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帅 于翔 王煜昊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4,共15页
基于2006—2022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视角探讨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的经济增长目... 基于2006—2022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视角探讨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工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将激励城市创新,提升第二产业占比和加强环境规制进而改善工业碳排放效率,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将阻碍城市创新,降低第二产业占比和放松环境规制进而抑制工业碳排放效率;(3)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人均生产总值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西部城市、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以及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二者之间的倒U形关系更为明显,“新常态”后及经济增长目标未能如期完成时,二者之间的倒U形曲线变得更加陡峭。研究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 城市创新 产业结构 环境规制 工业碳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detector和MGWR的贵州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尹剑 姜洪涛 +3 位作者 焦露 张斌 丁乙 黄嘉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7-1227,共11页
探究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时空交... 探究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区域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时空交互特征;基于此结合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工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45%。②技术进步是贵州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内动力。③工业碳排放效率空间自相关的时间路径长度呈现由东部市州向中、西部增大的趋势;贵州各市州的工业碳排放效率随时间演变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关系。④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重工业水平、生产力水平6个因素是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的主导因子,且影响显著性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耗强度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存在负相关,其余主导因子与工业碳排放效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效率 super-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梦倩 仇方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8,共7页
科学量化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工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2010—2020年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2010—2020... 科学量化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工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2010—2020年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较快,整体呈现徐州—菏泽一线地区高而两侧低的“凸”字形空间格局;②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关系数、网络密度和网络效率下降,网络等级度上升,网络结构的稳健性有待加强,徐州在网络中的绝对中心性地位增强,发展协调性有待提高;③利用块模型将淮海经济区划分为净受益板块和净溢出板块,板块内部联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淮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艳秋 陶思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工业智能化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②工业智能化能够依靠技术进步和抑制能源强度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③空间效应上,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提升本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④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发展能够带动东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效补充了有关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工业智能化的研究,为工业智能化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工业碳排放效率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米莹 蔺雪芹 +1 位作者 王岱 崔惟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6-486,共11页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集聚地,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距离函数模型与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工业碳排放效率测度体系,并测度分析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集聚地,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距离函数模型与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工业碳排放效率测度体系,并测度分析2003—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2003—20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总体较高,呈现波动上升态势;②2003—2019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低效率城市数量减少,中效率、高效率城市数量增加,高效率集聚区由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南、浙北以及粤东、粤西转向两广交界、龙岩—丽水一线;③2003年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类型以中效率低碳排放量、高效率低碳排放量、低效率低碳排放量为主,2019年以中效率低碳排放量、高效率低碳排放量、中效率中碳排放量为主;④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水平、工业集聚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规模、工业所有制结构和工业结构。东部沿海各地区由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工业发展特征各异,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效率 时空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洪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3,共6页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工业碳排放效率 经济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