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能耦合协调及其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研究
- 1
-
-
作者
陆杉
罗水莉
周坤
-
机构
湖南工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8,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24BJY152)
湖南省湘江实验室重大项目(No.22XJ010008)。
-
文摘
协同推进工业减污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的关键。数字经济和能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了重大机遇与技术支持。为研究数能耦合协调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构建数字经济水平和能源系统指标体系,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剖析,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能耦合协调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21年我国数能耦合协调度由0.286逐年升至0.458,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且东、中、西部地区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广东省一直位列全国首位,并在2021年达到中级协调阶段。②数能耦合协调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存在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该结论的可靠性。③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能显著增强数能耦合协调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④异质性分析表明,数能耦合协调对工业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在东部地区、非资源禀赋地区和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大力推动数能耦合协调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投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水平。
-
关键词
数能耦合协调
工业减污降碳协同
时空演变
智能化水平
-
Keywords
digital-energy coupling coordination
synergizing the reduction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intelligentization level
-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长三角工业减污降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王菲
格桑卓玛
朱晓东
-
机构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71,共11页
-
基金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科研课题项目(No.2020005)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基地课题项目(No.JD20231015)。
-
文摘
工业领域是我国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探究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建议.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值大幅下降,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缓慢增长,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体处于上升优化态势,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等级由失调衰退类提至过渡发展类.②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空间格局上呈中部高、南北低以及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时空变动上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高值范围由上海、苏州等长江入海口地区向西转移至南京、无锡、苏州等长江下游地区,其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集聚−离散−集聚的变化趋势.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等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大部分区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时空异质性,双因子交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显著的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受产业规模结构影响较大,亟需从统筹优化减污降碳协同目标、加强重点区域协同控制、加快工业行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
-
关键词
工业减污降碳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
Keywords
industrial air pollutants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我国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协同减污降碳影响研究
- 3
-
-
作者
樊宇
经思雨
王宁
张健
-
机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绿色发展大数据决策北京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1,22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降碳减排协同推进下产业结构优化决策与路径研究”(72204027)。
-
文摘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和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大气污染物(SO_(2)、烟粉尘、NOx)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与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未实现协同解耦;(2)最终需求视角下,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共同关键排放部门为机械工业,主要差异部门在轻工业和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07—2020年直接排放强度、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因素是促进工业污染减排的主要驱动力,人均最终需求因素促进了工业污染和CO_(2)的增排。此外,还发现各因素驱动各污染物与CO_(2)排放的协同影响逐渐呈一致性。未来通过增强生产技术创新、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品的认证、增加绿色项目投资等措施可促进工业协同减污降碳。
-
关键词
工业减污降碳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协同影响
-
Keywords
industrial reduction of pollution and carbon dioxide
input-output analysis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ynergistic impact
-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