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永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6,2,共4页
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重大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 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重大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关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大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必须对"三化"协调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作深入的研究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科学处理"三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三化"的互促共进,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富民强省的同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民满意,让中央放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中原经济区 “三”协调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状态测度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54
2
作者 吴振明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了反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了反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是制约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西部地区也存在过度城镇化现象,统筹城乡发展对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针对西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协调 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测度与耦合协调状况——基于3D全局趋势与2D平面插值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索志林 王东阳 张晓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84-290,共7页
构建成渝城市群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项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三化"协调阶段类型,从3D与2D视角借助全局趋势与平面插值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 构建成渝城市群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项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三化"协调阶段类型,从3D与2D视角借助全局趋势与平面插值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工业化平均指数最高,农业现代化次之,城镇化发展较迟缓;仅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的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其他城市工业化发展均快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渝城市群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倒"U"形分布与东高西低的特征,农业现代化南北向的二阶函数倒"U"形分布不显著,东西向呈一阶函数的陡峭递增。重庆市"三化"综合发展强度位居首位,四川省成都市次之,四川省德阳市、绵阳市、南充市再次之,以成都市为分割点的四川省中部、东部"三化"发展潜力强于西部,重庆市高值区扩散范围大于四川省成都市,低值区分布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川西北,整体表现为东部>西部的东高西低、中部>南北的倒"U"形不均衡分异格局。重庆市"三化"为勉强协调阶段,成都市为濒临失调衰退,其他为中度失调衰退,耦合度的相对差异高于协调发展度,东西向呈中部>东部>西部、南北向呈中部>南部>北部特征,四川省中部、东部是高水平耦合集聚区,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为协调发展制高点,川西、川西北与川东北为耦合与协调发展的极低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性 全局趋势分析 平面插值分析 成渝城市群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莉丽 姜会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6期300-303,337,共5页
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吉林省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 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吉林省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正相关关系显著。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率高于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5
作者 李占稳 吴文恒 +2 位作者 姚涵刚 朱昱泽 李钰萱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78-1891,共14页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耦合协调关系,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10—2022年黄河流...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耦合协调关系,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10—2022年黄河流域67个地级市“两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探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两化”水平显著上升,均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两化”耦合协调类型由濒临失调主导向勉强协调为主演化,初级和中级协调范围稳步扩大。(3)“两化”耦合协调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在山东形成极热点核心及山西、甘肃、宁夏(甘宁)形成2个冷点聚集区。(4)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格局是多因子协同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经济、市场、数字金融是核心驱动因子,农业科技、收入是次级驱动因子,交通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显著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两化”耦合理论认知,为流域推进“两化”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6
作者 张延龙 王志强 +1 位作者 施秀娟 栾俊洁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22年滨州市以及2016、2019、2022年滨州市下辖7个县域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显示:滨州市...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22年滨州市以及2016、2019、2022年滨州市下辖7个县域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显示:滨州市“两化”双系统多年间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度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从濒临失调逐步转化为优良协调;滨州市“两化”的协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点,黄河以南,以北表现不同的发展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反映出差异化的现象。基于此,更加需要全面强化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避免出现薄弱县的现象,以促进滨州市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 滨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耦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9期85-88,共4页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信息 新型城镇 农业现代化 耦合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和发展策略 被引量:42
8
作者 蓝庆新 彭一然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9,127-128,共5页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着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城镇...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四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着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够,不同区域之间"四化"发展水平不同等问题。为此,要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同步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全面小康 被引量:8
9
作者 曾宪初 张洁燕 +1 位作者 路志宏 吴副科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X期114-117,共4页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农村工业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载体,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农村工业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载体,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联动,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现代化 工业化 城镇 全面小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海兵 刘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8-101,共4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因子分析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方媛 崔书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5-42,共8页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狭窄,黑龙江东部、辽源-通化、朝阳-阜新、本溪-丹东所在的吉林南端、辽东与辽西为低值地带;"五化"各自格局均呈现不均衡态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四化"格局类似,农业现代化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3)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高级别的"五化"增长型城市与鹤岗、双鸭山、白山、辽源、七台河、本溪低水平"五化"衰退型城市差距较大,沈阳工业化、城镇化与绿色化、哈尔滨的信息化、齐齐哈尔的农业现代化位居首位;多数城市农业现代化超前于其它四化发展;(4)三省"五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型,"五化"协调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沈阳、长春、大连与哈尔滨为初级协调发展,吉林与大庆为濒临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 城镇 农业现代化 绿色 协调发展类型 空间格局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基于中部地区“四化”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毛智勇 李志萌 张宜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8,共7页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化"之间存在着循环演进和良性互动关系。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化"之间存在着循环演进和良性互动关系。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四”同步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顾钰民 闫宇豪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40,共6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四化"战略,其中城镇化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偏离城镇化核心的根本原因是对"四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四化"战略,其中城镇化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偏离城镇化核心的根本原因是对"四化"同步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总结经验、反思实践、调整思路,按照客观规律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 同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夏显力 郝晶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991-2010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陕西"三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呈同向发展态势;短期内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会阻碍城镇化水平... 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991-2010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陕西"三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呈同向发展态势;短期内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会阻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陕西省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冲击总体上较为显著,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镇化正向冲击较弱且逐步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步推进陕西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JOHANSEN协整检验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再读《农业与工业化》的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基于《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顺利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分别从市场经济的思想、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化的推动要素,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 基于《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顺利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分别从市场经济的思想、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化的推动要素,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将市场经济思想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导思想,且要理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特别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农地使用的有效整合和工农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地使用规模化和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要强调基础设施先行、生产技术创新和资本累积等因素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以市场推动为主导,"以人为本"为发展目标,在空间规划布局时要考虑区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农业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文忠 游斌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构建天津市“三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计算1992—2011年度“三化”子系统协调度并运用协调度评价...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构建天津市“三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计算1992—2011年度“三化”子系统协调度并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评价各个年度的协调度,进而计算天津市“三化”发展协调度。结果发现,自2005年起,天津市“三化”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失调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发展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22
17
作者 夏春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质量、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VAR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欢欢 王祖山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78,共7页
构造城镇化质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分别得出三者的综合得分,进而通过构造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出:城镇化质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自对其自身的影响最大,其中农业现代化的初期效果较为... 构造城镇化质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分别得出三者的综合得分,进而通过构造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出:城镇化质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自对其自身的影响最大,其中农业现代化的初期效果较为明显,工业化长期内效果下降;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质量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乘数循环效应。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质量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因子分析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杨爱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和互促进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和互促进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过程基本上是优先发展工业化,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发展缓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经济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 农业现代化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41
20
作者 徐君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3期72-75,共4页
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三化")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18个主要城市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三化")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18个主要城市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城市整体的"三化"发展程度较低;省会郑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明显,其核心城市地位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