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要素资源错配与工业低碳转型
1
作者 袁赛 潘雄锋 王梦洋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2,共14页
科学制定环境规制与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是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的有力举措。本文依托HK模型辨析环境规制驱动下要素资源错配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构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 科学制定环境规制与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是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的有力举措。本文依托HK模型辨析环境规制驱动下要素资源错配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构建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推进工业低碳转型,而要素资源错配阻碍工业低碳转型。就影响机制而言,要素资源错配对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产业转移助推工业低碳转型产生扭曲效应。就要素类型而言,劳动要素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强度略高于资本要素资源错配。就区域差异而言,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要素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较东部地区及南方地区更为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资本要素资源错配扭曲技术引进减排效应的纠正强度略优于劳动要素资源错配,而对劳动要素资源错配扭曲自主研发减排效应的纠正强度略高于资本要素资源错配。此外,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环境规制的纠正效应较东部地区及南方地区更加突出。本研究为合理配置要素资源、推动工业低碳转型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资源错配 影响机制 工业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再评估及其多样化分解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南旭 王林涛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9,共17页
工业低碳转型是中国落实“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理解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为此,首先构建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再评估及其分解的理论框架,随后基于跨国、省份和行业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 工业低碳转型是中国落实“双碳”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理解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为此,首先构建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再评估及其分解的理论框架,随后基于跨国、省份和行业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2001—2021年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展开再评估,并从生产技术演化、要素效率变动和经济结构变迁三个维度对该进程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在研究期内稳步推进,节奏更为平稳、方式更可持续;国内视角下的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在研究期内具有先快后缓的推进特征,且省份间和行业间低碳转型分化程度持续加深;经典分解表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在推动工业低碳转型过程中无法有效协同,存在普遍的正负或强弱特征;要素分解表明工业低碳转型的驱动要素逐渐多元化,能源效率和碳效率的贡献逐步凸显,但具有一定波动性;结构分解显示区域结构效率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效率始终为负且后期受政策影响而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基于研究结论,从协同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提升区域及行业维度能源效率和碳效率、优化经济结构效率三方面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进程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工业低碳转型 温室气体减排 多样化分解 多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征管与中国工业低碳转型推进——基于绿色税收视角的实证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南旭 张嘉同 王林涛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共19页
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税收可成为运用市场机制完善气候治理的有力工具。基于绿色税收视角,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助省份工业2006—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并从绿色低... 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税收可成为运用市场机制完善气候治理的有力工具。基于绿色税收视角,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助省份工业2006—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LS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并从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环境治理三方面解构了其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地,从能源消耗、产业多样化、税收负担三个维度探究了不同环境对绿色税收征管作用发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绿色税收征管在研究期内能够显著推进中国工业低碳转型,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讨论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税收征管可通过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渠道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绿色税收征管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进作用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向调节,但未受到政府环境治理的正向调节;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税收征管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进作用随行业及省份能耗水平的下降而递增,更高的产业多样化水平和更低的税收负担强度能够增强绿色税收征管对工业低碳转型的推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从重视绿色税收体系建设、协调绿色税收征管与政府环境治理、优化绿色税收政策与相关政策的排列组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为优化和完善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 绿色税收 “双”目标 工业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4,共19页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排放权交易市场 工业低碳转型 全国统一市场 排放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王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52,共14页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初始排放配额采用无偿分配的试点城市拥有更好的转型效果,北京和上海碳试点具有积极辐射作用,而广东、深圳和重庆碳试点则呈现消极辐射影响;空间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其他地区工业低碳转型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通过拓宽碳交易覆盖面影响工业低碳转型效果,但碳交易频率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试点 工业低碳转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GML指数 距离衰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工业低碳转型吗? 被引量:5
6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本文利用2005-2022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运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低碳转型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可再生能源政策对... 本文利用2005-2022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运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低碳转型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特征,其能够促进工业低碳转型,但也可能带来技术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对环保意识较强、环境规制较弱和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更能促进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工业低碳转型,且在东北地区主要体现为技术效率,而东中西部地区体现为技术进步。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政策 工业低碳转型 Super-SBM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景荣 张海涛 +1 位作者 张文卿 罗佳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序上看,全国工业绿色低...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序上看,全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地理相邻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文章采用了空间β收敛模型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的收敛趋势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指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变特征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评价研究
8
作者 彭庆庆 吉嫦婧 +2 位作者 王翔宇 王继安 胡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209,共7页
提升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是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量化该类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效率改善工作的必要前提。研究... 提升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是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量化该类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开展效率改善工作的必要前提。研究选取我国中部地区煤炭主导型省份及其下辖的若干煤炭主导型市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估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变化趋势,并结合Tobit回归模型深入挖掘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效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该区域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规模效应可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及扩大企业规模,是提高煤炭主导型区域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回归 能源结构 MALMQUIST指数 工业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