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1
作者 阳富强 李皓腾 +1 位作者 高云 安百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244,250,共6页
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因素对实验室本质安全的影响及个人不安全行为诱发机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为理论框架,提出包含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路径,构建完整的JD-R模型。通过对某高校192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AMOS数据... 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心理因素对实验室本质安全的影响及个人不安全行为诱发机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为理论框架,提出包含中介效应的研究假设路径,构建完整的JD-R模型。通过对某高校192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AMO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业需求作为损耗因素负向影响实验室安全管理,学习资源作为激励因素正向影响实验室安全管理。基于此,提出了“降损增激”双过程提升策略,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不安全行为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损耗因素 激励因素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互动”与“人机互动”对博士后工作幸福感影响的研究——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理论视角
2
作者 张佳 周梦如 刘智慧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9,I0006,共12页
数字赋能为学术研究带来新机遇,AI科研工具成为除导师外另一大影响博士后工作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理论视角,基于Nature“全球博士后”2023年数据库调查数据,探讨与导师的人际互动和与AI的人机互动这两种工作资源与... 数字赋能为学术研究带来新机遇,AI科研工具成为除导师外另一大影响博士后工作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理论视角,基于Nature“全球博士后”2023年数据库调查数据,探讨与导师的人际互动和与AI的人机互动这两种工作资源与博士后工作压力、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际互动能够提升博士后工作幸福感,且工作压力起到负向中介作用;人机互动则会负向影响博士后的工作幸福感,且工作压力未发生有效的中介效应。建议:完善导师多样化指导制度,优化导师结构性指导效度;规范AI科学化使用,实现教育数字化轻型;建立“人际+人机”双向协路径,稳定工作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 工作幸福感 人际互动 人机互动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探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94
3
作者 李爱梅 王笑天 +2 位作者 熊冠星 李斌 凌文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4-636,共13页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损耗路径;(2)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增益路径;(3)工作资源中的上司支持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4)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交互影响员工幸福体验,高要求高资源的工作组合下,员工的幸福体验水平最高。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内在心理机制,提出工作资源作为"利之刃"和工作要求作为"伤之刃"共同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幸福体验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体验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资源保存理论 双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人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乃文 王晓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5-520,共6页
目的:建立矿工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矿工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井工煤矿一线矿工568名,用自编矿工工作倦怠、工作要求-资源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 目的:建立矿工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矿工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井工煤矿一线矿工568名,用自编矿工工作倦怠、工作要求-资源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的矿工倦怠的JD-R模型中工作要求对矿工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9、0.55、0.70);工作资源对生理疲乏、情感耗竭有预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34、-0.43)且为模型中有中介的调节变量;社会支持对情感耗竭、疏离工作维度有预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31、-0.37)且为模型中有调节的中介变量。结论:针对矿工特性提出的矿工倦怠JD-R模型对矿工倦怠成因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可以为矿工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倦怠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矿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新视角——基于心理社会安全氛围的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帆 刘大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9-547,共9页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简称PSC)指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员工工作过程中与心理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政策、规程和行为实践的共同感知和看法。回顾相关研究,对PSC的理论建构、测量方法、效度验证及PSC在工作要求-资源模...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ychosocial safety climate,简称PSC)指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员工工作过程中与心理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政策、规程和行为实践的共同感知和看法。回顾相关研究,对PSC的理论建构、测量方法、效度验证及PSC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Demand-Resource Model,简称JD-R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JD-R模型完善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并提出PSC理论与测量工具完善、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层次匹配、考虑组织外及个人因素、开展本土化研究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研究——以D高校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富萍 张倩霓 杨柳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2020年第3期302-314,共13页
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其职业倦怠成为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对20名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模型。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 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其职业倦怠成为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对20名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模型。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机理分为直接影响路径与间接影响路径。直接影响路径包括:高校教师工作要求推动职业倦怠的产生,高校教师工作资源帮助缓解职业倦怠水平。间接影响路径包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在工作要求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内部驱动作用,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在工作资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起内部驱动作用。最后,本研究讨论了所构建模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高校教师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资源匹配模型的实证研究——对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扩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于玲玲 赵西萍 +1 位作者 周密 赵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缓压效应受到组织与学者的关注,文章就该模型以压力主体无差异性为前提下实证结果的不一致性,引入个体能力信念变量——自我效能感,从个体与环境匹配的角度,提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资源的匹配,扩展工作要求—资源模...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缓压效应受到组织与学者的关注,文章就该模型以压力主体无差异性为前提下实证结果的不一致性,引入个体能力信念变量——自我效能感,从个体与环境匹配的角度,提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资源的匹配,扩展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问卷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资源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的联合调节效应显著,进而得出以下结论:高自我效能感员工有能力且有意愿利用丰富的工作资源积极应对压力刺激;低自我效能感员工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且态度消极,在低工作资源情境即组织对工作资源代为控制下,更能有效缓解压力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资源 自我效能感 工作压力 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幸福感:概念、测量水平与因果模型 被引量:79
8
作者 邹琼 佐斌 代涛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工作目标和潜能充分实现的心理感受及愉悦体验,是一个需要组织和个人持久努力和投资的动态过程,包括工作投入、心流体验、工作旺盛感、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情感等宽泛的结构。有必要从暂时、个体和单元三个水平对工作... 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工作目标和潜能充分实现的心理感受及愉悦体验,是一个需要组织和个人持久努力和投资的动态过程,包括工作投入、心流体验、工作旺盛感、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情感等宽泛的结构。有必要从暂时、个体和单元三个水平对工作幸福感进行研究。随着研究方法的进展,工作幸福感的研究呈现出个体差异和个体内波动结合的趋势。工作幸福感多水平动态形成机制模型整合了组织和工作环境因素、个人特征以及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工作幸福感的动态特征,解释了人类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是工作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外溢交叉动态模型解释了幸福感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外溢以及在工作团队成员或家庭配偶之间的传递,有助于推动工作幸福感不同测量水平的效应研究。未来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工作幸福感的动态因果模型,探讨不同水平的工作幸福感对绩效的影响机制,更多地研究心流体验、心理旺盛感、高兴和自豪等工作幸福感指标,加强对工作幸福感的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幸福感 -环境匹配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外溢-交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与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及PSC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琰 张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探讨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和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与矿工心理社会安全行为(PSB)的深层关系,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 model),将PSC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工作压力、工作资源与PSB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SEM)和... 为探讨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和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与矿工心理社会安全行为(PSB)的深层关系,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 model),将PSC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工作压力、工作资源与PSB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回归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PSB与工作压力显著负相关;PSB与工作资源及PSC显著正相关;PSC在矿工工作压力与PSB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 心理社会安全行为(PSB) 工作压力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 model)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特征与留岗意愿——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23
10
作者 丁百仁 王毅杰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
班主任工作特征是影响其留岗意愿的重要组织环境,关乎班主任队伍发展。以Demerouti和Bakker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指导,使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及对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有一定... 班主任工作特征是影响其留岗意愿的重要组织环境,关乎班主任队伍发展。以Demerouti和Bakker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指导,使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及对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初中班主任工作特征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工作要求略高于工作资源;工作特征不仅对留岗意愿有直接效应,其中代表工作要求变量的家长各种要求、成绩与升学压力降低留岗意愿,而所有工作资源变量提升留岗意愿;还通过工作满意度这一中间环节对留岗意愿发挥间接效应。因此,优化工作特征、提高满意度有助于强化班主任留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留岗意愿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庸工作重塑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俏 焦长勇 +1 位作者 周美琴 俞金正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9-464,共6页
采用中庸思想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中庸工作重塑概念,并应用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检验其构思效度。在288名医务人员中探索中庸工作重塑的结构,在178名医务人员中验证结构,并探讨中庸工作重塑在工作要求或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及工作倦... 采用中庸思想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中庸工作重塑概念,并应用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检验其构思效度。在288名医务人员中探索中庸工作重塑的结构,在178名医务人员中验证结构,并探讨中庸工作重塑在工作要求或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及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庸工作重塑是由个体取向和群体取向构成的两维结构的工作重塑。其中,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压力机制中,人们通过工作重塑来降低工作要求引致的工作倦怠,促进工作投入;而在其激励机制中,人们通过工作重塑会增强工作资源的激励作用,促进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重塑 中庸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压力机制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金 周雯珺 +2 位作者 周海明 李平平 时勘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心理脱离是指非工作时间内个体在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均从工作中脱离出来,不被工作相关问题所干扰,并停止对工作的思考。主流研究认为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为负向关系。不同研究结果的矛盾是由于未区分心... 心理脱离是指非工作时间内个体在时空和心理两个层面均从工作中脱离出来,不被工作相关问题所干扰,并停止对工作的思考。主流研究认为心理脱离对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为负向关系。不同研究结果的矛盾是由于未区分心理脱离状态和心理脱离行为、下班时间和工作间歇心理脱离,或是由于心理脱离程度差异造成,或是两者间存在方向相反的作用机制,或受其他变量的调节?目前的研究尚未给出一个整合的解释。因此,本研究提出应区分心理脱离行为和心理脱离状态,先综合采用质性与定量分析检验各自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简称JD-R模型)构建一个综合模型,采用经验取样法和情景实验法,分别考察下班时间和工作间歇中的心理脱离行为和心理脱离状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及机制,并考察任务紧急性和职业使命感等任务和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预期对以往的矛盾结论给予一个整合的理论解释,并提出相关的心理脱离管理对策,以提升员工心理脱离状态,从而促进其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脱离 工作投入 经验取样法 情景实验法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型领导如何促进员工知识共享——基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中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凌峰 林芹 曹宇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70,共12页
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有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创业型领导作为创业创新背景下企业机会开发和变革创新的有效领导力,对员工知识共享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从工作压力视角探究创业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传导机制及边界... 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有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创业型领导作为创业创新背景下企业机会开发和变革创新的有效领导力,对员工知识共享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从工作压力视角探究创业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传导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22位长三角地区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创业型领导直接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并通过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推动员工知识共享;其中,创业型领导正向预测挑战性压力、负向影响阻碍性压力,而挑战性压力与阻碍性压力分别促进和抑制员工知识共享;此外,情绪调节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员工知识共享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型领导 员工知识共享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 情绪调节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场中公民行为压力与员工创造力的曲线关系——自我效能感的情境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红丹 江苇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3,共9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员工主动承担更多的职责外活动,由此带来的公民行为压力愈益成为职场中的普遍问题。然而,学界对于公民行为压力究竟是好是坏仍阐释不清,使得现有理论模型无法很好地解释现象,削弱了实践指导性。整合工作要求-资...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员工主动承担更多的职责外活动,由此带来的公民行为压力愈益成为职场中的普遍问题。然而,学界对于公民行为压力究竟是好是坏仍阐释不清,使得现有理论模型无法很好地解释现象,削弱了实践指导性。整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本文探讨了公民行为压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情境机制。基于本土企业297份直接上司-目标员工配对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公民行为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是这一倒U关系取决于员工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即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情况下,公民行为压力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倒U型关系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行为压力 员工创造力 自我效能感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跟跑型”教师现象探析——基于Z大学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少雪 江珊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3,F0003,共9页
自然人共同组成了社会,有学识的一群社会人共同组成了大学这个“学术社会”,大学与教师在其中相携而行,共同成长。努力完成追赶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高校改变了原来的发展轨道,使得部分教师跟不上学校快速转型发展的节奏,无法完成个人职... 自然人共同组成了社会,有学识的一群社会人共同组成了大学这个“学术社会”,大学与教师在其中相携而行,共同成长。努力完成追赶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高校改变了原来的发展轨道,使得部分教师跟不上学校快速转型发展的节奏,无法完成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模式的转型,成了与高层次“领跑型”人才相对应的角色——“跟跑型”教师。本文以Z大学的5位教师为案例,借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理论,分析“跟跑型”教师所面临的高校工作环境及个人工作表现,认为大学快速转型的工作要求及偏重物质性的工作资源,影响了教师的实际表现,即大学对案例教师沦为“跟跑者”难免其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跑型”教师 世界一流大学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表现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