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智能化影响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机制与效应
1
作者 杜传忠 曹雅慧 孟天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6,共15页
工业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时代特征,也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智能化成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对工业智能化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机制进行理论... 工业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时代特征,也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智能化成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对工业智能化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多种模型实证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智能化能够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此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在城市等级层面、资源禀赋层面、环境制度层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具体来说,工业智能化对重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城市的绿色转型效应更为突出;(3)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的绿色转型效应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三条渠道实现;(4)拓展性分析发现,工业绿色转型在城市间呈现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工业智能化对邻近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加快推进中国工业智能化、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明显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工业绿色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配置与工业绿色转型:基于市场化和价值化两阶段视角
2
作者 康诗康 尚煜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共13页
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工业强国的关键环节,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在推动工业绿色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数据要素配置划分为市场化建设和价值化配置两阶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 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工业强国的关键环节,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在推动工业绿色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数据要素配置划分为市场化建设和价值化配置两阶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配置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配置能够显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数据要素配置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存在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获得的数据要素配置红利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科教水平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低科教水平地区更为显著;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更能有效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优化、能源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是数据要素配置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配置 市场化建设 价值化配置 工业绿色转型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瑶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双重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以及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双重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以及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现显著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现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且在正式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在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模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门槛值分别为25.44和71.39。因此,应打造“数实融合”新引擎,深入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宏观层面大力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观层面发挥区域协同优势,以数字经济推动绿色成果转化,微观层面引导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形成多元绿色转型;另外,应统筹数字经济与环境规制,创新工业绿色转型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数字经济 工业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 被引量:9
4
作者 袁培 路诣晓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区、市)数字技术...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区、市)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能够直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创新水平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渠道;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在空间上呈现出“高与高”“低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工业绿色转型 中介机制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综合效益、空间效应、差异化影响及政策优化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英 陆春晓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4,共10页
环境政策通过塑造企业生产理念、调整成本收益结构以及激发技术和管理创新,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并对产业链绿色转型发挥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2000—2021年,中国环境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总体影响呈“U”型,且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其... 环境政策通过塑造企业生产理念、调整成本收益结构以及激发技术和管理创新,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并对产业链绿色转型发挥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2000—2021年,中国环境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总体影响呈“U”型,且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呈“U”型。环境政策对不同转型领域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对能源体系绿色转型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其他转型领域呈正“U”型。不同环境政策手段影响各异,需要警惕直接手段和管制型手段潜在的不利影响,并加强应用经济型手段。东部地区的环境政策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保持领先地位,环境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力度较大,而其他区域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为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应注重政策的空间效应与差异化、优化政策手段结构、加强与市场需求衔接并提升政策协调性,不断优化环境政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工业绿色转型 空间效应 差异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阳 郭俊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创新集聚部门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阐释了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并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及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财政纵向...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创新集聚部门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阐释了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并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及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财政纵向失衡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新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呈U型特征;创新集聚在有效推动东部城市、一线城市工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却抑制了中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四五线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创新集聚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U型特征受到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调节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调节;创新集聚对地理距离相近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 工业绿色转型 U型 新经济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双重效应——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春艳 徐俊 赵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工业强国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识别工业绿色转型的新动力,厘清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与跃迁趋势,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该研究构建双边随机前沿模型... 工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工业强国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识别工业绿色转型的新动力,厘清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与跃迁趋势,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该研究构建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净效应,并结合Markov链方法预测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净效应影响的跃迁趋势。结果表明:①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溢出和挤出双重效应,溢出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提高了31.472%,挤出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降低了11.739%,二者的净效应使工业绿色转型实际提高了19.733%。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异质性,剔除挤出效应的影响,净效应在2004—2020年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特征,并在中部最大、东部最小。③生产要素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优化调整能够与对外直接投资形成协作适配,促进工业绿色转型。④对外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净效应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拥有长期增长趋势,但也有跌落的风险。因此,未来应持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和削弱其挤出效应助力工业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工业绿色转型 生产要素依赖 双重效应 跃迁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对工业绿色转型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天鹏 陈长江 叶修群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9,共13页
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不仅是工业发展政策的空间载体,更是驱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本文基于2004—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保税区的... 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不仅是工业发展政策的空间载体,更是驱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本文基于2004—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保税区的产业集聚效应、FDI技术溢出效应和制度溢出效应促进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出口加工区的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地区工业绿色转型;保税区对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和时间异质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联动效应放大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各地区政府应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内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并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 工业绿色转型 产业集聚 制度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瑶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基于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执行的空间互动形式,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表现为“竞相向上”的... 基于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执行的空间互动形式,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执行互动影响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表现为“竞相向上”的空间互动形式,非正式环境规制表现为“竞相向上”和“逐底竞争”并存的空间互动形式;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本地效应略高于空间溢出效应,地理接壤地区的总体空间效应高于地理相邻地区。因此,应从宏观视角持续优化环境治理结构,引导环境规制良性竞争;从中观视角发挥区域协同治理优势,强化环境规制互动成效;从微观视角深入落实绿色金融战略,提高绿色金融监管水平;从空间视角合理布局工业绿色产业,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执行 工业绿色转型 空间互动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绿色转型的协同驱动效应--基于系统动态行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长帅 苏迎娟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多驱动要素联动调控,厘清各系统要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文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工业绿色转型驱动要素的动态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最佳协...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多驱动要素联动调控,厘清各系统要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文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工业绿色转型驱动要素的动态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最佳协同驱动效应,且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数字经济、能源结构、环境政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要素均能显著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但人口要素的缓慢增长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抑制效应;与单要素驱动相比,多要素协同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拉升作用最为明显,多要素协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使各独立要素形成耦合共同体,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绿色转型 系统动力学 协同驱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创新类型选择
11
作者 刘海英 蔡先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6,共9页
为了解决严格环境规制背景下工业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来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问题,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与基于松弛值测算(SBM)相结合的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8—202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以该效率表征工业绿色... 为了解决严格环境规制背景下工业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来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问题,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与基于松弛值测算(SBM)相结合的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8—2020年的工业环境效率,以该效率表征工业绿色转型水平.通过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整体上,2008—2020年中国工业环境效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区域间的效率差距整体上呈微幅减小的趋势.不同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强调工艺和产品的过程导向型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过程导向型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环境效应会加大,结果导向型绿色技术创新的负向环境效应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工业绿色转型 超效率SBM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毗邻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绩效时空异质性及类型诊断——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12
作者 仇方道 张新林 丁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3-1924,共12页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整合SBM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0年省际毗邻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绩效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识别问题区...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整合SBM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0年省际毗邻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绩效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识别问题区域类型。结果发现:①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上升之势,区域差异拉大且空间集聚性增强;②空间上,高水平县域向苏鲁毗邻区域集中,轴线尺度上呈现向京沪线>新石线>东陇海线>京九线的格局演变趋势,城乡尺度上持续保持乡村>城市的格局;空间关联上,低−低型县域向苏皖豫毗邻区域集聚;③淮海经济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提升是各种因素集体作用的结果,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交通基础设施水平3因素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而对外开放、能源保障2因素的作用由抑制转变为促进;④淮海经济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存在6种问题区域类型,即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同步滞后型、技术进步与工业GTFP同步滞后型、技术效率与工业GTFP同步滞后型、技术进步滞后型、技术效率滞后型、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稳定型。据此,针对不同问题区域类型提出了差别化的淮海经济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调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绿色转型 省际毗邻区域 淮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方式选择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6
13
作者 岳鸿飞 徐颖 吴璘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6-206,共11页
在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传统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骤降的情况下,中国工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各类工业行业的特征与异质性,使得不同方式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何根据工业行业的... 在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传统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骤降的情况下,中国工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各类工业行业的特征与异质性,使得不同方式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何根据工业行业的特征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方式是进一步研究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采用SBM-DDF方法测算了我国32个工业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行业异质性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政府支持三种创新方式在工业行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在考虑了能源投入与污染物排放非期望产出后,行业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了明显的绿色差异性。传统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型的工业行业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绿色特征明显的工业行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文教、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绿色"无烟"产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排名靠前。2009年是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跳跃期。在技术创新方式选择上,自主创新与政府支持是资源密集型工业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方式;对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技术引进则是实现绿色转型的最优路径;对于技术密集型工业行业,自主创新仍是推动该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规制已在资源密集型工业行业中率先发挥创新补偿效应;提高工业行业的总体规模与产业集中度也有利于工业行业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行业异质性 创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技术路径选择:自主创新或技术外取?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典 宋培 陈喆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为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本文根据2001-2015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工业行业仍趋于粗放、外延型发展模式,缺乏绿色... 为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本文根据2001-2015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工业行业仍趋于粗放、外延型发展模式,缺乏绿色转型的自发性;在技术引进、模仿创新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在自主创新路径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随着政府监管力度与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技术进步路径应逐渐从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过渡;建立强化能有效推动企业新技术探索、新产品研发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引进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工业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Tobit模型的工业绿色转型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傅为忠 黄小康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从工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形成示范效应。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DEA模型 TOBIT模型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关注、环境监管与工业绿色转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彦博 赵亮 寇坡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63,共18页
从媒体关注、政府环境监管和公众参与的外部治理视角出发,选取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监管、媒体关注和公众参与对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体关注、环境监管、公众参与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三者均发挥了... 从媒体关注、政府环境监管和公众参与的外部治理视角出发,选取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监管、媒体关注和公众参与对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体关注、环境监管、公众参与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三者均发挥了外部治理作用。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媒体关注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而财政分权负向调节环境监管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外部治理主体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媒体关注与环境监管存在替代效应,即随着环境监管强度的加强,媒体关注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效果有所弱化;而媒体关注与公众参与、环境监管与公众参与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外部治理变量间会强化彼此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推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环境监管 媒体关注 公众参与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污异质性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传清 黄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4,F0003,共11页
基于排污异质性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30个省份和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排污异质性,利用Super-SBM模型和非参数型核密度估计分析长江经济... 基于排污异质性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30个省份和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排污异质性,利用Super-SBM模型和非参数型核密度估计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的静态和动态演变特征,利用GML指数和投入产出冗余度探析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来源和效率损失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排污强度与全国差异较小,空间分异不显著;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污异质性城市间差异较大,除轻污染城市出现“分化”趋势外,其他污染水平城市均呈“收敛”态势;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的动力主要源于轻污染城市的绿色技术外溢效应和中污染城市的绿色技术追赶效应,损失主要归因于轻污染城市的劳动力冗余投入,以及中污染城市的水资源冗余投入和非期望冗余产出。建议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重污染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倡导按排污异质性分类指导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以降低工业生产投入产出的结构性冗余为目标推动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政策精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异质性 工业绿色转型效率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是否促进了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基于行业异质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雪梅 曹亚婷 +1 位作者 卢菲菲 廉梦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8,共8页
基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构造准自然实验,构建工业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2006—2017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合成控制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在行业异质性的角度下绿色信贷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 基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构造准自然实验,构建工业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2006—2017年36个工业行业数据为样本进行测算分析,采用合成控制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在行业异质性的角度下绿色信贷政策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2006—2017年,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均值稳步上升且行业间绿色转型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清洁生产型行业绿色转型效率值普遍较高且呈不断上升,但污染密集型行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绿色信贷政策对各工业行业影响效果不一,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对有色金属冶炼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黑色金属矿采业、有色金属矿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工业绿色转型 行业异质性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耦合机制及实证评价——基于河南省17个省辖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5
19
作者 毛彦军 徐文成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80,共8页
在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指数的基础上,运用河南省总体数据及辖内17个地市数据对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且在2016年以前处于初... 在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指数的基础上,运用河南省总体数据及辖内17个地市数据对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且在2016年以前处于初级耦合状态,2016年以后,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协同推进,其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中度协调阶段过渡到高度协调阶段。针对实证结论,提出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地方财政支持机制以及绿色金融与工业绿色转型对接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发展 工业绿色转型 耦合机制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网络、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邓峰 任转转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5,共10页
信息网络应用和高技术产业集聚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契机。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信息网络背景下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转... 信息网络应用和高技术产业集聚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契机。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信息网络背景下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之间呈现先抑后扬的U形关系,只有当集聚水平超过拐点后,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才不断凸显;空间分解效应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2)信息网络对工业绿色转型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动力。(3)信息网络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共同作用延缓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U形曲线拐点的到来,且信息网络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对工业绿色转型并未显示出积极作用,表明现阶段信息网络的融合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工业绿色转型 信息网络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