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效率及扰动因子评估
1
作者 刘超 毕莹莹 +6 位作者 李泽莹 王勇 王一凡 董鹏昊 杜明辉 张耀宗 孙晓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2,共11页
为系统评价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分析其差异及扰动因子,以2014—2023年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评价静态工业水资源效率,通过差异系数分析静态时空演变,基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为系统评价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分析其差异及扰动因子,以2014—2023年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评价静态工业水资源效率,通过差异系数分析静态时空演变,基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黄河流域工业污染冗余情况。结合Malmquist(ML)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水资源效率进行动态分解,采用经LLC等方法检验的Tobit模型对工业水资源效率扰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均值为0.783,整体呈上升态势,空间演变差异系数均值为0.22,区域间工业水资源效率水平差距大。四川省COD、NH_(3)-N、挥发酚冗余率分别为0.73%、0.84%、0.03%,污染物冗余水平为黄河流域9省(区)最低;宁夏回族自治区COD、甘肃省NH_(3)-N、山西省挥发酚冗余率为黄河流域9省(区)最高,分别为22.70%、27.90%、45.90%,污染治理形势严峻。从绝对量看,ML指数提高的主要驱动力为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对ML指数增长有负向调节效果。从增长量看,ML指数从0.95提高到1.12,水资源效率呈动态增长,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分别由0.95、0.81、1.00提升至1.00、1.00、1.03,对水资源效率增长的贡献加强,规模效率从1.19降至1.07,对水资源效率增长的贡献下降;水资源禀赋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是制约工业水资源效率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管制力度、技术创新水平、节水措施是提升工业水资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工业水资源效率 EBM-Malmquist-Tobit复合模型 扰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悦 汪克亮 +1 位作者 孟祥瑞 杨宝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59,共5页
为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协同发展,将水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首先基于SBM模型与GML生产率指数测算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与上、中、下游3大区域的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 为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协同发展,将水环境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首先基于SBM模型与GML生产率指数测算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与上、中、下游3大区域的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其时空异质性;进而根据工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揭示出各省市工业水资源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最后,通过构建效率-生产率方阵综合分析各省市水污染防治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显著,下游明显优于中上游;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是负向的,且技术进步是主要障碍;各省市工业水资源绩效呈现"马太效应"特征,落后省市与先进省市之间的差距将拉大。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工业水资源效率 工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时空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苗峻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4,共10页
科学评估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是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 科学评估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识别其驱动因素,是化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GML指数分析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动态变化;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研究发现:2010—2019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只有0.585,未达到有效状态,但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各省(区)间差异明显,陕西最高,宁夏最低,呈东高西低态势。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GML指数的提高是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共同推动的结果。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是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一级驱动因子,科技创新水平、工业用水强度、人口素质水平是驱动力最强的二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水资源效率 绿色发展 效率EBM GML指数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测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田贵良 赵佳茹 吴正 《水利经济》 2021年第5期53-59,81,82,共9页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分析淮河流域40个城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基于变异系数分析空间演化特征,结合面板固定效应Tobit模型检验影响机制,分析淮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测度。结果显示:剔除干扰项的淮河流域技...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分析淮河流域40个城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基于变异系数分析空间演化特征,结合面板固定效应Tobit模型检验影响机制,分析淮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测度。结果显示:剔除干扰项的淮河流域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被明显高估,按不同划分方式的各区域效率均值差异显著;流域整体效率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用水效率较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效率均值始终较高,东部地区效率均值提升幅度最大;驱动因素对地区效率影响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 三阶段DEA 变异系数 面板固定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宁夏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郑乐 杨法暄 +1 位作者 钱会 徐盼盼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81-86,共6页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选取工业耗水量、工业从业人数和工业固定资产净值为投入指标,工业总产值和废污水排放量为产出指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2016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选取工业耗水量、工业从业人数和工业固定资产净值为投入指标,工业总产值和废污水排放量为产出指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2016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工业用水效率整体良好,技术效率是降低整个自治区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银川市和石嘴山市近5年用水状况较为合理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吴忠和中卫市劳动力冗余严重,固原市技术和规模方面都最为落后。此研究可为全区工业生产以及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效率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法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与时空分异 被引量:4
6
作者 单是豪 倪红珍 汪党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5,共5页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核心问题,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将工业用水及水污染排放纳入测度体系,建立非期望产出MinDS窗口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核心问题,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将工业用水及水污染排放纳入测度体系,建立非期望产出MinDS窗口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与变异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整体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波动性上升的“N”型趋势,总体效率水平有所提高。空间上高效率中心长期位于中下游地区,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效率空间格局非均衡性逐年减弱,分化程度降低。山东、陕西省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流域内处于较高水平,其年平均效率值均超过0.9,2019年流域内中高效率省份占比由2010的44%增加至78%,除青海、甘肃外,均达到中高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非期望产出MinDS模型 DEA窗口分析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晓娜 张峰 薛惠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6,共9页
引入脱钩弹性与低通滤波技术检验2002-2019年期间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之间的脱钩走向,进而采用VAR计量模型对其均衡演化关系分别进行了存在性检验、脉冲及方差解释。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 引入脱钩弹性与低通滤波技术检验2002-2019年期间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之间的脱钩走向,进而采用VAR计量模型对其均衡演化关系分别进行了存在性检验、脉冲及方差解释。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之间的脱钩弹性正向良性趋势转变,不过有别于传统Kuznets曲线的倒“U”型关系,尤其是在经过滤波剔除高频噪音的影响后,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之间先后表现出了两次倒“U”型波动和一次震动调整时期变化,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之间的倒“U”型波动存在,但相比于环境规制其具有相对滞后性;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之间虽然具有长期协整关系,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协整机制尚不显著,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效果要优于技术创新,其引发的正向激励效应更为明显,而在规制强度提升的趋势下,其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对技术创新的依赖度会逐渐提高,但是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亟待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的冲击响应短期内会出现相反方向的波动效应,但是长期来看两者的调控能够进一步释放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提升潜力,关键是要缩短对规制政策消化的时间长度,以及促进技术创新跨过“规模投入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 全要素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网络关联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纪凯 张峰 +1 位作者 油建盛 陈嘉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2-1042,共11页
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E-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2010—2020年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借助修正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效率空间网络关联结构特征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呈现“下游>中游>... 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E-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2010—2020年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并借助修正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效率空间网络关联结构特征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呈现“下游>中游>上游”格局,局部动态性特征与非均质性特征并存。②黄河流域内部网络密度呈现自下游到中游再到上游逐级降低的态势。③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空间关联板块间并未形成良好的循环传递框架。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网络k-核结构呈现金字塔分布特征,且子群城市区位指向与择优特征明显,不利于缩小城际间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评价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纪凯 张峰 于梦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提高绿色水资源效率既是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促进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遵循绿色生态理念,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综合评估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 提高绿色水资源效率既是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促进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遵循绿色生态理念,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综合评估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多维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并根据各影响因素给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稳中提质”,但省际差异显著,同时长期来看尚具有一定趋同效应,并且会以3%的收敛速率达到区域平衡;区域内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宏观空间分布状态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南北方向效率梯度差缩小显著,效率领先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效应较为薄弱;区域内工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影响机制特征,其中,工业化水平的驱动效果最强,但难以达到区域内的多数省市正向驱动,城市运转水平平均正向驱动覆盖面最广,人口素质水平驱动节水减排技术转化能力较为薄弱。研究成果可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实现区域水资源协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 时空分异 效率SBM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