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人题材电影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1
作者 李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3,共2页
20世纪90年代是整个英国电影界的“焦虑时代”,其时的英国政府将翼护下的电影产业,直接推向好莱坞主导及今的世界电影大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为英国电影带来“外患”之时,恰是其深入挖掘“内忧”之日,英国电影开始了“焦虑”状态下... 20世纪90年代是整个英国电影界的“焦虑时代”,其时的英国政府将翼护下的电影产业,直接推向好莱坞主导及今的世界电影大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为英国电影带来“外患”之时,恰是其深入挖掘“内忧”之日,英国电影开始了“焦虑”状态下的“新英国电影”范式的探索。电影作品中由于较多展现女性世界,而忽视了传统父权社会中的男性隐藏在其雄性气质与威猛形象下的身份焦虑,英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现实将这种男性身份焦虑施加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男性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男性形象 英国政府 电影界 工人题材 身份焦虑 解读 英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班宇工人题材小说中的情感与记忆
2
作者 李昌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5期211-219,共9页
工人题材小说是班宇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情感与记忆的角度讨论这一创作。苏联记忆在这些小说中频繁出现,显示出地域、个体、集体与主体等多重因素的复杂纠葛,释放出多重历史与意识形态的信息。在打捞历史的同时,班宇也将触角延伸到当... 工人题材小说是班宇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情感与记忆的角度讨论这一创作。苏联记忆在这些小说中频繁出现,显示出地域、个体、集体与主体等多重因素的复杂纠葛,释放出多重历史与意识形态的信息。在打捞历史的同时,班宇也将触角延伸到当下,关注工人在遭遇时代变迁之后的生存境况以及随之产生的精神危机,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观照中体现深度关怀。在展示下岗工人的困境时,班宇仍为他们涂抹了一股暖色,为他们在重压下的生活拼贴了温柔、诗意和浪漫的一面。个人、集体、地域、国家、社会转型等复杂问题被班宇编织缠绕为一体,并通过情感与记忆的维度获得了新的打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宇 工人题材小说 情感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小说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全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9,共10页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小说数量不多,其原因十分复杂,而最为主要的是作家们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但是,为数不多的工人题材作品依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宣扬实业救国、呼吁培养现代工人的社...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小说数量不多,其原因十分复杂,而最为主要的是作家们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但是,为数不多的工人题材作品依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宣扬实业救国、呼吁培养现代工人的社会改造小说;记录工人被剥削被压迫的苦难小说;反映工人罢工抗争的政治小说;描写工人"幸福"生活以及揭示工人劣根性的文化批判小说。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中国近代部分作家在题材上的敏感性,与后来革命文学中的工人小说连成一线,共同构成了中国工人小说的一脉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小说 工人题材 工人运动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大”的读者和“犹疑”的编者——以1949-1966《人民文学》“读者来信”和“编者的话”为中心 被引量:5
4
作者 樊保玲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2期58-64,共7页
《人民文学》非常重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初《人民文学》开设了“读者中来”的栏目,从1955年2月号,又增设了“作者读者编者”的栏目,而后意识到了读者的重要性,将此栏目改为“读者作者编者”,到了1958年,又出现了“读者论坛”... 《人民文学》非常重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初《人民文学》开设了“读者中来”的栏目,从1955年2月号,又增设了“作者读者编者”的栏目,而后意识到了读者的重要性,将此栏目改为“读者作者编者”,到了1958年,又出现了“读者论坛”栏目。通过这些栏目,读者可以自由阐发对刊物编辑工作的意见,及对作者作品的批评。这些建议包括对某方面题材作品的需求,如工人题材和儿童题材等;对某种体裁的需求,如小品文和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读者来信 编者 儿童题材 编辑工作 工人题材 栏目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