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雏期杂色山雀对不同类型巢捕食者的应对行为策略
1
作者 杨金玉 封德全 +2 位作者 万冬梅 刘亚男 张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6-1493,共8页
巢捕食是驱动鸟类行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鸟类进化出一系列的行为策略。为探究鸟类应对不同巢捕食者的行为策略,于2016年4-7月利用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和花鼠(Tamias sibiricus)模拟巢入侵实验,基于人工巢箱分别在育雏前期(子... 巢捕食是驱动鸟类行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鸟类进化出一系列的行为策略。为探究鸟类应对不同巢捕食者的行为策略,于2016年4-7月利用赤峰锦蛇(Elaphe anomala)和花鼠(Tamias sibiricus)模拟巢入侵实验,基于人工巢箱分别在育雏前期(子代6-8日龄)和育雏后期(子代15-17日龄)对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亲鸟和雏鸟的反捕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山雀亲鸟的巢防御行为和雏鸟的反捕食行为会根据繁殖进程和捕食者类型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亲鸟应对捕食者行为的强度随繁殖进程的推进而升高(OR=3.061,P=0.003),随捕食者的危险程度的增加而降低(OR=0.451,P=0.023)。亲鸟报警鸣声的激烈程度随捕食者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繁殖进程的推进而升高(P<0.001)。雏鸟在育雏前期对亲鸟的报警鸣声均无任何回应;但在育雏后期听到亲鸟对花鼠的报警鸣声时,均迅速停止一切活动并静默蹲踞在巢箱底部(n=31,P<0.001),当听到亲鸟对赤峰锦蛇的报警鸣声时,87.1%繁殖巢的雏鸟均会迅速尝试逃出巢箱,其余繁殖巢雏鸟则仍是静默蹲踞在巢底(n=31,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防御 杂色山雀 入侵实验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巢箱繁殖鸟类主要巢捕食者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雷 李东来 +2 位作者 马锐强 奚长海 万冬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5-1243,共9页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中繁殖的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沼泽山雀(P.palustris)、大山雀(P.major)和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四种鸟类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共记录到238个繁殖巢(杂色山雀74巢、沼泽山雀21巢、大山雀118巢、白眉姬鹟25巢),其中35巢被捕食,捕食率为14.7%,雏鸟期被捕食占91.4%。巢捕食率在4种鸟类之间无差异(x^2=0.429,df=3,P=0.934)。以锦蛇(Elaphe spp.)为代表的蛇类是该地区小型森林洞巣鸟类繁殖期主要捕食者,占总捕食率的94.3%。对影响巢捕食的22个相关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坡度、地面裸露率、草本盖度对巢捕食具有显著性影响;出雏时间、坡位、距碎石块距离对巢捕食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而巢高、树粗、巢箱年龄、窝卵数、距路距离等对巢捕食无显著影响。因此,处于坡度较陡,坡位较高,草本覆盖率较高,地面裸露率较低,距碎石块距离较近,且出雏时间较晚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小型洞 锦蛇 捕食 生境因子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巢箱条件下的大山雀巢捕食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克勤 王海涛 +4 位作者 赵虹 邓秋香 姜云垒 周彤 高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391-5395,共5页
于2004—2008年在次生阔叶林中,采用悬挂巢箱的方法对大山雀的巢捕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巢箱的被捕食率显著不同,新巢箱被捕食率最低,第2年被捕食率最高,第3年下降很大,第4年又略有上升。被捕食巢的窝卵数极显著的低于未被捕... 于2004—2008年在次生阔叶林中,采用悬挂巢箱的方法对大山雀的巢捕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巢箱的被捕食率显著不同,新巢箱被捕食率最低,第2年被捕食率最高,第3年下降很大,第4年又略有上升。被捕食巢的窝卵数极显著的低于未被捕食巢的窝卵数。影响巢捕食的主要生境因子为巢箱高度和巢上盖度,其次为灌木的密度和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捕食 窝卵数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斑腹鹀巢捕食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崔煜菲 李时 +3 位作者 张立世 冯致力 尚伟平 姜云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斑腹鹀被捕食巢和繁殖成功巢的9个巢址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裸地面积比例及距边缘距离对巢捕食影响显著,裸地面积比例越大、距离边缘越近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鹀 捕食 边缘效应 巢捕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生境中人工巢巢捕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志 赵鲁安 +4 位作者 张星烁 陈利红 李枫 刘彬 孙大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为了研究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境中繁殖鸟巢的被捕食情况及影响捕食的因素,2014年3~6月,在保护区第三核心区鸟类繁殖生境中,使用人工巢及真实鹌鹑蛋进行巢捕食实验的方法进行巢捕食实验,分析不同巢高度、覆盖度、边... 为了研究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境中繁殖鸟巢的被捕食情况及影响捕食的因素,2014年3~6月,在保护区第三核心区鸟类繁殖生境中,使用人工巢及真实鹌鹑蛋进行巢捕食实验的方法进行巢捕食实验,分析不同巢高度、覆盖度、边缘距离、植被密度等因素对鸟巢被捕食的影响。实验共放置520个人工巢,1 040枚卵,使用红外相机对部分人工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境内,人工巢存在较高的被捕食率,共有352巢被捕食,占67.7%,对11个变量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巢高度、植被均高、主要植被密度、距边缘距离、水平覆盖度、上层垂直覆盖度等6个变量进入最终模型,巢高度、距边缘距离与巢被捕食显著相关。通过红外相机拍摄从102个监测巢中记录到69个捕食事件,68巢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1巢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捕食。我们认为互花米草生境中缺乏啮齿类动物的天敌是当地人工巢被捕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捕食 人工 鹌鹑蛋 高度 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巢捕食模拟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林 袁荣斌 +7 位作者 程松林 吴淑玉 郭洪兴 兰文军 毛夷仙 邹思成 李剑萍 胡尔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2-916,共5页
为了解江西武夷山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种群孵卵期巢捕食状况。在海拔1270~1345 m和海拔1805~1920 m的黄腹角雉栖息地,设立实验地A和实验地B,分别在实验地离地高1. 8~5. 4 m的树杈上安装人工巢20个,巢间距离50~80 m,人工巢经过... 为了解江西武夷山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种群孵卵期巢捕食状况。在海拔1270~1345 m和海拔1805~1920 m的黄腹角雉栖息地,设立实验地A和实验地B,分别在实验地离地高1. 8~5. 4 m的树杈上安装人工巢20个,巢间距离50~80 m,人工巢经过110 d的环境适应;于2015年黄腹角雉繁殖季节,在每巢安放2枚模拟卵(鸡蛋),每巢安装1台红外照相机进行监测。经过28 d的模拟实验,实验地A被捕食12巢,被捕食率60. 0%,捕食者均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实验地B被捕食5巢,被捕食率25. 0%,捕食者均为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模拟卵是否被捕食,与人工巢的离地高度、模拟卵是否进行了覆盖处理,没有直接联系。藏酋猴在黄腹角雉孵卵期,局限于较低海拔的实验地A区域活动,可能与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差异有关。松鸦捕食行为仅发生于实验地B,松鸦仅捕食人工巢(2枚模拟卵)、黄腹角雉自然巢(3枚卵)中的1枚卵,松鸦如何能识别出真假鸟卵或其选择性捕食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藏酋猴 松鸦 捕食实验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蚁类对外来物种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作用
7
作者 葛研 魏玉峰 +1 位作者 段好冉 龚世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9-985,共7页
蚁类是龟类巢的重要捕食者,可以捕食龟卵和初生幼体,对龟类的种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对于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而言,蚁类对其巢的捕食有助于控制种群增长,对抵御红耳龟入侵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 蚁类是龟类巢的重要捕食者,可以捕食龟卵和初生幼体,对龟类的种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对于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而言,蚁类对其巢的捕食有助于控制种群增长,对抵御红耳龟入侵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7—9月,在红耳龟潜在生态危害较严重的广州地区选择3个不同环境类型的样区,开展了蚁类对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蚁类对红耳龟人工巢具有很强的捕食作用,在黄婆洞水库、民政林场和小坑水库3个样区被完全捕食的巢数分别为19 (95%)、18 (90%)、17 (85%),3个研究样区的巢捕食率无显著差异(χ 2=1.111, P >0.05);蚁类不但可以直接破坏卵壳取食龟卵,还可以捕食初破壳的幼龟;捕食红耳龟人工巢的蚁类有14种,其中黄婆洞水库6种、民政林场10种、小坑水库5种,1种在3个样区均有分布,5种同时分布于黄婆洞水库和民政林场样区;按照各蚁种对红耳龟人工巢的捕食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前5种依次为:全异巨首蚁(Pheidologeton diversus ,40个)、某种大头蚁(Pheidole sp.,9个)、中华短猛蚁(Brachyponera chinensis ,7个)、爪哇中猛蚁(Mesoponera javana ,7个)、费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 feae ,6个)。本研究揭示,全异巨首蚁等蚁种对红耳龟巢捕食作用显著,在生物防控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耳龟 人工 捕食 蚁类 全异巨首蚁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白眉雀鹛繁殖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祎 梁丹 +1 位作者 和义星 罗旭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6,共6页
2014年3—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片马垭口共找到20个白眉雀鹛鸟巢,对其繁殖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的各个阶段均有双亲共同参与,筑巢期、孵卵期和育雏期分别为10、17 d和14 d(n=1);窝卵数为(2.64±0.93)... 2014年3—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片马垭口共找到20个白眉雀鹛鸟巢,对其繁殖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的各个阶段均有双亲共同参与,筑巢期、孵卵期和育雏期分别为10、17 d和14 d(n=1);窝卵数为(2.64±0.93)枚(1~4枚,n=14),卵的大小为(1.67±0.08)cm×(1.28±0.05)cm(n=33),鲜卵质量为(1.47±0.13)g(n=14);在孵卵期,亲鸟每次孵卵时间为(32.07±14.72)min,每隔(14.13±13.80)min翻卵1次;每(16.11±14.14)min亲鸟喂食1次;至5月18日,20个巢中,仅1个巢幼鸟成功出飞,7个巢繁殖尚未结束,12个巢由于被蛇、小型兽类捕食等原因而导致繁殖失败,大风和降水对白眉雀鹛繁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态 捕食 白眉雀鹛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几种雀形目鸟类的卵反射率分析
9
作者 孙嘉辰 褚晖 +1 位作者 刘力华 赵亮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2-658,共7页
于2010-2013年的繁殖季节,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收集了9种青藏高原常见雀形目鸟类的卵,分别进行了反射率测量。测量光谱范围为可见光(400-750 nm)和短波近红外(750-1050 nm)。卵在两个波段光谱的反射率分别是0.06... 于2010-2013年的繁殖季节,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收集了9种青藏高原常见雀形目鸟类的卵,分别进行了反射率测量。测量光谱范围为可见光(400-750 nm)和短波近红外(750-1050 nm)。卵在两个波段光谱的反射率分别是0.066和0.123,二者差异极显著。在可见光范围内,除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的波峰在绿色光范围内,其他物种都在黄色光范围内;在短波近红外范围内,反射率明显分为3个组,以角百灵和小云雀的地面开放巢较高,黄嘴朱顶雀和黄腹柳莺的灌丛巢较低,其他种居中;开放巢及封闭巢的卵反射率在可见光范围无显著差异,但在短波近红外范围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植被郁闭度低,地面营巢环境不利于巢与卵的遮阳,造成营开放度高的地面巢的鸟卵近红外反射率相对较高,而灌丛巢和封闭巢的雀形目鸟类鸟卵相对较低,但对可见光谱的卵反射率各物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雀形目鸟类 卵色 卵反射率 温度调节 类型 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