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樊洛平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95-99,共5页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可谓工业文学全面启动和初步繁荣的时期。透过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创作的文本现象,可以看出17年工业文学形态的四个鲜明特征:一是从“战争———建设”互相转换的视角,来确立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可谓工业文学全面启动和初步繁荣的时期。透过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创作的文本现象,可以看出17年工业文学形态的四个鲜明特征:一是从“战争———建设”互相转换的视角,来确立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的支点,塑造出工业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形象;二是从工人与农民的天然联系中,来看五六十年代工人形象的特殊构成,表现出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转变的侧影;三是受到当时社会价值标准与文学观念制约,创作多停留于生产方案之争的“车间文学”模式;四是受到作家文化素养与艺术功力的局限,创作多推崇一味摹写生活的趋实风格,缺乏强大的主体创造精神和超越时尚的力量。17年的工业文学形态、特点与弱点互见,开拓意义与时代局限并存,其中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17年文坛
工业文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樊洛平
机构
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95-99,共5页
文摘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可谓工业文学全面启动和初步繁荣的时期。透过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创作的文本现象,可以看出17年工业文学形态的四个鲜明特征:一是从“战争———建设”互相转换的视角,来确立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的支点,塑造出工业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形象;二是从工人与农民的天然联系中,来看五六十年代工人形象的特殊构成,表现出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转变的侧影;三是受到当时社会价值标准与文学观念制约,创作多停留于生产方案之争的“车间文学”模式;四是受到作家文化素养与艺术功力的局限,创作多推崇一味摹写生活的趋实风格,缺乏强大的主体创造精神和超越时尚的力量。17年的工业文学形态、特点与弱点互见,开拓意义与时代局限并存,其中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新中国17年文坛
工业文学形态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
樊洛平
《中州学刊》
CSSCI
199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