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化低碳经济模型对钨工业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盛华 王晓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70-73,共4页
钨工业还存在着总能耗高,污染物(废渣、废水、废气)排放量多、循环综合利用难等突出问题.本文根据生态学食物网链原理,将钨产业链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进行链接,构建新型的钨产业链生态化低碳模型,对废水、废气... 钨工业还存在着总能耗高,污染物(废渣、废水、废气)排放量多、循环综合利用难等突出问题.本文根据生态学食物网链原理,将钨产业链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进行链接,构建新型的钨产业链生态化低碳模型,对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产生原因进行重点分析,并运用生态链接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这对钨工业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模型 生态化 低碳经济 污染排放 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企业排放废气污染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淑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76,共2页
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增长,工业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进程也揭开了废气污染这一严峻挑战的序幕。废气污染,作为工业快速发展的副产品,不仅侵蚀着自然生态的纯净与平衡,更对人类社会的健康福祉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面对这... 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增长,工业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进程也揭开了废气污染这一严峻挑战的序幕。废气污染,作为工业快速发展的副产品,不仅侵蚀着自然生态的纯净与平衡,更对人类社会的健康福祉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面对这一紧迫形势,急需采取行动,将大气污染治理提升至战略高度,以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民众的健康安全。鉴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特别是化工废气污染已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探索并实践高效的治理与控制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化工企业废气排放的现状,挖掘其背后的根源,进而系统梳理并评估当前可行的治理技术,并探讨如何实施更为有效的控制与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污染 排放废气 化工企业 大气污染治理 工业可持续发展 控制与处理 自然生态 健康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装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毒性当量核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陆丛蕊 刘鸿志 +3 位作者 袁涛 靳强 程金平 申哲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我国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总量控制方面。由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样,难以一一测定各类污染物的环境毒性,因此构建了一种环境毒性当量核算模型对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毒性进行计算,并运用该模型对某项目涂装生产过... 我国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总量控制方面。由于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样,难以一一测定各类污染物的环境毒性,因此构建了一种环境毒性当量核算模型对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毒性进行计算,并运用该模型对某项目涂装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毒性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该项目涂装生产过程主要毒性核算因子可采用二甲苯或VOCs,二甲苯或VOCs日排放量与毒性当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以每日二甲苯排放总量计,二甲苯的日排放当量(二甲苯HI总当量)=83 437(即企业每排放1kg二甲苯可造成83 437人致病),如以每日VOCs排放总量计,VOCs的日排放当量(VOCs HI总当量)=87 062(企业每排放1kg VOCs可造成87 062人致病)。该研究结果可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毒性分级核算研究及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装工业 大气污染排放 环境毒性 毒性当量核算模型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的耦合性分析——以工业废气排放与治理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晓叶 米彦香 许东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0,201,共5页
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的双向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地区性差异,以深入研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耦合性。研... 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的双向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地区性差异,以深入研究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耦合性。研究发现: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存在双向非线性关系,即双向的倒"U"型关系,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工业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存在一个优化区间,即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的对数大于10.583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对数大于12.992。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双向性倒"U"型关系显著且稳定,而中部地区却为"U"型和倒"U"型互存的情况,既不显著也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环境治理 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废气治理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薛亦峰 曲松 +2 位作者 闫静 宋光武 钟连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1-204,共4页
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2010年北京市水泥工业颗粒物TSP和气态污染物SO2、NOx、氟化物的排放总量,从而建立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全市总排放量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1)水泥工业NO... 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2010年北京市水泥工业颗粒物TSP和气态污染物SO2、NOx、氟化物的排放总量,从而建立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全市总排放量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1)水泥工业NOx污染较为严重,NOx排放占全市总排放量的6.72%;(2)水泥工业作为点源污染,在局部范围内对周围空气及居民有较大的影响;(3)利用ADMS—URBAN模型进行大气污染贡献分析,水泥工业TSP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贡献0.100-0.169μg/m3(1h),SOs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贡献0.0285-0.0652μg/m3(1h),NOx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贡献0.324-0.760μg/ma(1h),NOx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排放清单 水泥工业 ADMS-URB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污染排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周静 杨桂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88,共5页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江苏省1991年以来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应用分解分析法对2001-2004年间部分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污染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类型有U型、倒U型、U...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江苏省1991年以来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应用分解分析法对2001-2004年间部分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污染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类型有U型、倒U型、U型+倒U型以及N型4种,目前大部分污染物呈增长态势.将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3类,结果显示,规模效应促进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确定,但广义技术效应对污染物控制有决定性作用,强力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 污染变化成因 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顺毅 王双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130,共3页
文章讨论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基于2001~2007年我国20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三种污染物的排放指标中,产业集聚度对污染排放均具有显著... 文章讨论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基于2001~2007年我国20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三种污染物的排放指标中,产业集聚度对污染排放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我国工业污染的排放,从而缓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工业污染排放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重点城市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佳 韩倩 张新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2-2330,共9页
为研究西北地区重点城市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2016-2020年该地区35个城市(简称“研究区”)工业SO_(2)、NO_(x)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并采用全局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对数平均... 为研究西北地区重点城市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2016-2020年该地区35个城市(简称“研究区”)工业SO_(2)、NO_(x)和烟(粉)尘的排放量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并采用全局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和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高排放城市明显减少,2016-2020年工业SO_(2)、NO_(x)和烟(粉)尘分别减排了57.08%、33.77%和9.35%,与全国78.5%、64.5%和49.3%的减排成效相差较大.(2)研究区工业污染物空间集聚水平整体偏低,多呈现低集聚-高污染状态.但随时间推移空间关联度增强,且在2020年各污染物的Z(I)值均超过1.96,并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技术改善效应对研究区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经济发展始终是促进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首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具有一定影响,需通过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更新老旧设备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进行改善;人口规模效应对工业大气污染排放影响较小.研究显示,研究区工业污染排放空间溢出不显著,且主要受技术改善和产业结构效应带来的抑制作用以及经济发展效应带来的促进作用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工业大气污染排放 时空演化格局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壤镉污染排放清单与溯源——以铜冶炼厂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盛溢 薛玮真 +4 位作者 应迪文 吴骏 李晔 史沛丽 赵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62-4474,共13页
以华东地区某铜冶炼厂为例,采用“四大排放途径”函数定量描述Cd通过“废气沉降、废水排放、固废淋滤、跑冒滴漏”进入土壤的通量.结合AERMOD废气沉降模型,计算废气携带的Cd沉降于场地边界内部和外部的分布,明确各途径对场地内土壤Cd污... 以华东地区某铜冶炼厂为例,采用“四大排放途径”函数定量描述Cd通过“废气沉降、废水排放、固废淋滤、跑冒滴漏”进入土壤的通量.结合AERMOD废气沉降模型,计算废气携带的Cd沉降于场地边界内部和外部的分布,明确各途径对场地内土壤Cd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企业在2000~2002年在产期间主要通过废气(1411kg,50.05%)和固废淋滤(1327kg,47.05%)排放Cd,而废水及跑冒滴漏途径影响很小(共81.74kg,2.90%).但所排废气中的Cd沉降于场地内的仅0.68kg(0.05%),场地内土壤Cd主要由固废淋滤途径贡献.空间排放清单显示其主要分布于堆料区和废气处理区等生产区域.研究结果对加强冶炼行业的精细化源头管控有重要指导作用,且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拓展至其他行业和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镉污染 废气沉降模型 固废淋滤 空间排放清单 源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关键驱动因素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敏 李振亮 +4 位作者 段林丰 蒲茜 吕平江 何敏 陈军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2-1081,共10页
为摸清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2013—2019年成渝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解析了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化格局,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LMDI)分... 为摸清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2013—2019年成渝地区社会经济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解析了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化格局,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LMDI)分解模型探究关键驱动因素.结果显示:①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高排放城市减少,低排放城市增多,高排放区由大面积圈层式分布逐渐向成都平原经济区南部区域和川南经济区北部区域零星式分布转变.②成渝地区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趋于极化,且呈现明显的“西热-东冷”分异格局.③经济发展始终是不同阶段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的首要驱动因素,生产技术进步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减排的主要控制因素,高排放-低减排城市需注重工业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对减排的贡献受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工业内部结构效应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具有促进作用,与近年来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重工业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工业大气污染排放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LMDI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双对数回归模型的工业发展与环境质量实证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协奎 李玉翠 陈垚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1,86,共4页
采用改进的多变量双对数回归模型,判别基于工业规模、工业结构、工业技术三类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找出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内在关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结构对环境影响程度最高,工业规模次之,技术因素影响最小。南宁市在经... 采用改进的多变量双对数回归模型,判别基于工业规模、工业结构、工业技术三类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找出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内在关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结构对环境影响程度最高,工业规模次之,技术因素影响最小。南宁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减轻环境压力,优化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双对数回归模型 工业增长 环境质量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模型 工业废水污染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ESC模型的我国工业大气污染驱动因素研究
12
作者 冯玮 姚西龙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3,共4页
使用改进的ESC模型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受经济水平、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正向影响,并且存在收敛性;城市化率和污染监管对工业废气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经济... 使用改进的ESC模型对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大气污染受经济水平、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正向影响,并且存在收敛性;城市化率和污染监管对工业废气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经济规制、行政规制和工业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排放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STIRPAT模型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异研究——基于DEA-SBM模型与DEA-CCR模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辉 李志翠 《西部论坛》 2013年第6期90-96,共7页
根据199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SBM模型和DEA-CCR模型测度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结果表明:DEA-SBM模型较好地处理了非期望产出问题,测度的工业环境效率比DEA-CCR模型测度的工业经济效率更客观、真实;我国西... 根据199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SBM模型和DEA-CCR模型测度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结果表明:DEA-SBM模型较好地处理了非期望产出问题,测度的工业环境效率比DEA-CCR模型测度的工业经济效率更客观、真实;我国西部工业没有达到最佳的生产前沿;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在1998—2007年逐渐缩小,但在2007—2011年有所扩大;环境污染对西部各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其中,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四省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较大,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度也较低。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转移,合理配置资源,缓解工业与环境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效率 工业经济效率 非期望产出 污染排放 工业与环境协调度 DEA SBM模型 DEA—CCR模型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僵尸企业与污染排放:基于识别与机理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守坤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68,共11页
现有大量文献考察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及其存在原因,而其中采用规范的计量方法考察僵尸企业对于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则相对较少。在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的背景下,本文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角度考察了僵尸企业的负面影响。基于我... 现有大量文献考察了僵尸企业的识别方法及其存在原因,而其中采用规范的计量方法考察僵尸企业对于经济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则相对较少。在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的背景下,本文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角度考察了僵尸企业的负面影响。基于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识别出的僵尸企业资产规模比例变量以及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僵尸企业资产规模比例越高则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也越高。该结论在对多类工业污染物因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以及采用基于两类权重矩阵的广义空间计量模型回归后均成立。本文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市场化进程指数以及私营企业利润率的提升可以显著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实证分析发现,较高的僵尸企业资产规模比例降低了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不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也抑制了私营企业利润率。政府部门应继续积极推进放权性改革以及金融体系深化改革,消除僵尸企业赖以存在的政策环境,同时采取果断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辅助措施处置僵尸企业,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工业污染排放强度 主成分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废气污染物的危害性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5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废气污染 汽车工业 危害 生态环境安全 排放污染 年产量 汽车废气 摩托车 总产量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污染最优控制的经济分析
16
作者 周伏平 《工业技术经济》 1996年第2期69-71,共3页
本文首先以外部经济理论分析工业污染的实质,然后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建立工业污染最优控制模型并提出可行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最优控制模型 工业污染 经济分析 制度安排 污染排放 去污 最优状态 外部经济理论 环境报 污染控制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下典型工业负荷排放特性的环境经济调度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刚 黎雄 +2 位作者 徐箭 廖思阳 吴煜晖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9,共11页
水泥厂等工业用户一方面具有高排放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当可观的需求响应潜力,可作为电力系统应对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在含风电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问题中充分考虑水泥厂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特性及其需求... 水泥厂等工业用户一方面具有高排放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当可观的需求响应潜力,可作为电力系统应对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在含风电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问题中充分考虑水泥厂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特性及其需求响应能力,实现电力系统源荷协同的绿色低碳运行。首先,分析了电源侧火电机组和负荷侧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并计及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性和污染源附近区域的环境容量裕度,提出了火电机组及水泥厂环保成本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火电机组及水泥厂的碳排放特性,并采用阶梯型碳排放成本模型计算火电机组和水泥厂的碳排放成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水泥厂负荷优化模型,以阶梯型分时电价的方式调动水泥厂参与需求响应,构建了源荷协同的含风电电力系统环境经济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电网侧和水泥厂成本均降低的双赢局面,还能够降低电力系统源荷整体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调度 需求响应 大气污染排放 排放 高斯烟团模型 阶梯型分时电价 典型工业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2004年-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殿臣 李媛 杨丹辉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6,共3页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级地区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存在...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级地区2004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作为衡量工业污染程度的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工业增长的指标,对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工业污染与工业增长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直到2015年,中国也仅有天津、北京、上海与江苏这4个地区突破了环境拐点,剩余的27个地区均面临工业污染随工业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困境,这正是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排放 工业增长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林 袁建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51,共6页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人口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增大对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产生的...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人口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增大对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产生的“副产品”——废气、废水、废渣使环境问题更趋严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迅速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自7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经济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地转向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上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治理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已成为我国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将人口、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了定量刻画,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增长、能源消费结构给环境污染的压力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直接影响力 通径分析 能源消费 工业生产 废水排放总量 经济发展 煤炭消费 废气排放 通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各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环境效应:基于36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丹 王向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文章基于对中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17年煤炭消耗数据和工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煤炭消费减排弹性系数",用以评价各行业煤炭消费减量对减少各类工业污染的直接效果,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现阶段影响中国工... 文章基于对中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17年煤炭消耗数据和工业污染排放数据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煤炭消费减排弹性系数",用以评价各行业煤炭消费减量对减少各类工业污染的直接效果,并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现阶段影响中国工业煤炭消费与污染排放协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煤炭消费减排弹性系数"的衡量和区分下,2011-2017年间中国工业各行业煤炭消费与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整体成效显著,但结构上稍有不协调,煤炭消费减量对废水排放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面板回归结果证实了煤炭消费减量对工业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并且识别出工业各行业研发创新与污染治理投入是进一步协调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对今后中国工业各行业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消费 工业污染排放 煤炭消费减排弹性 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