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十条”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
23
2
作者
卢佳友
周宁馨
+1 位作者
周志方
曾辉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9,共10页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是国家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规。为检验“水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12—2017年全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结合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人口规...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是国家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规。为检验“水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12—2017年全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结合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人口规模、水资源禀赋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水十条”政策实施是否有助于减轻工业水污染强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原因,工业水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水十条”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工业水污染强度。通过改变政策实施时间、剔除中心城市、增加控制变量以及剔除严重污染等方式进行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稳健性。进一步分析中,文章研究了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第一产业比重显著降低,而第三产业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并且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加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均为“水十条”政策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有效途径。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水十条”政策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地区却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水污染情况原本较好,因此污染强度降低幅度较小。因此,文章认为“水十条”政策能够显著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并且加上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手段的辅助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文章的发现为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十条”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机构
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河海大学商学院
出处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GLA006)。
文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Keywords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development strateg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ustrial water pollution intensity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十条”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
23
2
作者
卢佳友
周宁馨
周志方
曾辉祥
机构
中南大学商学院
湖南省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权视阈下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基金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研究”(批准号:18BJY085)。
文摘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是国家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而制定的法规。为检验“水十条”的政策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12—2017年全国269个地级市的数据,结合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人口规模、水资源禀赋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水十条”政策实施是否有助于减轻工业水污染强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原因,工业水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水十条”政策实施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工业水污染强度。通过改变政策实施时间、剔除中心城市、增加控制变量以及剔除严重污染等方式进行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稳健性。进一步分析中,文章研究了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第一产业比重显著降低,而第三产业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并且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加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创新均为“水十条”政策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有效途径。在空间异质性方面,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水十条”政策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地区却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地区水污染情况原本较好,因此污染强度降低幅度较小。因此,文章认为“水十条”政策能够显著改善工业水污染强度,并且加上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手段的辅助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文章的发现为中国水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水十条”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法
Keywords
‘Ten-point Water Plan’
intensity of industrial water pollution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ethod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十条”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
卢佳友
周宁馨
周志方
曾辉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