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机器人应用、资源配置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林 李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6,共19页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呈现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加剧了流动人口的收入不平等,且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缩小了性别间的收入差距,但也扩大了户籍间收入差距。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教育匹配和议价能力,进而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收入分配 职业—教育匹配 资源配置 流动人口 议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进口、企业雇佣结构升级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2
作者 林峰 周超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9,共15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进口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快速扩张趋势下,如何结合企业雇佣结构,发挥工业机器人在外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进口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快速扩张趋势下,如何结合企业雇佣结构,发挥工业机器人在外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进口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企业雇佣结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进口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进口对加工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的“提质”作用更为明显。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进口与企业雇佣结构具有互补性,企业雇佣结构越高级,工业机器人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就越强。因此,应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发挥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赋能作用,并重视企业雇佣结构升级的互补效应,推动“人机协作”的生产模式,从而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与出口产品质量“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进口 出口产品质量 企业雇佣结构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与企业绿色化转型
3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能否释放绿色红利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绿色转型关系的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模式的不同选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分解为应用广度和...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能否释放绿色红利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绿色转型关系的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模式的不同选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分解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2个维度,探究其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第一,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越大,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越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越高,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越高;与应用广度相比,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的绿色化提升效应更强。第二,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通过促进企业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提升绿色化转型水平。第三,企业环境注意力越高,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提升作用越强。第四,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提升作用存在时间持续性,但应用广度的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结论为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 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 绿色化转型 要素投入集约 产出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4
作者 吴剑辉 刘静文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8,共12页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借助“机器人红利”提升出口韧性是中国有效抵御外部冲击的可行之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借助“机器人红利”提升出口韧性是中国有效抵御外部冲击的可行之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城市出口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在非资源型城市、省会城市表现更为显著。门槛效应表明,当技术创新水平、劳动生产率较低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会被弱化。空间溢出效应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提升了本地出口韧性,还对邻近城市出口韧性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实施差异化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释放工业机器人应用空间红利,以助推城市出口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出口韧性 中介效应 门槛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娜 陈绍俭 李军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9,共12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创新路径带来深刻变革。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构建企业层面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数,着重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显著...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创新路径带来深刻变革。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构建企业层面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数,着重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测度指标以及工具变量估计中,该效应依然稳健存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可获得的政府研发补贴、缓解市场融资约束的路径最终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检验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创新水平提升;企业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数字化发展程度越高,以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研究为推进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企业创新 政府研发补贴 市场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关节角-极限学习机的工业机器人离线补偿方法研究
6
作者 苏志毅 国凯 +1 位作者 孙杰 黄晓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3-1203,共11页
机器人在高精度自动化加工中的应用受到其多方向重复性有限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绝对定位精度,考虑多向重复定位误差以及几何、非几何因素对绝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基于扩展关节角-极限学习机(EJA-ELM)的工业机... 机器人在高精度自动化加工中的应用受到其多方向重复性有限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绝对定位精度,考虑多向重复定位误差以及几何、非几何因素对绝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基于扩展关节角-极限学习机(EJA-ELM)的工业机器人离线补偿方法研究,构建了基于Comau NJ-220-2.7工业机器人的位置误差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对比试验,验证了EJA-ELM离线补偿方法的准确性和先进性。首先,建立了机器人从理论关节角到扩展关节角的数学模型,构建了机器人扩展关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机器人扩展关节角作为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输入的机器人位置误差预测方法,利用位置误差预测结果对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进行了前馈补偿;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存在的误差,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来验证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高精度激光跟踪仪测量了机器人的实际位置误差,建立了机器人理论关节角与实际位置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预测误差前馈补偿的方式进行了机器人位置误差离线补偿,以工业机器人Comau NJ-220-2.7为对象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平均值由补偿前的0.7961 mm减少到0.1402 mm,标准差由补偿前的0.3493 mm减少到0.0932 mm。EJA-ELM补偿方法能有效地补偿由关节转向引入的多向重复性误差,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装配误差 关节反向误差 误差补偿 扩展关节角 定位精度 神经网络 前馈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供应链效率提升——基于供应链治理与营运效率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庆伟 胡林杉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供应链效率,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供应链治理渠道和...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供应链效率,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供应链治理渠道和营运效率渠道来提高供应链效率,在中西部地区、传统行业、竞争性行业、高市场优势地位、高资产专用性和高职工薪酬企业中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正向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并可以实现兼顾供应链安全的效率提升。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构建高质量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供应链效率 供应链治理 营运效率 关系理论 动态能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劳动者健康——基于分部门的视角
8
作者 蔚金霞 高文书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94,共21页
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计算了各城市年度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全面系统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不同部门和不同技能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制造业部门,工业机器人应用显... 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计算了各城市年度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全面系统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不同部门和不同技能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制造业部门,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改善了劳动者健康,且这一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中等技能劳动者群体中。该结论核心作用机制在于,工业机器人通过任务替代有效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尽管存在着替代效应所导致的就业挤出风险水平上升和工资福利水平下降,但相比之下,这些负面效应对健康的冲击较为有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服务业部门,劳动者并未受到本部门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的直接健康影响,当前服务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尚不足以显著改善该领域劳动者健康;劳动者也未受到制造业部门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溢出效应或挤入效应带来的间接健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工业机器人应用 劳动者健康 工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反馈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彦徽 陈成军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采用工业机器人执行某些危险或复杂环境下的装配任务时,需要通过遥操作机器人进行装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反馈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系统。首先,基于该装配系统,建立了遥操作力反馈设备位姿坐标系与机器人末端坐标系间的位姿... 采用工业机器人执行某些危险或复杂环境下的装配任务时,需要通过遥操作机器人进行装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反馈设备的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系统。首先,基于该装配系统,建立了遥操作力反馈设备位姿坐标系与机器人末端坐标系间的位姿转换矩阵,将主端的位姿信息映射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从而驱动机器人完成了装配任务;然后,引入了力位混合控制器,并结合力和位置控制策略,通过选择六维方向控制模式,实现了对机器人位姿进行柔顺控制的目的;最后,搭建了机器人遥操作装配平台,进行了工业机器人的装配实验,对该装配系统能否满足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的需求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业机器人遥操作装配的系统中,平均位置误差为1.121 mm,平均角度误差为0.589°,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采用该力位混合控制器后,装配的成功率提升了30%,并且成功装配的平均时间缩短了6.7 s,有效提升了装配的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位姿映射 成功装配时间 装配效率 力位混合控制器 位姿柔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竞争对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10
作者 肖挺 陈周永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8,共11页
基于2011—2019年上市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探究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显著促进国内制造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较之于来自高劳动成本经济体的进... 基于2011—2019年上市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探究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显著促进国内制造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较之于来自高劳动成本经济体的进口竞争,来自低劳动成本经济体的进口竞争对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促进效应更明显;进口竞争对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存在行业、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及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通过引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促进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为此,要继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进口竞争的机遇,通过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进口竞争 中国制造企业 工业机器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线缆动态特性建模与布局优化
11
作者 李翔 陶友瑞 +2 位作者 王嘉 张扬 杨铖浩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工业机器人线缆变形特性是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描述线缆运动形态,减少线缆布线对线缆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弹簧阻尼链式等效的柔性线缆建模方法。将线缆通过线性弹簧、线性阻尼、扭转弹簧和扭转阻尼进行分割,实现了... 工业机器人线缆变形特性是影响线缆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描述线缆运动形态,减少线缆布线对线缆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弹簧阻尼链式等效的柔性线缆建模方法。将线缆通过线性弹簧、线性阻尼、扭转弹簧和扭转阻尼进行分割,实现了其质点的动力学描述,并基于牛顿法对各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将线缆运动过程离散为多个微小时间段内运动的集合,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当前时刻的动力学参数,经过一个微小时间内的运动后即可得到下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置,迭代上述步骤便可以仿真得到线缆的动态形态,并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关节处线缆的运动仿真。而后,通过实验确定了线缆动力学模型的最优参数,并将参数优化后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形态与工业机器人线缆真实运动形态进行对比,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以线缆模型的最大应力最小为目标,得到了工业机器人线缆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线缆的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线缆 动力学建模 参数识别 运动仿真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高质量就业与中国式现代化
12
作者 孙檬檬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4,共6页
选取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高质量就业在二者间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工业机器人... 选取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高质量就业在二者间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高质量就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持续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积极打造高质量就业信息桥梁、着力形成因地制宜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局面的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有益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就业 工业机器人应用 人力资本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与“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改革
13
作者 卿笛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178-180,共3页
“新农科”与“新工科”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针对涉农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面临的学生“知农爱农情怀”不足、专业链与农业产业链脱节、工农结合实践缺乏等问题,该文以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提... “新农科”与“新工科”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针对涉农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面临的学生“知农爱农情怀”不足、专业链与农业产业链脱节、工农结合实践缺乏等问题,该文以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提出强化跨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课程改革路径,旨在培养兼具工业机器人技术与“知农爱农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新工科” 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14
作者 董芙楠 谢万军 +2 位作者 徐庚 徐媛媛 杨嘉鹏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7期89-94,共6页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模式。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立体课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从建立数字化立体课...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模式。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立体课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分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从建立数字化立体课堂、提升教师能力、转换教与学环境、重构学生能力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并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及预期成果。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赋能的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可实操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字化立体课堂 教学改革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线三段”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工业机器人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蒋东霖 丁子桐 陈艳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该研究调研了高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现状,总结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项目教学”内涵认知偏差、课程“项目”徒有其表、教师角色定位不清、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单调等问题。为攻克上述教学问题,基于“互联网+教育”,构建以项目... 该研究调研了高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现状,总结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项目教学”内涵认知偏差、课程“项目”徒有其表、教师角色定位不清、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单调等问题。为攻克上述教学问题,基于“互联网+教育”,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两线三段”混合教学模式,并在A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中实施“两线三段”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且符合预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业成绩、课堂参与度,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为职教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项目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学习的机器人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
16
作者 蔺文刚 户文刚 南文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66,共7页
针对工业搬运机器人在进行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时面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在线自学习的无模型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结合离线和在线学习策略,以适应动态环境和实际操作条件。利用离线运动学约束条件... 针对工业搬运机器人在进行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时面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在线自学习的无模型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结合离线和在线学习策略,以适应动态环境和实际操作条件。利用离线运动学约束条件和Hermite插值算法,生成运动学约束下的最优样条速度曲线。这一过程确保生成的速度曲线在满足运动学限制的同时,尽可能接近时间最优。在机器人实际运行中,在线采集轨迹数据。通过自学习策略,采用循环修正的方式对初始轨迹进行调整,以适应实际的动力学约束。这一在线学习过程使得机器人能够根据实时反馈不断优化其轨迹,从而获得实际操作条件下的时间最优轨迹。最后,以UR5e型协作机器人为实验平台,针对搬运负载为23 N的场景,通过14次交互学习成功获得了运动学及实际关节扭矩约束下的时间最优速度轨迹。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在线自学习无模型轨迹规划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工业搬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搬运机器人 在线自学习 轨迹规划 时间最优 HERMITE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分割视角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全球价值链嵌入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50,共17页
结合海关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以生产分割为视角,基于2006—2013年微观数据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渗透度提高了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高度,主要体现在高生... 结合海关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以生产分割为视角,基于2006—2013年微观数据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渗透度提高了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高度,主要体现在高生产效率、技术禀赋型、外资企业和东部企业;专业化出口企业能够借助机器人应用提高其价值链的分工地位,而对多样化出口企业两者关系失灵。工业机器人应用渗透度延伸了国内生产分割、加快了中间品内向化进程,但降低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尤其是低生产效率的劳动禀赋型企业。就影响机制而言,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延伸企业国内生产分割提高中间品内向化、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种机制来获得价值链地位攀升。技术禀赋型和高生产效率企业能更好地吸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素,在不降低全球价值链嵌入深度的同时加快国内价值链合作、同时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高度。鉴于此,中国出口企业应该积极培养高技术人才,利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辐射开展自主研发创新,延伸高端中间品的国内生产链条,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主动吸收国际市场的有利生产要素,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渗透度 生产分割 全球价值链 自主技术创新 中间品内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开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辉 王成湖 +2 位作者 陈益丰 潘晓铭 谈红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196,共5页
开发了虚实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和KUKA-Sim-pro软件构建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场景,将库卡KR10 R1420型工业机器人和THKRJT-1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实际操作对象,设立了由易到难递进式的系列实训项目,... 开发了虚实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利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和KUKA-Sim-pro软件构建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场景,将库卡KR10 R1420型工业机器人和THKRJT-1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实际操作对象,设立了由易到难递进式的系列实训项目,包括气动夹爪的制作、物料搬运项目、汽车刹车片产线实训项目。采用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方法,虚实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操作技能,并且大大降低学生实操时的安全风险以及实训设备的损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实践教学 虚实结合 工业机器人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1 位作者 王贤彬 肖霞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9,共29页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体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促进效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用在资本相对充裕、制度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深化了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解,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议价能力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制造业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玉娇 千庆兰 陈清怡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9,71,共8页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探究2000—2020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网络不同阶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揭示多维邻近性对其形成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活动经历了萌芽初创期、规模扩张期和高速发展期;创新网络呈现从简...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探究2000—2020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网络不同阶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揭示多维邻近性对其形成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活动经历了萌芽初创期、规模扩张期和高速发展期;创新网络呈现从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的演化过程,网络节点由以“佛山+深圳”为主要核心节点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内外部创新网络地域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性对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具有持续积极效应,3种邻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合作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远超单一邻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多维邻近性 工业机器人产业 网络结构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