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动态利益分配——基于阶段性风险的Shapley修正模型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建斌
刘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8-453,共6页
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风险系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应地影响各阶段利益分配模式.将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前期阶段、施工阶段与运维阶段,通过文献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识别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构建动态风险因素指标...
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风险系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应地影响各阶段利益分配模式.将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前期阶段、施工阶段与运维阶段,通过文献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识别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构建动态风险因素指标体系;为使风险计算结果更有意义,将主客观赋权相结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确定各阶段风险因素权重,建立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基于阶段性风险因素修正的Shapley动态利益分配模型.从实用角度将某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与模型建立相结合,以期为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旧
工业区再生
利用项目
动态利益分配
风险因素
Shaple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
被引量:
5
2
作者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
工业
时代
城市更新
滨水
工业区再生
公共空间
日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设计促进环境文化(英文)
被引量:
3
3
作者
Maria Paola Repellino
Laura Martini
Asma Mehan
《南方建筑》
2016年第2期67-73,共7页
过去30年里,欧洲的工业生产体系逐步从高度集中于工业区的福特主义向分散制造的后福特主义转变。随着这种转型,西方国家城市普遍出现旧工业区。这些地方依然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但荒废弃置阻碍了这些价值的发挥。为释放其经济价值,迫切...
过去30年里,欧洲的工业生产体系逐步从高度集中于工业区的福特主义向分散制造的后福特主义转变。随着这种转型,西方国家城市普遍出现旧工业区。这些地方依然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但荒废弃置阻碍了这些价值的发挥。为释放其经济价值,迫切需要以保护和循环利用的策略来取代拆迁和重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遗产地的实验性更新策略已成为设计实践的保留节目。文章通过对德国鲁尔河谷埃姆歇公园、荷兰阿姆斯特丹废弃旧港区NDSM码头和Sulzerareal——一座位于瑞士Winterthur的旧钢铁联合企业——3个案例的批判性对比,提出讨论"自适应再利用"方法。这些设计通过实验性的新替代策略实现工业区的更新,尽量减少必须的干预和激活长周期过程,与完全修复相比,这显得更有效率也更经济。这个过程通常始于大片场地中一小块剩余场地的物质性修复,从而引发周围环境和城市关系的改进。这种方法通常提高地区的可达性,增加其孔隙度和均质性,避免产生与毗邻用地没有联系的社会隔离的飞地。这也可能激活与该地区有影响力的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协商的进程,实践以人为本的治理和问责。这一转型进程吸引或排斥哪些人,他们的水平如何,将决定新的市民中心能否巩固,也关乎后工业时代的身份认同。除了物质空间影响之外,对这些转型的分析突出了该进程对社会融合、生态和文化意识的提升的影响,这些都是环境转型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工业区再生
工业
遗产
生态化改造
自适应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动态利益分配——基于阶段性风险的Shapley修正模型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建斌
刘楠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管理学院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8-45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84)
文摘
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风险系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应地影响各阶段利益分配模式.将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前期阶段、施工阶段与运维阶段,通过文献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识别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构建动态风险因素指标体系;为使风险计算结果更有意义,将主客观赋权相结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确定各阶段风险因素权重,建立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基于阶段性风险因素修正的Shapley动态利益分配模型.从实用角度将某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与模型建立相结合,以期为类似项目参考借鉴.
关键词
PPP旧
工业区再生
利用项目
动态利益分配
风险因素
Shapley模型
Keywords
PPP old industrial area recycling project
dynamic benefit allocation
risk factor
Shapley model
分类号
TU984.11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
被引量:
5
2
作者
章明
陈波
鞠曦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文摘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关键词
后
工业
时代
城市更新
滨水
工业区再生
公共空间
日常性
Keywords
post-industrial era
urban renewal
regeneration of riverside industrial area
public space
everydayness
分类号
TU984.11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设计促进环境文化(英文)
被引量:
3
3
作者
Maria Paola Repellino
Laura Martini
Asma Mehan
机构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和设计系
出处
《南方建筑》
2016年第2期67-73,共7页
文摘
过去30年里,欧洲的工业生产体系逐步从高度集中于工业区的福特主义向分散制造的后福特主义转变。随着这种转型,西方国家城市普遍出现旧工业区。这些地方依然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但荒废弃置阻碍了这些价值的发挥。为释放其经济价值,迫切需要以保护和循环利用的策略来取代拆迁和重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遗产地的实验性更新策略已成为设计实践的保留节目。文章通过对德国鲁尔河谷埃姆歇公园、荷兰阿姆斯特丹废弃旧港区NDSM码头和Sulzerareal——一座位于瑞士Winterthur的旧钢铁联合企业——3个案例的批判性对比,提出讨论"自适应再利用"方法。这些设计通过实验性的新替代策略实现工业区的更新,尽量减少必须的干预和激活长周期过程,与完全修复相比,这显得更有效率也更经济。这个过程通常始于大片场地中一小块剩余场地的物质性修复,从而引发周围环境和城市关系的改进。这种方法通常提高地区的可达性,增加其孔隙度和均质性,避免产生与毗邻用地没有联系的社会隔离的飞地。这也可能激活与该地区有影响力的正式或非正式社会组织协商的进程,实践以人为本的治理和问责。这一转型进程吸引或排斥哪些人,他们的水平如何,将决定新的市民中心能否巩固,也关乎后工业时代的身份认同。除了物质空间影响之外,对这些转型的分析突出了该进程对社会融合、生态和文化意识的提升的影响,这些都是环境转型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环境
工业区再生
工业
遗产
生态化改造
自适应再利用
Keywords
environment
industrial regener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daptive reuse
分类号
TU984.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PP旧工业区再生利用项目动态利益分配——基于阶段性风险的Shapley修正模型
王建斌
刘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城市设计促进环境文化(英文)
Maria Paola Repellino
Laura Martini
Asma Mehan
《南方建筑》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