂效应在工作记忆训练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实验一中采用公开/不公开实验预期的方式招募被试。对两组被试进行单次训练,考察了被试前测、后测作业成绩的变化。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延长训练时间进一步考察了被试的作业成绩是否受到招募方式或训练次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前后测作业成绩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训练次数对被试作业成绩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招募方式对工作记忆训练结果无显著影响,没有表现出安慰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流体智力 安慰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改善抑郁倾向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HRV证据 被引量:29
15
作者 彭婉晴 罗帏 周仁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61,共14页
根据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贝克抑郁量表(BDI-Ⅱ-C)的得分情况招募健康被试20例,抑郁倾向被试40例,以自愿参加的分组方式将抑郁倾向被试分为工作记忆刷新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训练组进行为期20天的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照... 根据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贝克抑郁量表(BDI-Ⅱ-C)的得分情况招募健康被试20例,抑郁倾向被试40例,以自愿参加的分组方式将抑郁倾向被试分为工作记忆刷新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训练组进行为期20天的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照组不做处理。记录各组被试在前后测的刷新功能以及在情绪调节任务中量表的得分情况,并收集各组被试在5种实验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HRV)的频域指标值,结果发现:前测时抑郁倾向个体的HF-HRV显著低于健康个体的平均水平。经过工作记忆训练,后测的抑郁倾向训练组在情绪调节任务中的HF-HRV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贴近健康对照组的水平,并与抑郁倾向对照组分离。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刷新训练能够使抑郁倾向大学生的HRV活动更接近健康被试的HRV活动,表明抑郁倾向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倾向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 情绪调节能力 心率变异性(H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APP的双维n-back训练的认知与情绪效益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东旎 王道湍 李雪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5-1119,共15页
工作记忆训练的训练获益能够迁移至与工作记忆相关的各项基础认知活动中去。基于情绪认知控制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密切关联,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情绪性双维n-back训练,并且验证利用手机APP搭载训练任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PP的短期双... 工作记忆训练的训练获益能够迁移至与工作记忆相关的各项基础认知活动中去。基于情绪认知控制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密切关联,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情绪性双维n-back训练,并且验证利用手机APP搭载训练任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PP的短期双维n-back训练能够使个体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活动记忆任务、数字转换任务、Stroop任务上的成绩产生相较控制组更大的进步,表明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工作记忆的容量和中央执行功能。然而,基于不同情绪材料的训练(中性、负性、正性)在各类迁移上差异不大。短期训练无法迁移到情绪Stroop任务中,即无法产生特异的情绪控制上的效益。双维n-back任务通道单一,且搭载于手机APP,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将情绪材料单纯地糅合进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价值与意义须被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训练 双n-back 迁移 情绪工作记忆 情绪工作记忆训练 手机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冉光明 李睿 张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79-1988,共10页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2)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2)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3)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足,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动态面孔 情绪 注意偏向 工作记忆训练 ERP 和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