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裂、悬浮与诗性:新世纪工业题材电影废墟美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卫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新时期中国电影市场涌现新工业题材电影,“废墟”视觉意象充斥银幕。作为记录和反思国有企业改制的镜像序列,这些铭刻风雨征程的历史“遗迹”,以一种现代废墟美学形态统构在叙事空间中,呈现出视觉空间的颓败与裂口、时间向度的断裂与沉... 新时期中国电影市场涌现新工业题材电影,“废墟”视觉意象充斥银幕。作为记录和反思国有企业改制的镜像序列,这些铭刻风雨征程的历史“遗迹”,以一种现代废墟美学形态统构在叙事空间中,呈现出视觉空间的颓败与裂口、时间向度的断裂与沉默、叙事的日常化与挽歌化等新艺术风格,激发出由哀伤走向深沉的新美学思情。在新时期社会结构性转型背景下,废墟既是写实,又是表征,凸显厚重的思想文化价值,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工业主体性开启新的意义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电影 废墟美学 社会主义工业主体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思维与现代性的耦合:“十七年”工业题材电影中的工业奇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琴 徐广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27,共4页
“十七年”工业题材电影以火热的工业化景象形塑了新中国的工业奇观。以“神话-原型”理论进行观照,工业奇观中的核心工业意象及其历史原型以“‘钢铁’-图腾徽号”“生产厂房-苦难空间”“工厂礼堂-祭祀场所”的同构关系,关涉并确证了... “十七年”工业题材电影以火热的工业化景象形塑了新中国的工业奇观。以“神话-原型”理论进行观照,工业奇观中的核心工业意象及其历史原型以“‘钢铁’-图腾徽号”“生产厂房-苦难空间”“工厂礼堂-祭祀场所”的同构关系,关涉并确证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诸多奇迹。而脱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诉求中的现代性与电影人潜意识内神话思维的耦合,又促使“整个社会的运转倚靠的是工业革新与生产”成为新人民的普遍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工业题材电影 工业奇观 神话思维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电影的工人形象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翼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5-69,共5页
国产工业题材电影始终坚持着“社会映像”的美学风格,以光影寓言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一部国产工业题材电影的发展史,从根里看去又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本文从社会文化与电影艺术间的关系入手,全面考... 国产工业题材电影始终坚持着“社会映像”的美学风格,以光影寓言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一部国产工业题材电影的发展史,从根里看去又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本文从社会文化与电影艺术间的关系入手,全面考察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电影中工人形象塑造的审美流变,深入揭示其所经历的由赋魅到祛魅再到返魅的发展轨迹,兼论工人题材电影在不同阶段的工人形象塑造所内化的价值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电影 工人形象 审美流变 价值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旋律电影中工人阶级形象变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45,共3页
伴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及革命战争年代的需求,以工业为题材的电影应运而生。自新中国成立后,以《桥》为代表的新中国工业电影又开始从多个角度对新中国的新主人--工人阶级进行讴歌和塑造。从早期的为生存与受压迫而崛起的革命者到今... 伴随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及革命战争年代的需求,以工业为题材的电影应运而生。自新中国成立后,以《桥》为代表的新中国工业电影又开始从多个角度对新中国的新主人--工人阶级进行讴歌和塑造。从早期的为生存与受压迫而崛起的革命者到今天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建设者,主旋律电影中的工人阶级形象几经变迁,在不同时期内体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与精神特质,这种以反映现实与特定群体为题材的工业电影也成为我国类型化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电影 主旋律电影 工人阶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