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熵权法的工业大用户用电能效评估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健钊 陈星莺 +3 位作者 徐石明 刘帅 廖迎晨 余昆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3,共7页
根据工业大用户的用电特性,将工业大用户的用电系统进行分类。阐述了工业大用户能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结构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对工业大用户能效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工业大... 根据工业大用户的用电特性,将工业大用户的用电系统进行分类。阐述了工业大用户能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结构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对工业大用户能效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工业大用户能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对工业大用户的用电展开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得到的综合评估结果可为工业大用户管理、运行以及节能改造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提高工业大用户的能效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用户 综合能效评估 用电系统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用户分时电价优化方法 被引量:13
2
作者 舒隽 关睿 +1 位作者 韩冰 赫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2-1559,共8页
分时电价是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售电公司和工业大用户双方利益,提出了一种分时电价制定的双层优化模型。该模型的上层模型以售电公司销售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下层模型以工业大用户用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并考虑了大用户自... 分时电价是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售电公司和工业大用户双方利益,提出了一种分时电价制定的双层优化模型。该模型的上层模型以售电公司销售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下层模型以工业大用户用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并考虑了大用户自备电厂生产调度、可调度负荷以及售电公司的购售电特性等因素。针对该模型的复杂性,提出遗传算法和混合整数规划法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在采用遗传算法解决上层优化模型的同时,利用代数技术将下层模型中非线性部分等价线性化后,使用商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器求解,并嵌入到遗传算法中,高效地实现了工业大用户分时电价的上、下层协调优化。算例表明,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售电公司收益及大用户用电方式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电价 工业大用户 双层优化模型 遗传算法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工业大用户负荷转移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 被引量:3
3
作者 舒隽 孙浩男 韩冰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7,共8页
工业大用户中的一些负荷可以在不影响整体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移动。这些可转移负荷被看作是启动时间可调节的。本文计及工业大用户可转移负荷的运行特性,建立了考虑工业大用户负荷转移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的... 工业大用户中的一些负荷可以在不影响整体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移动。这些可转移负荷被看作是启动时间可调节的。本文计及工业大用户可转移负荷的运行特性,建立了考虑工业大用户负荷转移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发电成本和负荷转移成本综合最小,在传统安全约束机组组合的约束条件中增加负荷转移相关约束。所建立的模型是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以调用商用求解器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组合和可转移负荷的联合优化,能够改善系统负荷的峰谷差,降低系统运行的总成本,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用户 可转移负荷 安全约束机组组合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削峰填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载波通讯技术在工业大用户计量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亚东 李立鹏 +1 位作者 陈晓东 冯喜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9,共5页
本文从分析中压配电载波通信的特点入手,全面介绍了基于中压配电载波通讯技术的工业大用户计量计费系统方案,并重点针对提高通讯可靠性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工业大用户 计量计费系统 中压配电载波通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电模式数的大用户负荷短期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栾开宁 鲍敏 +1 位作者 易永仙 赵双双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问题,文中通过月均负荷率和负荷标准差与月均负荷率的比值对大用户进行划分,明确大用户的负荷特性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分类用户的典型负荷曲线、波动曲线、连续负荷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各类用户的用电模式数...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问题,文中通过月均负荷率和负荷标准差与月均负荷率的比值对大用户进行划分,明确大用户的负荷特性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分类用户的典型负荷曲线、波动曲线、连续负荷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各类用户的用电模式数,再分别根据模式数制定针对性预测方法,提高可调度容量预测的精确度,为电力营销需求响应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用户 负荷预测 用电模式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